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育杂谈读书心理
改变自己,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改变自己,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作者: 戏水常流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5:37 被阅读16次

      为什么说改变自己没有想的那么难?在我看《最小阻力之路》时,作者是罗伯特·弗里茨,他的观点令我异常惊喜,分享给你。他是世界著名的创造力研究大师,著名的音乐家,开创了关于创造的“结构动力学”理论。他发展的“创造技能”课程,帮助全球上万名艺术家、经营者、科学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改变自己与这本书的关系

      本书是全球畅销30年的创造力宝典,可是跟改变自己有何关系?作者基于自己的创造技能课程和上万名学员的实践反馈,他总结了如何从“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化为“创造”的思路,去实现改变的。当我们在改变自己时,最习惯用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作者提出用创造的结构,可以提供持续的行动张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没有持续的张力的。

      你有没有经常鸡血满满的制定计划,信心满满的去执行,可是不到一个星期就打回原形,放弃了。是什么让你很快放弃?不能有持续的动力去完成。你这本书中的思维模型是什么?以下是根据作者的本书的理念,我总结的三角模型。

    创造力三角模型

      每当问题越严重的时候,我们就越有强烈的动力去解决。但是一旦我们有了解决方案并执行的时候,我们就逐渐后继乏力,最终半途而废。

      比如,有一天,你实在忍受不了自己天天刷剧的下班生活,你决定改变自己,每天回来看书。于是,你在当当上买了很多的书。当书寄到家时,你因为颓废而产生的巨大压力,就被缓解了一半,你翻看书再看了看,又缓解了一半,于是,你的压力全部释放完之后,你彻底就轻松了。于是,你就再也没有翻开那些书去看。因为你看书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不想再颓废,你在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会让你有持久的动力去执行,这样的例子,在每个人身上都经常发生。一次次失败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作者认为,我们需要用“创造力”的来改变自己,改写我们的人生路径,让自己充满勇气和力量。

    二、如何理解作者的“创造型思维”与我们常有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区别

    1、首要考虑不同

      1)创造性思维首要考虑的是愿景和目标

        先想我要什么?再想我有什么?创造型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创造型思维会把实现愿景中遇到的困难看作是创造过程中的条件限制。想的是想办法去解决。

      2)解决问题的思维考虑的是条件和环境

      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符合实际的,根据实际去树立目标。解决问题的思维会把条件看作是愿景是否能够达成的前提。他想着的是,如果我遇到这个问题,我是否应该放弃。

    创造型思维 PS 解决型思维

      比如,一个人想去马尔代夫度假。如果他拥有的是创造型思维,他就会这样想:我想去马尔代夫,我的钱不够,怎么才能实现我去马尔代夫的愿望?如果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他会想,没有钱,现在去,不现实,还是算了吧。等有钱了再说吧。

      再比如,你想考研,如果拥有的是创造型思维,就会这样想:如果我能考上研究生,就好了。但是我的报考条件不够,我该如何达成报考条件呢?如果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你就会想,我的报考条件不够,还是算了。

      大部分人都是从现实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想要的东西来思考现实,当这样想的时候自然无法突破现实的限制,也就没有持续的张力了。

    2、结构不同

      1)创造型思维:结构决定行为,所有的能量沿着最小阻力之路进行。

      作者书中提出,能量总是沿着最小阻力之路流动的,我们的行为都趋向于阻力最小的道路。我把这样的理念称为:最小阻力原理。简单的说,结构设计如果不是按照最小阻力原理原则设计,最终放弃的概率会很大。通常,当我遭遇改变失败的时候,一般都会以为是自己的心理状态影响事情的成败。于是,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也试图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执行力。

      新东方名师李笑来曾经说过,他早已把“坚持”二字从字典里删除了,说明他早已深知,靠坚持,提升意志力,走阻力大的路从来都不可能会成功。

    最小阻力运行的水

      2)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想到的是困难,是限制条件,我们依据现有条件,去制定实现目标时,他的结构就已经被限定了。也就是说他的框架很小,适应性很低,可发挥的空间小。

      比如,你是公司的行政负责人,老板在新大楼装修时,提出要求,一定要保障各个门禁地区的安全问题。如果你用创造型思维就会想,如果要保障公司的安全,我需要做什么?比如装监控,AR人脸识别系统,防盗门用最好的品牌。但是,如果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你想的是,要解决安全问题,需要哪些必备条件,你会看到一堆的阻力问题。比如通过观测,你发现门口没有条件按照防盗设备,你可能就会放弃。这种思维的方式,很容易放大阻力结构,看到困难比天都大,他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你想要减肥,创造型思维结构是什么?我想瘦下20斤,我应该怎么做?如何设计出最小阻力的运行结构?如果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就是,我要解决我很胖的问题,如果我减肥,我需要哪些条件?这时你可能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少吃肉,要节食,要运动。一想到自己不愿意运动,你很快就会放弃。

    PAPI酱说:不过只运动不吃东西怎么可以呢

      简单来说,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缺乏变通性,适应性,可发挥性,很容易让你陷入具体的,条条框框的,小框架条件中,难以跳出,从而很难看到其他的小阻力道路。

