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0919/f77f3b133d2c1357.jpg)
今年暑假我在一家冷饮店打工,晚上七点半上班,十一点半下班,偶尔留下来帮忙凌晨一两点才回家。有时候白天还要去发传单,做促销,那段时间觉得脚都不是自己的。我跟朋友说现在的我真真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人民币真心不好赚,高三毕业同学们都去玩了,像我这种努力打工的人可没有了啊。
那天我又留下来帮忙,收店之后老板领着我们一群熊孩子去对面小吃店吃夜宵,我们赶忙开起冰箱各自倒了西番莲杨桃汁奔向对面,老板则慢悠悠关门,慢悠悠拎着他的酒过马路。
小吃店老板早年走南闯北,在很多座城市待过,闯荡闯荡最终还是回到家乡,开了这家炖汤店。老板是他,员工也是他,有时候在里面炒菜炒到一半还要跑出来点单,点完单往里走顺便把桌子上的碗筷给收拾了,上完菜就蹲在小门门口洗碗,我们都赞叹老板真是够拼。不像我们老板,员工就请了五个。当然小吃店老板不是本文的主人公,老板年近四十也不会是小男生。也许觉得自己这样拼太累了,老板终于雇了个员工,也就是本文的男主角。
我们五个熊孩子目光随着小男生游走,这小正太动作利索,点单,上菜,收盘子,一气呵成,也不多说话。我们调侃老板道:“呦,叔叔终于舍得钱雇人啦。”老板嘿嘿一笑,“是啊是啊。”
我们老板靠在椅背上喝着酒,跟我们聊起了这个男生。老板说这是一个机智的boy,上次有个客人一来就点鲍鱼汤,可是菜单上没有。小男生一听鲍鱼汤就知道是个大客户,说虽然我们没有鲍鱼汤,但我们有xx汤,客人点头说那就来一碗吧。这xx汤可是他们店里最贵的,我看了小男生一眼,没想到这boy沉默寡言吐字却是金啊。
然而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小男生的机智,而是他努力赚钱的故事。小男生家庭离异,自小跟着爷爷长大,对读书实在提不起兴趣,初二就辍学了,于是出来打工。他去工厂应聘,由于未满十八岁,工厂不敢录用他。他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赚钱的方法,就是卖棉花糖。在我们这座小县城,据老板听小男生说,只有两家卖棉花糖的,一个是公园里摆摊的妇女,另一个就是他。小男生不像那个妇女安于一地,他的爷爷投资两千多元给他买了电动车,小男生就载着他的棉花糖机器,穿街走巷,卖起了棉花糖。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己的一些初中同学,有的不读书在学校里混日子,有的出了社会拿着家里的钱在社会上混日子,没有一个像小男生一样,靠自己的双手去养活自己。我们老板说仅仅在街上卖棉花糖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小男生的商机都在乡下。乡下哪个村里有活动,小男生就载着棉花糖机外带一堆玩具驱车几个小时赶过去,村里的活动最爱凑热闹的就是小孩,小男生只要往村寺庙不远处一站,把棉花糖机和玩具往前一摆,这天的收入就不菲了。
知道乡下商机的可不只是小男生,还有一群乞丐。自古以来乞丐就是信息收集者和传播者,小男生卖卖棉花糖之余还和乞丐打好关系,用一块钱从乞丐手上买了一本乞丐书,上面详细记录了全县各个村庄的大大小小活动时间,地点,规模。自从有了这本乞丐书,小男生几乎每天都在县城和乡下间来回奔走,赚了不少钱。可能是最近没什么活动,小男生没有收入又在家里坐不住了,看到小吃店的招聘就来应聘,每天晚上要忙到到三四点才回家。
听到这里我真是自叹不如,唏嘘不已。我们老板说到乞丐书的时候哈哈直笑,觉得这小孩很有意思,说这小男生很勤奋,小吃店老板就跟得了块宝似的,乐得合不拢嘴。我们五个熊孩子都没笑,其中有一个人开口道:“可是这样让人好心疼啊。”
是啊,听到这些我的心情也是有点沉重的。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在父母的抚育下无忧无虑地生活,而不该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我再次看向他,他在门口抽着烟,不一会儿他扔掉烟头,转身进去收桌子。这是我第一次不反感男生抽烟,我想他也是很累的,不论在身体上还是心里,都需要有个出口来舒泄。
我们在外面吹着午夜的凉风,喝着西番莲杨桃汁,夹着牛肉说说笑笑大快朵颐,而他在里面洗着碗。我顿时觉得自己之前说好苦好累,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
能算得了什么呢,在小男生面前。
第二天我们再去吃宵夜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小男生的身影,老板说他爷爷把他叫回去了,毕竟他还是个孩子,爷爷不放心他那么晚回家。或许只有在他爷爷面前,他才会被当作一个孩子吧。
今年夏天美好得像动画里的场景,我们继续在冷饮店里吃着冰,工作玩闹。小男生出现了,又走了,仿佛从一开始就未存在过,但我会一直记住他,记住他的棉花糖,记住他的乞丐书。如果哪天有幸在哪个街口遇到,我一定会说,能给我一根棉花糖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