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篇 赵鞅

作者: 简东骑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08:22 被阅读23次

【读史日历】(第149篇 赵鞅)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公元前519年,周王子朝为乱,占领王城,自称周王。周敬王匄流寓于外,退往王城东面的狄泉,人称"东王",双方混战了三年之久。

公元前516年,赵鞅请命于晋顷公,大合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随后赵鞅和荀跞率晋军入周,占领王城,迎周敬王入城,平定了持续三年的王子朝之乱。

公元前513年(鲁昭公29年),赵鞅和中行寅用铁铸刑鼎,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不过孔子认为,这样做就会"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

公元前497年,赵鞅欲将邯郸五百户迁往晋阳,其族弟赵午在进攻齐国后才把五百户人家迁到晋阳,赵鞅于是杀死赵午,赵午之子赵稷据邯郸发动叛乱。

范氏家主士吉射与中行氏家主中行寅,则协助赵稷反抗赵氏。赵鞅寡不敌众,退守封邑晋阳。后来智跞联合魏侈(魏襄子)、韩不信(韩简子),奉晋定公之命帮助赵鞅,反击范氏、中行氏。

士吉射与中行寅失败,逃至朝歌。此后,荀跞坐朝,赵鞅出征,随即清剿范氏、中行氏的残余势力。公元前493年,赵鞅领兵战于铁(今河南濮阳),以少胜多,大败范氏及中行氏。不久荀跞去世,赵鞅执政。公元前492年,再次败二卿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彻底清除范氏及中行氏在晋国的势力。

荀跞想立士皋夷继承范氏、宠臣梁婴父继承中行氏,被赵鞅拒绝。赵鞅乘机将晋国本来的三军六卿格局,裁减为二军四卿。

公元前476年,赵简子有疾,昏迷了五天,医师替他把过脉。晋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弃嫡长子赵伯鲁而传位才能出众的庶子赵毋恤,临终前告诉赵毋恤,他日赵氏有难,晋阳足以依靠。

第149篇 赵鞅

相关文章

  • 第149篇 赵鞅

    【读史日历】(第149篇 赵鞅)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 屌丝逆袭的传奇人物赵襄子(二)

    且说赵无恤终于被赵鞅立为世子。后赵鞅做了十七年的正卿,去世后。无恤接了他的位置,是为赵襄子。而接替赵鞅正卿位置的正...

  • 《<史记>研读》166:赵世家(四)

    赵世家(四) 赵鞅有名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劝谏。周舍去世后,赵鞅每次听政时都很不高兴,家臣们赶紧...

  • 第180篇 赵襄子

    【读史日历】(第180篇 赵襄子) 赵襄子,赵氏名毋恤,赵襄子为赵鞅之子,因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

  • 晋国史话·第三辑(511)范、中行氏之乱(二)战略相持阶段——五

    十二月十二日,在韩、魏两家的主持下,赵鞅从晋阳返国,进入绛都,恢复了中军佐的职务。但智跞虽帮助赵鞅扭转了局面,但又...

  • 使春秋进入战国的“三家分晋”事件(二)

    03 晋国六卿变四卿 因为赵鞅对邯郸氏出的阴招,邯郸氏拉来了中行氏和范氏一起帮架,打的赵鞅躲回到晋阳大本营。 尴尬...

  • “爱君之过”与“爱君之丑”

    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的赵氏家族,其代表人物是赵简子(赵鞅),以及他的儿子赵襄子(赵无恤)。赵氏父子长期在晋国...

  • 赵简子求贤故事

    赵简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赵简子封地每一亩...

  • 赵襄子三国分晋的故事

    今天我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赵毋恤也就是赵襄子的故事。 赵毋恤是赵鞅之子,春秋战国时晋国大夫,赵氏首领。 赵襄...

  • 师春话题:赵鞅悖理

    据《左传》,在鲁哀公九年,郑武子的宠臣,求封地,就去攻取宋国雍丘。结果,宋景公灭来犯之师,并兵伐郑国。于是,晋国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49篇 赵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d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