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作者: 素心听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1:10 被阅读0次

2021.2.4

今天阅读《为何家会伤人》第二章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中的三篇内容,感受梳理如下:

(1)《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1.做一个始终如一、温柔坚定的镜子,不做魔镜

波斯诗人鲁米曾经说: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我体内有个原型。它是一面镜子,你的镜子。你快乐,我也会快乐。你愁苦,我也会愁苦。我像绿茵地上柏树的影子,与柏树不可须臾离。我像玫瑰的影子,永远守在玫瑰近旁。

读着这简短明了、意蕴深远的诗句,让我不禁回想到自己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后,笨拙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感受,也是如此。孩子笑了,全家心情都灿烂,而一旦孩子生病或是哭闹,家人的心也会随之起伏跌宕。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从孩子出生,我们喜悦注视、欣赏的目光就始终追随孩子,并时刻关注。但是剖析询问内心的自己,这面镜子是否也有有没有光的时候呢?是否也有没有看到孩子的时候呢?我想是有的,是在有了儿子以后,对女儿的关注少了,所以现在明白女儿之所以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表现的脆弱的原因了,她是想拥有存在感和安全感。就像人间失格中写的:别人寥寥数语的责备,对我如晴天霹雳。反思我自己也是会极度在意别人的评价,我想或许也可以追溯到自己小时候,因为爸妈忙于生计,无暇看到我,当然并没有埋怨爸妈之意。而是提醒自己要成长为一个懂得倾听,关注孩子,与孩子共情的妈妈。

2.与孩子共情,努力修炼自己

文中的两个案例都很温情,第一个故事,当这位女士碰触到丈夫的无助时,他也触碰了自己的无助,她不仅与自己内心有了链接,也与丈夫有了链接,从而让自己强大起来,也让他们夫妻之间有了爱与理解。第二个很美的故事中,女儿和年轻的妈妈建立了一种奇妙的链接,因为她懂得了女儿,所以女儿随即还了她一个懂得,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共情。即我深深地碰触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这种共情能力的构建,需要彼此碰触,就是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世界在你眼中,而世界在你眼里的投影,更是你自身。用一句很哲理的话说说,就是你如何看待万事万物,这是你最深的存在。

我们每个妈妈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我们多读一些书,多了解一些与孩子建立更深亲子关系的方式方法,细心呵护独属于我们这个家庭里的独一无二的孩子,努力使自己的积极的一面更为多一些,更能够站到孩子的立场去与孩子沟通交流,成为孩子最好的镜子。

文中佳句摘录:中国妈妈第一缺乏尊重孩子感受的意识,第二,难以给孩子的感受以确认,也就是缺乏链接。若一位妈妈想要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健康自我,他们会很爱父母,但是他们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语言。

(2)《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1.成为你自己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的核心观点,是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文中鲜活的例子中一个有趣至极的八岁男孩,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成为自己的人。孩子有一种大哲学家的风范,能够站在动物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它们考虑,着实很难得。记得有一本书的名字是《孩子就是哲学家》,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让我们吃惊的独特的哲学家。我理解的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有时候父母的说教反而会毁掉孩子,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尊重他们,孩子真的能够成为自己!

2.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精神胚胎

案例中一个八岁的男孩主动辞掉班长的职务,让老师觉得匪夷所思。这个孩子内心会指引他走在自己所渴望的道路上,他不因外界的夸奖或者惩罚而改变,就像他热爱一门课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老师行驶奖励的结果,他不喜欢一门课,也是她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老师行使惩罚的结果。热爱一门课是忠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终于老师的选择。武志红老师回忆他自己上学时候,驱动他学习的动力,绝不是父母和老师的奖励,而是掌握知识,满足好奇心所带来的天然快乐。文中的观点让我反思自己,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喜欢使用奖罚的手段,这是在渴望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精神胚胎,婴儿不是白纸,不是空瓶子,精神胚胎的发育是孩子的感觉,这份感觉会滋养它的胚胎发育。

文中金句摘录: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一书中说,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声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这一段话让我明白我们做父母的职责是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能量场,让孩子自由主动的去探索世界,成为自己。

相关文章

  •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即便幼小的孩子也一样是一个...

  •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嚷嚷的做自己或者有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成为你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者”,他...

  •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今天又看《为何家会伤人》,感触很深。初读不知文中义,再读已是文中人。这次阅读,让我看到了更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

  •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2021.2.4 今天阅读《为何家会伤人》第二章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中的三篇内容,感受梳理如下: (1)《妈妈是...

  •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

  • day147/200 《为何家会伤人》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1. 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

  • 《书摘》郭建华,原创分享第34天,焦点网初15期,平顶山,201

    事情没有标准的答案,父母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在教养孩子时,父母要常问一下孩子:“除了这个答案...

  • 我是怎样向两岁的孩子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

    哪个父母不是从孩子时候过来的?可是,这就代表每个父母都能教育自己的好孩子吗?都理解自己的孩子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随笔(七)

    今天是和孩子一起坚持阅读的第七天,我看的是《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

  • 谁是孩子最钦佩的人?答案不是父母。

    妈妈:宝宝,宝宝,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呀? 孩子:易烊千玺! 妈妈:…… 看到这个标题家长可能会产生疑问:父母是陪在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ov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