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赵氏孤儿》读书报告

《赵氏孤儿》读书报告

作者: 晓manman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5:16 被阅读0次

“赵氏孤儿”源于《左传》,在《史记》中被进行改编成型,后经过历代的传承发展,故事情节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人物形象也越发饱满,但元杂剧《赵氏孤儿》所上演的一出悲剧,更是深入人心,算得上是妇孺皆知的一代经典之作。

元杂剧《赵氏孤儿》讲述了在春秋晋灵公时期,忠心耿耿的赵盾和野心勃勃的奸臣屠岸贾 “文武不和”。屠岸贾曾遣勇士刺杀赵盾却未得手,后又训练神獒,以谗言混淆视听,最终奸计得逞使赵家三百口被诛尽杀绝,只剩下赵朔之妻庄姬夫人之子赵氏孤儿。当时正受命于屠岸贾在搜查赵氏孤儿的韩厥为救赵氏孤儿而自刎,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也为了赵氏孤儿的存活献出了生命。之后的二十年,程婴忍辱负重,带着赵氏孤儿在屠家做门客,屠岸贾收赵氏孤儿为义子,程婴让赵氏孤儿同屠岸贾习武。戴时机成熟之时,程婴将过去的故事和盘托出。得知真相的赵氏孤儿誓死要“还他九族屠”。最终,赵氏孤儿和当时的上卿魏绛在晋灵公的授意下除掉了屠岸贾后,改名望,“袭父祖拜卿相”。 

程婴是一个看病的郎中,在元杂剧中本是赵家门客,在赵家被诛杀之时,临危受命于庄姬夫人救出赵氏孤儿,与此同时中年得子的他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的孩子。程婴本可以在庄姬自缢后抛下赵氏孤儿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他却冒着全家被处斩的危险救了赵氏孤儿。同时也为了保护赵氏孤儿,为了国中一百多个无辜婴儿的生命,他狠下心来让自己的孩子假装做赵氏孤儿,并让公孙杵臼向屠岸贾告发他,以他二人之死换来赵氏孤儿的安全,以此不负赵家之托。为了不让屠岸贾察觉甚至在自己的亲生儿子被屠岸贾“剁了三剑”之时,只能把泪水往肚子里咽。那么多年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却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在自己面前,他内心该是个什么滋味儿,他的无奈,愤恨将全部放在赵氏孤儿的肩上,在这之后的二十年,程婴独自背负着骂名,忍辱来到屠岸贾家中做门客。为的就是让赵氏孤儿跟屠岸贾学武功,看着他在屠岸贾身边慢慢长大,等时机成熟,告诉赵氏孤儿所有的真相,让他亲手杀了屠岸贾,在他抚养赵氏孤儿的这些年里,每天踌躇展转,昼夜无眠。因他始终记得庄姬的嘱托,记得赵家三百条人命,记得那年还在襁褓中的自己的儿子。最后他将所有的事情告诉赵氏孤儿时,他流泪不止,这泪中有二十年的艰辛苦楚,有着非常人所能承载的精神压力。最后程婴自杀,赵氏孤儿杀了他的仇人,后改名赵武。在元杂剧中的程婴为了忠义奋不顾身,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也表现出了他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也十分聪明。他有着极强的牺牲精神和常人无法匹及的崇高感,为了一个承诺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最后又选择自刎,他的精神和气魄不得不令人佩服。 

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单纯,鲜明。通过“搜孤救孤”这一中心展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塑造一系列为挽救无辜而见义勇为、前仆后继的戏剧人物形象,展现出主人公匪夷所思的人格力量和崇高道德。同时剧中的正面人物如程婴,韩厥将军和公孙大人,他们传播的都是一种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价值观,重承诺,讲信义,轻生死。他们心中有明确的道德指向标,为了坚守正义,不在乎任何外在事物,即使是自己的生命和自己亲人的生命。韩厥为了保孤自刎而死,公孙杵臼为了让屠岸贾不起疑心撞阶基而亡,程婴为了留下赵孤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在这部元杂剧中,生死并不重要,这些悲剧英雄人物多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更像是一个个价值符号,分散在这个故事的不同阶段,却统一于忠义这个系统之中。不愧被称为中国的《哈姆雷特》。

历史有的时候大多都是悲剧的,在我们回首去重温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更深一步了解,而是给我们带来了反思和内心上的撞击,我们也应该从中得以借鉴,铭记历史。

参考文献:赵氏孤儿元杂剧剧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氏孤儿》读书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kt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