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3):做到这三点,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被讨厌的勇气》(3):做到这三点,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作者: 慕梓里 | 来源:发表于2024-06-06 20:29 被阅读0次

    讨论进入第三夜。这一夜的主题是——自由。

    1.自由就是不再追求认可

    什么是自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有一句话:“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金钱确实可以支撑物质生活,但人的价值感与幸福感是否可以用财富来衡量呢?显然不是。

    那么,在此之外,困扰人们、阻碍人们自由的因素是什么呢?是对认可的寻求。

    很多人会觉得,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书中的哲人却坦言: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自私的说法,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例如书中提到的捡垃圾这种小事:

    假设你在工作单位捡了垃圾。但是,周围的人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有人说一句感谢或表扬的话。那么,你以后还会继续捡垃圾吗?

    书中青年的回答是不会继续做了。显然,这才是自私的做法。而如果不在乎别人,只遵从自己的原则,在无人在意的情况下仍愿意做对他人有益的事,这怎么能说是自私呢?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2.不干涉彼此的“人生课题”

    某个国家有这么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带到水边是引导,强迫喝水就是妄加干涉了。

    这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书中的例子便十分常见,家长该如何对待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家长可能会采取强制性手段,逼迫孩子好好学习。但这样做会让孩子突然转变,爱上学习吗?很多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做的是“课题分离”。

    孩子学不学习,孩子选择做什么,都是孩子的课题,即便家长强制他做甚至代替他做,也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课题分离并非指放任不管,而是“把马带到水边”。引导孩子该做什么,让他理解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而这个后果的承担者显然是孩子。

    人为什么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就是,因为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

    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同样,回到本书的标题《被讨厌的勇气》,“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

    3.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领地吕底亚的时候,神殿里供奉着一辆战车。这辆战车是曾经的国王格尔迪奥斯捆在神殿支柱上的。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但是很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能解开绳结,那么,亚历山大大帝是怎么做的呢?他一看绳结非常牢固,便立即取出短剑,将其一刀两断。

    他说道:“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

    课题分离的时候也该如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一般,无法用普通的方法解开,那就全新的手段将其斩断,当然,这并非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彻底斩断。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人际关系需要一定距离,离得太近就无法正面对话,离得太远又会彼此疏离。所以,处于伸手可及的位置,却不踏入对方的领地,便是恰到好处。

    课题分离的内容或许太具冲击性,然而在上一夜中认识到“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那么课题分离的确有用。但是如此分离,会不会导致与他人关系淡漠甚至遭人厌弃?

    或许,下一夜会有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3):做到这三点,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xm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