我的优秀文友
魏小强
萧寒晨夕(韩卫宁)是我的第一个优秀文友,我们在写作平台简书相识已久。
《魏小强:浪漫的英雄主义者,理性的梦想家》是别人给我写的第一篇自传和简介。萧寒晨夕的留言和原文一样精彩,给了自己在写作的征途上跋涉前行的动力和信心。留言内容如下:
“魏小强,是我认识的创作者中,无论是文字功底、文学修养,还是个人创作的坚定意志力及鲜明而清晰的对写作意义的理解,都属于独树一帜的。作者这篇对魏老师其人其文的介绍,真实而朴素,实事求是地介绍了魏老师的个人成长经历、写作成绩、阅读写作的领域、酷爱骑行的个人爱好以及他对于写作的态度,内容比较全面,对于我们了解和关注一位未来的优秀作家的前期成长故事有非常大的帮助和借鉴价值。 人都是在不断成长成熟中慢慢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用这些道理武装我们的人生,然后不断经历再不断自省,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别人。
每一位坚持创作的写作者,都是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每一颗璀璨的星星,只要我们用心,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瞭望到满天繁星,更有机会让自己成就为一颗闪亮的星星,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改变的动力。魏小强老师,便如同这颗冉冉升起的繁星中的一枚,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的光芒和他的才华,一定会被更多的人知道,并给更多的人带去积极的指引。
魏老师加油,期待您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同时,也感谢本文的作者,如此细致全面地总结魏老师的材料,让人佩服让人敬仰。”
在拙作《大踏步走在写作的征途上》(二)下面的留言也很精彩:
”魏老师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看待文学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要想大富大贵,建功立业,就得到商海打拼、征战厮杀、合纵连横纵横捭阖。”全职写作是有风险的,我们能否全身心投入到一种职业当中去,除了自身的热爱和毅力,还和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有关。但这并不是说,有风险就不去写作,反而,正是因为有风险,才更要坚持创作,因为写作,教会我们的,不止是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更是境界眼界的提升。
尽管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想成就作家梦,然而,书海漫漫,写作无边,那些璀璨的文学作品,出自我手的却少之寥寥。写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心力和体力,还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中的结果,但也因为写作的独特性,它和别的工作又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对比。写作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是净化心灵的过程,是开拓眼界、博大胸襟、广交良师益友的过程,坚持写作就是坚持蜕变的过程。所以,即便是没有或者少有物质的回馈,内心依然是充盈的、欢喜的。就如魏老师文中提到的那样——“即使没有退休金,晚年的生活也有保障”。这份保障是什么?也许是内心的安宁,是对人生的感念,是对万物的敬仰,更是在垂暮之年敢于憧憬未来,像一个少年一样斗志满满地去拼去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谢谢魏老师在文中提到我,并给了我如此高的评价和衷心的祝愿。能和诸位名家同列一文,是我的荣幸,作为一个写作新人,魏老师的这份信任和鼓励,让我心生对生命的敬意,在此真诚地向魏老师道一声谢谢!作为广大文字爱好者的领路人和导师,魏老师的关爱,不仅促进了文学的进步,也在很多人的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尽管,这种推动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时间会证明,您的付出和引领,终将在未来开花结果。
祝愿魏老师佳作频出,祝愿新城文学成为更加宽广而博大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让我们一起,继续奋战在文字的海洋,再攀高峰!”
我曾向萧寒晨夕推荐投稿家乡公众号 最忆是巢州,因为平台粉丝多,影响力大。文章在平台推出后,可迅速提高作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当然,我的推荐只是个敲门砖。能否在这个平台大放异彩,象舞台或剧团一样,成为名角,取决于作者自身实力、勤奋、丰厚沉淀和积累、在写作上的灵气和才气。
作者上一篇文章,受到寒江先生的赏识,给出很高的评价。近日在平台登出的文章《韩卫宁 | 胸藏大义,怀揣人民,用手中的笔书写乾坤》这篇文章证明了作者的写作实力,不愧是鸿篇巨制、雄文大赋,大手笔。
苏辙《上韩太尉书》云:”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今读此文,有类似的感概。
通过湖北作协成员、公众号“守望梦中的家园”主编晓岸瘦风的引荐,我得以进入该公众号作者读者群,结识寒江先生。寒江先生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对文章的点评准确妥帖。与寒老先生的交往,如沐春风,如饮醇酒,痛快惬意。
寒江,本名何应书,笔名英书,鄂州市发改委退休干部。做过8年中学语文老师。84年进机关工作至退休。1976年开始,在《长江文艺》等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他来自泥土,来自河流环绕的八里畈,他拥抱一望无际的麦浪,他追逐白云悠悠的蓝天……
寒江在拙作《合肥杂记》下的留言:
“
初识小强
一腔豪情
一股激流
一阵飙风
一道闪电
……
叱咤风云于
写作路上
——
好一个
才华闪耀的
翩翩少年
《合肥杂记》
提纲挈领
地缘+英雄
一线贯穿
五千年
举重若轻地
勾勒出
庐州之古今
——好文”
寒江老师的长篇小说连载《我渴望成名》,我百读不厌。
在文中,我依稀可以看到自已的影子和经历。小说主人公韩江也是一代青年人的缩影:奋发向上、拼搏奋进、即使身处泥淖和社会的底层也不忘却自已的宏伟志向,与环境抗争。
小说主人公韩江热爱文学,擅长写作,渴望像拿破仑、毛泽东那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文章包罗万象,场面宏大,涵盖历史、文学、地理、政治、绘画等领域。
作者善于运用排比铺陈等写作手段,加上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跌宕的故事情节,使文章格外有韵味耐品。
因为文中很多情节和场面是作者自已亲身经历,因而真实感人,如:主人公下放到农村,从事艰苦繁重的体力工作。
可以说,韩江是:
在寒冷的阁楼里奋笔疾书、渴望用写作改变自身命运扬名天下的巴尔扎克。
是路遥笔下走向社会、靠从事重体力劳动谋生、饱受肉体折磨仍不忘读书的孙少平。
看到我对这篇小说的评价,寒江老师给我的回复:
“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复小强今日(12月23日)留言
小强
进“守望梦中的家园”平台
时间不长
但给人印象深刻——
一腔豪情
一股激流
一阵飙风
一道闪电
从他的文章中我看到了
古今中外
许多英雄豪杰青少年时代
的影子
拙作《他渴望成名》
之所以能让
小强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
简言之
英雄惜英雄
我之所以
不自量力地
写长篇《他渴望成名》
就是想真实地
再现一代人
在文革时期
为了少年远大志向
而经历的一种
坎坷复杂的
人生旅途中的
迂回曲折的
意识流程……
每一个青少年
只要他正常
只要他热血
只要他强健
只要他霸气
一定会胸怀丘壑
一定会驰目山河
一定会挂上云帆——
横渡沧海
到达理想的彼岸
不管哪个时代
这是人生的普遍现象
但是
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这就千差万别
千人千面了
但有一点
历史和个人都有许多惊人的相似——
尽管成名成家的路上
可能
断戟沉沙
伤痕累累
劳而无得
仍然有人
飞蛾扑火
勇往直前
所以
每个人的成名之路
每个人的成名史
都可以成为精神财富
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人类
滋养着雄心勃勃的
年轻一代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
著名作家
罗曼罗兰说
他之所以写
《巨人传》系列
就是想让后入
踩着前人的肩膀——上去
成功是留给
像小强这样
——有准备
有历练
有恒心的
不屈不挠的
强健者的
用
拙作《他渴望成名》的
题记
作结——
“献给为了明天而积极求进的灵魂”
谢谢小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