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20岁以后,你的自律水平,决定了你的人生“下限”

20岁以后,你的自律水平,决定了你的人生“下限”

作者: 未历安 | 来源:发表于2019-11-29 23:58 被阅读0次

    在现如今的褒义词中,“自律”​是一个很特别的词汇,如果说一个人非常自律,这就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但现在有些过于夸大自律的作用,甚至把自律水平和一个人的成就挂钩,“谁自律了,后来有所成就了,那么自律就能给人带来更好的人生。”

    把自律作为个人获得高成就的原因。甚至有一种说辞是“你的自律水平有多高,你的成就就有多高。”把一个人的自律水平设定成了他成就值的上限。

    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归纳法,观点和过于片面,样本太少,不具有广泛的说服力。相反,自律的水平,是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下限”。

    简单来说,就是在同样面对困境时,自律水平高的那个人,他不至于颓废的更深,而且恢复的更快,因为自律能力是和一个人的复原力成正比的。

    这就是说,自律水平高的人和自律水平低的人,面对同样的人生困境,自律水平高的人具有更强的复原能力。

    20岁之后,我们从高中进入了半社会状态的大学校园,再到之后社会完全开放性的职场环境,没有了对于自身的硬性管制,关于自我成长的时间和任务设定,完全进入自主状态,自律的重要性,便开始在这时体现出来。

    那么如何达成自律的目标?或者说如果让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

    很多对于自律水平的练习会​直接把重心放到最终的行动上,但往往效果不佳,热情一过就没有了动力。人不是机器,行动是由心理情感带动的。一切行动的动机,都有心理情感的原因存在。如果不能改变心理情感对于自律的接纳,那么这样的自律习惯是非常脆弱的。

    养成一个自律习惯之前,在开启​动作之前,先需要哪些心理情感的建设,才能顺利达成行动目标呢?需要有这样的三个层面:

    1、高自尊水平,接纳自己的优缺点​

    很多所谓自尊心很强的人,不允许别人对他的错误指正和公开提出错误,这样的人并非是高自尊,恰恰相反是低自尊的表现。

    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不够了解,一旦有触及内心的评价,打破了他们自欺欺人的“自我完美”形象,那么自我的自尊体系就会瞬间土崩瓦解。所以说,所谓的那些自尊心强的人,反而是自尊水平薄弱的表现。

    那么什么叫高自尊水平呢?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不断地否定自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找自己缺点上,并且想方设法地贬低自己。这种自我的心理伤害,有的人将这样的极端方法称为自我激励,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终究是一碗鸡汤,汤凉了,问题依然没有没解决。

    那么如何做到高自尊呢?

    中国文化对于“自我夸奖”这件事是极度排斥的,以至于我们很难主动发现自身的优点,也不善于发现,我们看不到身上的闪光点,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一个人连自己的价值定位都是否定的,那么还如何奢求他向自律改变?

    所以要通过找到自己的优点,不断强化,清楚自己的能力现状,不做量化。因为人是会变的,“成长型思维”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认知逻辑都在无时无刻发生改变,甚至连智商都会变。

    一个人只有清楚了自己,了解了自己,他才能接纳自己,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被夸奖所动摇,不为批评所气愤。他自己有一套完整的自尊体系,可以坦然接受正反面的评价,这样的人就是拥有了高自尊体系的人。

    2、找到习惯背后的二级反馈

    很多三分钟热度的人仅仅把行动重心放在了如何做这件事上,没有清楚做这件事背后的意义。

    比如说减肥,如果让一个能够清楚的看到肥胖带给人的疾病隐患,和瘦身之后的种种好处,清晰的呈现在面前,而不是仅仅是理论。这样他的懒惰将会很难控制人的毅力。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改变,或者坚持不住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清楚的知道这件事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找到习惯的二级反馈,形成一个好习惯会让人身心愉悦,如果再清楚了这个习惯能够带给人的实际意义和真实价值,那么这个习惯就能坚持下去。

    一个人对于行动和改变,本能就是排斥的,如果没有生活压力,很多人就会选择什么都不做。但人对于价值的追求是充满热情的,尤其让人清楚的看到那个价值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视觉的冲击能够让一个人对此价值的记忆更加深刻,习惯的形成也更彻底,坚持行动的意愿也更强烈。

    3、运用行动扳机,开启你的行动

    在一个习惯中,“启动”是非常难的,拖延的人迟迟不肯开始,就是这个原因。那么如果解决了第一步的自尊体系,找到了第二步的行动价值,但是不去实践,不去做,一切都是空谈。

    那么,启动行为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捆绑”,把你想做的这件事,捆绑到另外一件事上。

    比如说,很多人喜欢跑步,但总是因为懒惰而拖着不愿意去。这时如果给自己一个“行动扳机”,让自己在早上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跑步,这样就是把起床洗漱和跑步两件事捆绑到了一起,再把前者作为行动扳机,启动,后面的动作就会跟着运行下去。

    再比如写作,很多创作型的人是拖延的重灾区,但如果给自己一个“行动扳机”,把一个日常必做的事和写作捆绑起来,那么行为的启动将会变得容易。比如,在午饭后,我会给自己倒一杯水,喝完这杯水,我就去写作。

    那么为什么行动扳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是因为“懒惰”和“拖延”是人感性的层面,而我们常用的自责、监督等,都是理性的层面。感性问题要用感性解决,理性问题要用理性解决。

    我们无法开启一个行动,并不是缺少一个理性的原因,而是缺少一个感性的借口。“当那件事(行动扳机)发生后,我就去做这件事(启动行为)吧”

    我们以往耗费了很大的精力,用极其严厉苛责的方式把自己“骂醒”,这样不仅会降低自我评价,觉得自己真没用,怎么这么一件小事都做不到,还会降低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从心里彻底否定自己,这会直接影响行动的第一步,进而使得整个行动体系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自律习惯的目标达成的也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为什么说自律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下限”呢?

    这是一个完整的自律体系,由自尊决定心理,由心理定义价值,由价值驱动行为。有了这样的知行模式,即使一个人际遇不幸,走入了人生低谷期,那么他的自律体系也会让他不至于颓废到自暴自弃,并且还会赋予他强大的复原力。

    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成就的顶点,那有很多的因素条件决定,但是一个人的成就下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在表面看,是自律水平,实则是一个人的高自尊体系所营造出来的高级知行模式,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再看自律这件事,也就不再是心灵鸡汤一样的口号了,他变成了真正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良好生活品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岁以后,你的自律水平,决定了你的人生“下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pn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