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赞美

作者: 加鸡腿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20:03 被阅读2次

在阅读鲁迅文集的《呐喊》时,有一段话说得很有意思: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鲁迅认为,有人批评,能激人奋进;有人赞美,能给人鼓励;但要既无人批评,又无人赞美,就要感到无聊寂寞。

这其实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表现。

比如做演讲,当我们站在台上的时候,我们会期待着观众可以抬头,倾听你的想法,我们期待看到他们的全神贯注,期待听到他们的笑声,期待他们的拍掌鼓励,如果台下有一大片人低着头,亦或是做其他事情,我们会感到有些挫败,也许还会因此影响自己的思绪和发挥。

又比如写文章,当我们发表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会期望着其他人能够听听我们的想法,我们更期望有人能做一番评论,可能是认同,也可能是反对,都能促使我们继续写下去。我们期望能有互动,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但倘若文章连一个人都没有看过,我们就要不免感到有些寂寞,也许还会安慰自己,「我只是想有一个平台可以表达自己」「我主要是为了自己做记录」……也许是的。只是我突然想到一个例子,它发生在我身边的人身上。我有一个舍友,她喜欢在一些网站上写写小说,那次是她第一次发表一篇文,发表之后,她当时说,「阅读量多少都没关系,我写文主要是为了自己开心,我喜欢写文的过程」。我相信她确实在写文当中感受到乐趣,只不过,有一次上课,期间我看她频繁多次的刷新手机网页,我凑过去问她,「在做什么呀?」她说,「想看看阅读量有没有增加。好吧,没有……」我笑了笑,突然就明白了,她也是期望能被关注的呀,即使她在此前否认了它。

所以我想,每一个都潜意识里期望得到关注,我们在意他人的看法,因为这是我们进一步行动的一个动力。我们会因有人赞美而心生喜悦,也会因有人批评而自责难过,但如果有人给了建设性的建议,我们会因此心生感激。

理解我们自己的同时,置身于对方的处境,我想,能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期望和某一个人成为朋友,那么,请关注他,倾听他,诚心赞美,建设性批评,就像你期望他人能对你所做的那样。我们会期望交到一个能帮助自己成长的朋友,所以,请不要吝啬去分享好的事物,也不要疏忽去表达你的支持,即使是朋友圈一个小小的点赞,也能让对方感受到来自于你的温暖。

相关文章

  • 批评与赞美

    人,有多么渴望获得赞美,就有多么讨厌受到批评。这个道理在我们夫妻二人之间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他说我做饭不好吃,...

  • 批评与赞美

    最近在看《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被称为全世界成功人士奉为圣经的人际关系学,是由美戴尔.卡耐基所写,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

  • 赞美与批评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

  • 批评与赞美

    在阅读鲁迅文集的《呐喊》时,有一段话说得很有意思: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 赞美与批评

    赞美一个人可以从事到人!先找到一件事或者一个行为,进而推断他的一个特质!相反,批评别人,要反过来,从人到事! 有一...

  • 批评与赞美

    下午看到微信读书群的有一条@我的红色消息提醒,点进去看到是一位之前从未说过话的群友在圈我,并且说到:“这不就是记吃...

  • 赞美与批评

    一、赞美 1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是容易高估自己的。包括自己的能力、自己对某一个事情的贡献,自己的优秀程度,等等...

  • 20190107 赞美与批评

    在心理学中,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

  • 论赞美,批评与建议

    赞美是一种能力,多了,显得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少了,药劲不够,不能让被赞美之人产生快感。赞美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学...

  • 《你会赞美吗?》姐妹篇——你会批评吗?

    人人都讨厌被批评。 上周写了《你会赞美吗?》,与被赞美恰恰相反,人人都讨厌被批评,因为这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评与赞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u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