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维转换成写作,我的方法是提炼、模仿、写大纲、填充。
提炼
思维能力形成以后,看任何的文章都能看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分论验证总论还是层层递进抑或是先抑后扬你。但是在自己写的时候,却不能做到条理清晰。那我们可以先找到爆文,拆解结构,并把文章的大纲写下来。很多号主的处女作都是这样开始的。
这一方面很锻炼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也同样锻炼对节奏的把握。比如写一篇倒叙的文章,结果放在前面,分论放在文中,文中的分论怎么引导读者往下读,把分论写完后怎么做总结,除了前后呼应还能不能升华一下主旨。这一些都可以从大V的文章里提炼出来,直接拿来用就可。
模仿
下一步就是模仿写作。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做过仿写,不过很多都是在同一句式换换词语就结束。实际上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模仿大V的结构来写。经过时间锤炼的写作技巧一定是最受众的,经过时间沉淀的回答也一定是最真心的,不信的话你点赞关注我,看这篇答案会不会上升到最高。
模仿也可以模仿写作内容,我们保持跟作者同样的观点,写一篇自己的文章,再来对比有哪些内容上的差距,一次模仿一次提高。
写大纲
对于一篇写完后要给别人看的文章来说,列大纲实在太重要了。我想很多人写文章应该都会给别人看,毕竟快乐的来源之一就是分享。写大纲就是思维体系具象化的过程,还可以可以保证文章质量。大纲就像房子的框架,文字就像水泥和沙,框架建好之后只需要把水泥和沙和好了填充即可。
而且大纲对于没有大量时间写作的人是最好的利器,我前期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把大纲写好,查找材料。然后放在一边,再利用几天的时间才把文章写完,有的时候忘了下面写啥,就看一眼大纲,立马就明白了。最后文章的质量并不会有所下降。
填充
能写短篇微博,却写不成公众号长文的人,原因就在文章内容不够,肚子里拿不出几斤墨水证明自己的思维体系。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人没有十年是无法变得博学而又持续输出的,所以我的办法是记笔记和提炼,没错,又是提炼。
著名作家刘震云就喜欢记笔记,把自己采风的故事记下来,多个故事写成一部小说。我们也可以借鉴,在知乎或者其他平台看到好的文章和知识分享,就可以拿笔记下来。
不过这些碎片化的故事只能当作点缀,要成长还是建议多读书。小明问了:读了老忘怎么办?我的方法就是把内容提炼出来,不需要记得内容,只需要记得知识点在哪本书里就可以了。写文章的时候,需要那个知识点,直接把书找到就能找到啦。数次记忆刷新,这个知识点就能变成自己的。
拿提炼出的知识点和记下来的笔记填充到文章里,一篇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思维活跃的文章就写成了。
一项能力的练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连打王者都需要一局一局上分,为啥要求一篇回答就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所以将答案收藏到收藏夹里,常读常新,不断循环,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