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的另一个本地化难点
在商业可行性以外,另外一个人们普遍担忧的Web3在中国落地的“难点”是政策和国情。提出这个担忧的人无一例外的认为发币和无政府主义一般的全面去中心化是Web3的必备要素。他们自诩为“Web3 Native”。
那么,Web3发的“币”必然要具有货币属性吗?其实不然。Web3的“币”的作用是为了在公链上流转,通过流转产生的记录更便捷的对数字资产进行确权。在我们认同了上面提到过的“让该中心化的归于中心化,该去中心化的归于去中心化”的理念以后,Web3公链的“币”就不会将它的适用范围扩散到“不该去中心化”的领域去。比如FIL作为一种存储所需的流通token,他就像FIL体系里的积分(智能的、去中心化、流转可留痕的积分),你就不会期望他直接与一袋米进行价值兑换。
“Web3 Native”的诉求是反人性的,他们想要去中心化、采用随机性的共识和激情建立组织解决问题,甚至在建立组织的时候都刻意不设立组织目标。这无异于往空中丢石头,期望有一颗能正好砸中一只鸟成为晚餐。他们还想要将铸币权从强权手中拿走,通过纯粹的供需关系决定某种物品是否可以作为货币,并确定其价值。然而这种尝试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中从未长久的实现过,也不会因任何技术而有所改变。经济关系的决定因素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亘古不变的人性。历史上的无政府时代大部分的色彩都是黑暗的,人类从基因里就是从众的,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克制基因里的从众冲动。无政府主义不可能扩散到广大的人群中。
其实,Web3真正要为世界带来的改变不是重蹈无政府理想主义覆辙,让人们的原始、单纯愿望再实现一次然后在人性的惯性下再失败一次,而是填补现有的社会和经济法则对于数字资产照顾不周的漏洞。BUIDL Web3不应该是推倒重建,而应该是锦上添花,添砖加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