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时光日记的灵感
-计划与反思并行
-实践下来一些感悟和收获
-时光日记的灵感
时光日记是一种我对他的称呼,灵感来自于一次线下活动。有个朋友发言时说:
在日本有一种十年笔记本,一页分成10个格子,你每天就写一页的第一个格子,写到第二年,就可以看到前一年的今天写的。以此类推。
我觉得这个创意好,非常好,但是我用的是印象笔记。
建一条笔记,每条笔记就是日期,例如今天是1011(笔记标题不带年份)。
在笔记里,可以写2019年:
然后巴拉巴拉。
等到明年10月11日这天,我还是打开这条笔记,接着写:2020年:
继续巴拉巴拉。
-计划与反思并行
光写日记肯定不行,我总说我们总是在”计划着失败的路上“,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写计划(三件事)比不写好。
所以这样一份笔记就分为两部分,左边是计划,右边是反思。
我的反思也很不一样,我以我的作息为例:
我的是每天5点起床,10点左右睡,保证每天要有7.5小时睡眠(重点:1.5小时为一个睡眠周期)。这样我清醒的时间约为16小时。
我的反思除了每天晚上睡前的总反思,还有两小时一次的卡点反思以及若干我觉得需要反思觉察的时间点。
7点、9点、11点……以此类推。看似繁琐,其实很有用。
-实践下来一些感悟和收获
这样写,其实就是另类的时间记录(做不到柳比歇夫那样)。
但是密集的写,给我自己晚上写反思,第二天写计划做了参考。
哦,原来我今天九点在干这些事。而不是绞尽脑汁在想今天做了些什么。(等来年看到的时候会特别有意思)
而每个时间点的反思,也要分成两部分,比如下午三点,我会先写我1点到3点做了什么,这叫记录,写感受,这叫反思。
同时,我会想想看,接下来的3点到5点我要做什么。这就是计划。
如果你是一年做一次回顾,那更新频率就是一年。月、周、日同理。
但是如果考虑我们的计算机呢?网络呢?未来的5G呢?毫秒级的。
但是我们人脑不可能跟得上机器的速度,但是我又觉得一天更新一次太慢了,就逼迫自己2小时更新一次。
不快,也不慢。我觉得正合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我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