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未审先判的沟通跟聆听都是暴力行为

未审先判的沟通跟聆听都是暴力行为

作者: 李立亨l穿透光和影 | 来源:发表于2023-05-09 10:18 被阅读0次

我们时常听说「泡沫化」这样的说法,什么是泡沫化?

泡沫化就是某种现象或事物的价值不断被高估,泡泡撑到最后破裂了。然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怎么那么不理性。

房地产的价格不断推高,可能是泡沫。你以为男朋友对你有无限的爱与忍让,可能是泡沫。

相信吗,我们每天都要发生N多次的沟通跟聆听,其实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泡沫。

我们以为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以为自己听得很明白。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泡沫。

更糟的是,我们不但高估了他们的效果跟价值,而且还以为我们已经做了,就好。

如果你还没发现或者想要补救,《傾聽的力量》和《非暴力沟通》这两本书非常值得参考。

更重要的是,这两本书还会帮助你发展出属于你自己的「话术」。

而且,对于企划书的撰写跟现场的销售行为,都会很有助益。

倾听跟沟通,就是检查并整理自己

美国精神病理学家、FBI和警察局危机谈判专家的教练马克·郭士顿在他写的《傾聽的力量》里说道,人经常会带著「过滤器」(与生俱来或后天学习到的,偏见)来面对世界,来跟别人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所说的「暴力」就是我们心智上和情感上的各种因为「过滤器」而产生的态度:指责,嘲讽,说教,否定,或者最糟的,冷漠。

倾听的第一步是,你得认识你自己。而且,你得让自己保持平和。

倾听首先得让对方觉得被理解,要让对方发现我对你感兴趣。

倾听,就是让对方觉得自己有价值。但是,不是去讨好对方。

《非暴力沟通》里面提出人在遇到问题之后的感受与反应,会有三个阶段的演化。

如果不经过练习跟领悟,人往往就是「情感的奴隶」,只凭当下的感觉去回应。然后,人可能会产生「情绪的爆发」,会选择讨好或者攻击别人,来让自己感觉不要太糟。最理想的境界是,当「自己的主人」。开始用「我发现」而不是「我觉得」的角度,来回应自己所遇到的状态。

美式足球永远要面对冲突,面对暴力,运动员的身体跟心理随时都会被辗压。《傾聽的力量》里面就提到美式足球教练的金句说道:「取胜的关键,是在压力之下能够镇定自若。」

所以,每一次的倾听,每一次的非暴力沟通,都是让我们学习保持镇定自若的机会。

倾听除了可以让对方抒发情绪之外,更可以引导对方放松,整理出可以采取的行动。反之,也可以让我们在这个过程,检查并整理自己。

避开五种有毒的人,要有解决方案

《金刚经》里有四句偈语,经常被引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马先生在一百多年前说的话,也是这个意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许多道理,没有道理。因为,时跟势跟场景,一直在变化。所谓的真理,现在显然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也不能用一个公式来解所有的题。

但是,千算万算不如天算。我们活得好好的,我们耐心倾听,我们想要无暴力沟通。《傾聽的力量》却特别提醒我们,我们必须躲开,离开,不要错以为我们可以改变这五种人:

精神穷人(用情感绑架你,永远需要你无限付出的人)

地头蛇(就是想要欺负你,觉得可以成功欺负你的人)

索取者(总是能找出理由,来麻烦你,占你便宜的人)

自恋者(只想要你注意他肯定他,却不关心正事的人)

精神病患者(伪装正常,其实是要让你被他吸引的人)

怎么避开这些人,怎么更好的跟人沟通,书中提出了12种方法。

我特别喜欢他提到的「后果意识」:我们要尝试问自己,如果我放任自己如何如何,可能就会怎样怎样。我们承受得起吗?

然后,还得有「解决方案意识」:既然一定会如此如此,我们要不要这般这般,找到可以让结果变得更好的方法。

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有品质的倾听跟回应的前提是建构在,你已经做好准备。前提是,你想要做好准备。

有品质的非暴力沟通,则是要我们放下,小我优先,的念头。

我们一直被教育要牺牲小我,来完成大我。谁都不相信这套鬼话。我们的身体很诚实,一定永远是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我,我,我,绝对优先。

有本书叫做《如何让自己活得很悲惨》,作者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悲惨,就去学着与他人做比较。是呀,小我虽小,毕竟是我。

既然要比,那就来比惨,比烂,比我对你错。這時,佛教的偈语似乎又可以派上用场:人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你是你,我是我,的态度。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不是我们经常挂在嘴巴上的话吗?《非暴力沟通》就一直提醒我们印度的古老生活智慧就是:不伤害。

不伤害的沟通有四个过程:

1、观察:陈述事实,而不是评论。

2、感受:内心感受,而不是想法。

3、需要:提出需求,而不是批评。

4、请求:具体做法,而不是命令。

我们其实已经习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直奔重点。那就是从情绪上面暴发出来的,批评或命令。特别是,其中如果还夹带了偏见,那不是暴力,什么才是暴力呢?

爱因斯坦说得好:「你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我的说法是:不要用新问题来解决旧问题。

未审先判的沟通跟聆听,都是暴力

从今天开始,我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既要有感想,更要有陈述。

让对方针对陈述的部分,做出他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跟请求。

当我们在倾听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记得鼓励对方提出真实的请求。

倾听跟回应,是感性的艺术,也是理性的科学。

未审先判的沟通跟聆听,都是暴力行为。切记。

相关文章

  • 《审 判》

    这一刻起 所有的审判都已来临 张牙舞爪的 默不言语的 都开始了征程 一瞬间 世界变了模样 春天来的特别的慢 诗歌和...

  • 沟通技巧先跟后带

    沟通技巧是先跟后带 无论是做导师 还是做父母 还是与同事朋友之间的沟通 互动 先跟后带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技巧 也确实...

  • 《判逆不是孩子的错》怎样做到理解孩子

    《判逆不是孩子的错》读摘笔记2 一、理解判逆的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倾听,跟孩子沟通。 我们知道,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

  • 沟通需要专注力吗?

    沟通,需要专注力吗?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上,叫先跟后带。即在沟通中先跟...

  • 沟通中的先跟后带

    上周的作业是先来满足我内心的平和,每天要做到以下三件事。不争论,用听音乐来调节心情。早晚拥抱儿子。每天晚上和孩子同...

  • 营销之道

    4P 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 4C 顾客 成本 便利 沟通 4R关联 反应 关系 报酬 预判:销售的先...

  • 自我对话

    我们的生活品质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我们的沟通能力。 要想跟别人沟通得好, 先学会如何跟自己沟通。 良好的自我沟通能...

  • 2020-12-12 第五天学习

    测知自己惯用的内感官,发现对方惯用的内感官,可以达成先跟后带的效果 先跟后带,是指在沟通中,对方偏离了沟通的方向,...

  • 无目的的沟通都是空谈

    无目的的沟通都是空谈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沟通,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沟通,跟孩子沟通、跟同事沟通、跟领导沟通,那么你...

  •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思想,而且还对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做了细致的说明。这些沟通要素揭示了暴力行为的形成原理,也为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审先判的沟通跟聆听都是暴力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jr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