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被讨厌的勇气》阅读笔记分享、讨论散文想法
阿媛阅读《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更多育儿育己的感悟思考(一)

阿媛阅读《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更多育儿育己的感悟思考(一)

作者: 秋秋Ann | 来源:发表于2020-06-10 17:18 被阅读0次

阿媛阅读《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名词解析

自由:活的幸福,做自己。

羁绊:为了讨好别人满足别人的要求,我们做自己受到的阻碍。

提出问题,书中给出的答案,或自己思考总结

1问题

人际关系中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越是亲近的关系,我们对他人的期待、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剥夺了彼此的自由。

2问题

我们虽感受到各种羁绊,但大家都怎样做的呢?

回答:无论怎样痛苦和挣扎,人们总是努力地做自己,朝着自己的方向拼搏奋斗。

3问题

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呢?

回答:感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会有怨气不满,因为距离做自己越来越远,就不会开心。

4问题

得到认可指什么呢?

回答:不想与对方树敌,想拉近关系,所以说应该是讨好别人吧,一旦到“讨好别人”这一步,即两方关系已经不平衡,这样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要及时的思考和调整。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认可和接纳自己呢?

5问题

人为什么寻求他人的认可?为什么要得到别人的表扬呢?

回答:通常我们认为能够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有价值感。

然而我在得到别人的表扬的时候,感觉这一切很虚假,我经常觉得有一种羞耻感,反而更加自卑,不自信,脸红失落。

其实是因为我们受行为主义影响太深了,这个社会很流行,赏罚教育我们习惯了这种方式非黑即白。不是对就是错,我们战战兢兢不得到他人的认可就是罪过,是要下地狱了一样,我们的内心太脆弱了,太怕受伤害了,所以说赏罚教育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儿童时候请不要使用奖惩制度。孩子需要家长的鼓励认可接纳在儿童期帮助他们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尊。

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有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

评论(这会形成“他律”不会帮助人们建立起“自律”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利于一个人的人格的健全、良好的发展。)

6问题

寻求别人认可的不良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回答: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最终会活在别人的人生当中,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总结:没有自我,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不会快乐幸福和有成就感。

通过阅读我的延伸思考。

父母对孩子的认可太重要了,在儿童精神发展的时期得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和认可,他们才能学会自我的接纳和满足。他们的内心就像装满水的杯子是饱满的,长大后只需要随时查看和满足自己的内心中的杯子即可(即自我的接纳肯定和满足)。

内心充盈有能量便不需要外界去寻找,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孩子这一生将都在寻找他人的认可,因为他在精神发展的初期,内心的杯子中的能量没有注满,这将成为他一生的功课,寻寻觅觅,也苦苦等待,很辛苦。但是若他能在长大后学习和成长中,知道自己的功课需要自己给自己补上。就不用去靠他人的认可来辛苦度日了。

摘录文中的金句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方法,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注意

心理咨询辅导认为,被辅导者是否改变并不是辅导顾问的课题。

接受心理咨询辅导之后,被辅导者下什么样的决心,是否改变生活方式,这都是被辅导者本人的课题。辅导者不能干涉。

辅导顾问要竭尽全力地加以援助,但不可以妄加干涉。

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媛阅读《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更多育儿育己的感悟思考(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gz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