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宝宝]:赵曾歆
[打卡日期]:2018/2/27
[累计坚持]:这是我坚持学习的第130天
[学习内容]:5分钟商学院·目标管理:不但要锁死目标,更要锁对目标
[学习笔记]:
2016年,一篇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机器人研发负责人土井利忠(笔名“天外伺郎”),写于2006年的一篇文章,《绩效管理毁了索尼》再次引爆互联网。他在文章中写道:“(绩效管理)让研发人员为了外部动机工作,丧失了内在的创新热情;那些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被忽视,为了完成业绩考核,几乎所有的人都只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天外伺郎认为,是因为引入了“绩效管理”,使索尼丧失创新的激情和追求,导致“激情集团”、“挑战精神”、“团队精神”等索尼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曾经的“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整篇文章,流露出他对绩效管理的极大怨恨。
这篇文章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被疯狂转发。
但是,真的是“绩效管理”毁了索尼吗?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个毁了索尼的“绩效管理”,为什么恰恰成就了打败索尼的三星呢?
几乎是同一时期,三星的李健熙认为“奖励工资”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于是,他决定在三星集团内,打破传统,推行年薪制。三星集团各子公司的CEO,基本工资只占25%,其余的75%由绩效来决定。三星的绩效管理,极大地激励了管理层和员工。同样在2006年,三星电子超额利润达到2.52亿美元,当年提取用于员工分配的奖金就高达5040万美元。
除了成就三星,绩效管理还成就了IBM。郭士纳接任IBM的CEO后,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把沃森父子的“家庭文化”,改造为“绩效文化”。郭士纳帮助IBM这只大象重新起舞,成为了商界的传奇。
如果是“绩效管理”这个方法论有问题,那为什么它成就了三星,IBM等等很多公司,却独独毁了索尼?
其实,索尼的问题,不在于“绩效管理”,而在于“绩效管理”之前的“目标管理”。
概念:目标管理
1954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为MBO)。
他说,“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也就是说,你先想清楚没有,你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才是“绩效管理”,怎么通过KPI,把目标翻译成指标,或者OKR,把目标翻译成小目标,去实现它。
你可以把“目标管理”,看成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也可以认为目标管理,先于绩效管理。如果说,我们需要一把同心锁,把员工和企业牢牢锁在一起,目标管理,是确保我们锁对了目标,绩效管理,就是确保我们锁死了目标。
案例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罪犯发配到澳洲去,于是实行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费用的方式,雇佣私人船主运送犯人。
很快,政府发现:犯人的死亡率达12%,最严重的高达37%。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派监督、派医生、规定犯人生活标准,对船主进行教育,都无法解决死亡率的问题。
最后,英国政府决定,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问题立刻迎刃而解。英国政府不是没有锁死目标,而是没有锁对目标。
运用:学会先锁对目标
当天外伺郎哀叹因为万恶的绩效管理,索尼砍掉了不创造短期收益的“机器人实验室”的同时,在同样严厉的绩效管理之下,华为成立了专门研究黑科技的“2012实验室”,并诞生了一开始无用,但后来帮助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获得巨大竞争优势的麒麟芯片。
同样属于科技行业的华为说:这个世界没有不懂绩效管理的成功者。华为不但用绩效管理锁死了目标,还用目标管理锁对了目标。
在绩效文化的发源地美国,微软在全球拥有每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的四大研究院,谷歌给员工20%的自由时间,而贝尔实验室更是几十年前就享誉全球。这些都是天外伺郎说的“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但却在绩效管理下,生根发芽。
所以,作为管理者,在用“绩效管理”锁死目标之前,第一重要的事情是,想想自己锁对了目标没有。你的目标是短期的业绩指标,还是长期的盈利能力。换句话说,你到底想要钱,还是用钱换未来能赚钱。
毁掉索尼的,可能不是绩效管理,而是把员工锁死在错误目标上的管理层。
小结:认识目标管理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把企业的使命和任务,转化为经营目标,然后再用KPI、OKR等绩效管理工具,分解、执行、考核。
企业与员工之间需要一把同心锁,目标管理,就是锁对目标;绩效管理,就是锁死目标。
[坚持习惯]:
学习+和大家一起成长
[今日感悟]:
设定每一个目标都很重要,因为在不同的地方工作过,这这点深有体会,有的地方会让员工因绩效而积极百倍,而有的地方则无法让员工为绩效而激动,后者则无法让人有积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