      但其实真实生活中,我们一直遵循着最小阻力的道路来生活的。比如,我们走路的时候,农民们在田里劳作时,虽然不知道勾股定律,但他会选择走最短,最好走的路。

      比如,高楼大厦的设计结构,我们上下楼的便捷路径就会跟随电梯运行。一楼设为商场会便于我们购物,这样的运行路径就会根据最小阻力运行。

      三、实现最小阻力原理的工具

      在改变这件事情上,我们需要去设计全新的结构,以更小的阻力去执行。

      比如,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学家厄廷根就提出心理对照法。简单说就是先想好处,再想障碍。对照着来看。心理对照最大的好处就是,既通过乐观的幻想保留了创造的张力,同时,又把幻想拉进了现实,让目标与现实发生联系。

      她的丈夫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两个思维模型,其中一个是:执行意图。他的简化工具有:如果——就。说白了,就是预埋行为线索便于你的大脑执行。你预埋的行为线索越具体,就越加大你的执行概率。他是让你的愿望能够落地的简化处理。

      比如,你想看一本王东岳的《递弱代偿》。你可以多买几本,卫生间房一本,书房放一本,运用“如果——就”工具时,你给大脑植入这样的思维:如果我去上洗手间就看《递弱代偿》,如果我去书房,我就看《递弱代偿》。久而久之,你的执行概率大大提升。为什么?执行意图被戏称为大脑黑客,为什么我们大部分的计划没有效果,是因为大部分计划都是笼统的概念,不便于大脑的可执行,大脑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在哪里做,什么时间做?简单说,“如果”就是明确简单醒目的时间、地点信息,“就”明确的是该做什么,怎么做的信息。

      夫妻双剑合并,将心理对照法和执行意图合并为一个思维模型:WOOP

    WOOP思维模型

    前面的愿望、最好的结果、障碍就是厄廷根提出的心理对照法,而这个计划就是“如果——就”,如果遇到了什么障碍,我就怎么做?

      比如,我有一个想要每天写一篇文章的愿望。使用WOOP,怎么做?我需要想明白我为什么要每天写一篇文章。我的愿望是什么?我整理一下,清晰我的愿望,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写文章很厉害的人,另外一个愿望就是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出去,给那些需要他的人。可是为什么是每天一篇,可能我有点心急,想早点变牛。那么,其实,我的愿望是想变成一个很有文采,又能够帮助别人的人。  那么,每天写一篇文章,就不是我的愿望。他是我想达成这个愿望想象出来要去执行的事情。区分开愿望和执行事情还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你的创造张力一定不够,会回到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去。

      这个愿望足够让你心动吗?你真的是爱他的吗?在心理学领域,早已对爱能够触发改变做过研究和实验证明,想要改变发生,爱是最好的力量源泉,他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回头再观望我的这个愿望,他足够让我心动。

      那么下一步就是明确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成为作家,出版自己的书籍,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改变和帮助。

      接下来,障碍是什么?我有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惰性大法,然后就中断,最后就懈怠放弃。

      计划就是,比如,我想每周一、三、五在公众号更新一篇文章。

      1、如果周一三五突然很忙,没有时间,我就利用给宝宝喂奶的时间写文章;

      2、如果我去上卫生间或者配女儿上课,我就打开手机写一些;

      3、如果我把文章的构思放在周日构思框架,搜集资料,周一来写,我就会轻松一些。

      四、注意事项

    1、防止退回到解决问题的思维上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小阻力之路牵引我们回到原点,来来回回没有进展。及时自检自己的行为、思维反馈,发现阻力变大,就要重新回到原点去思考,你要的目标是什么?防止纠结在琐碎的细节阻碍中,不能自拔。

    2、了解创造过程三阶段

      这一点还是比较难的,事实上,我们很难辨别以及明确愿景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但是,在创造过程中,最小阻力之路牵引我们达到愿景。创造力结构有两大元素组成:

    1)你想要创造成就的愿景

    2)对你的现状清楚的认识

    这样的结构性张力:愿景会提供给你强大的拉力,驱动你去行动

    现状的作用,也是驱动,通过愿景和现状之间的落差,来推动你不断向前,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你内心的愿景越明确,就越有可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创造过程中,将经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同化阶段,完成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阶段

      重点:抓住重点。有舍有得,不可兼得。All in资源在一个点上发力。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你现阶段重点需要弄清楚的。当你有了一个决定的时候,什么都开始明朗清晰了。

      第二个阶段你会来到同化阶段

      经历第一阶段的取舍,到同化期,有了明确的愿景和目标,你开始无所畏惧,思维处于活跃期,你广泛的吸收知识,发现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充满希望和动力。你开始同化,整合所有资源,去为愿景和目标创造,会进入心流状态,进入快速成长期。

      第三个阶段是完成阶段

      很多人都会有完美主义情结,不切实际的期望过高,明明已经很不错,任然不满意,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坦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创造过程三阶段

      3、了解障碍。

      第一是时间差,通常我们都希望目标很快达成,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所以时间预期一定要符合实际。一口吃个胖子,是不现实的。

      第二是厌恶现状,直面现实,客观评价现状有助于我们完成创造的过程。

      一个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幸福的,也是活在当下的。重新定义你的问题,超越问题本身,重新创造你要的生活,活出更精彩的自己。祝你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自己,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n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