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涉历史者,无不知李斯此人,始皇重臣。只是大多只知道他的老师为荀子,可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启蒙之师?!
年轻的李斯,曾在楚国上蔡当个小吏,郁郁而不得志。每当看见厕所内的老鼠吃着脏东西,碰到人和狗就吓得四处乱窜时,颇有同病相怜之感。后来,他又看到粮仓里的老鼠,不但有吃不完的粮食,还住着宽广的屋子,而且不受人和狗的惊扰。李斯不禁大为感叹: 一个人有没有本事,其实就跟老鼠一样,只不过看他处在什么环境罢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自此,李斯就树立了一个志向:这辈子只当“仓鼠”,誓不为“厕鼠”。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指鼠为鸭”中的主人公老鼠,便是李斯的启蒙老师。
跟从荀卿学成之后,他进入秦国,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粮仓:先进入吕不韦府中,当了个舍人,被任命为郎。不久被任命长史,拜客卿。
李斯一生抓住了三次机会,只是前两次,为自己的飞黄腾达打下基础,最后一次狠狠搏了一把,却直接把自己及三族送上了刑场。
第一次,强秦路上,李斯用一封奏折上达天听。
公元前237年,韩国君臣上下,想出个脑洞大开的计策——为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在关中,修建大型水渠,以疲秦、弱秦,牵制秦国的东进。后来,水渠尚未修成,郑国的目的却暴露了,秦国上下一片哗然。宗室贵族借此由头,进谏秦王。于是秦王下达了逐客令:凡非秦人,一律驱逐出函谷关。
作为楚人,而被逐的李斯给秦王写了一道奏折,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
读罢奏折,秦王大惊,立即采纳李斯的建言,不但,在秦国任职的各国才子留下,而且水工郑国继续他的任务,最终“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韩国不但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把其它五国也拉下了水,秦国因此渠而更加强大。
第二次,秦并六国,建立一统王朝之初,李斯在巩固政权,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李斯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统一文字。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天下。
第三次,关键时刻,下了把以小搏大的重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之前,下旨丞相李斯,招回太子扶苏,治丧即位。中车府令赵高夜访李斯:君与蒙恬,哪一位与太子更亲近?!若太子登临大位,您还能保持如今的权势?!
以仓鼠为偶像的李斯,毫不纠结,直接与赵高矫诏,逼迫远在上郡的太子扶苏自杀,立当时伴驾而行的胡亥为帝,史称秦二世。
上有二世,内有赵高,外有李斯,秦的三驾权力马车,最初倒也稳定。
独掌权利的欲望,在仓鼠李斯身上,兴趣好像没有那么大,可连指鹿为马的事,都能做出的赵高却并非如此。
几次出手,赵高已经让二世对李斯恶感颇增。最终,赵高报告二世,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在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后,李斯被迫承认谋反。赵高把判决书呈给皇帝,二世皇帝高兴地说:“没有你,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等二世派出的使者到达三川,调查将兵在外的李由时,与项羽、刘邦战于雍丘的李由早都大败被杀。使者返回时,李斯已被交付狱吏看押。赵高编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上报二世。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市,并夷三族。
走上刑场时,李斯回头对他的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到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能这样吗?(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父子抱头痛哭。
不知此时,李斯是否想起他为了独享“粮仓”,而借刀谋杀的师哥韩非?!是否想起他为了搏一把,而矫诏害死的太子扶苏……
唉,仓鼠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