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听人聊起官场小说。据说,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现在好像很难能在市面上看到的官场小说了。
后来,我在当当上搜索“官场”二字,发现各种各样的官场小说依旧很多,想看的话随时都能买到。
这只是搜搜看而已。从过去到现在,我对官场小说始终都没有发生过兴趣,一本也没有看过,也一本都不想看。这大概是因为我对“官场小说”的“官场”没有发生过兴趣。因此,那里面的道道或潜规则,不在我要注意和遵循的范围。
有人说,你身在官场,不读官场小说怎么行呢?
不,我不在你说的那个“官场”。
不管怎么说,我已经工作了十四年了。即便对“官场”再没有兴趣,多少也有一点了解。无论是自己亲眼看见、亲身经历还是道听途说,过去十来年的林林总总,以及近年来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我对于官场的一些总体印象。
一个人如果没有定见,很容易把“官场小说”视为教科书一样的存在,甚至奉为圭臬也不为过。
02
根据我的直观的所见所闻,很多人非但不能感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反而为工作而苦烦。
有人问,这到底是工作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我今天在读书时,读到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论述。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正是由于人从事劳动活动。劳动异化是指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和他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成了不依赖于劳动者的异己过程,与劳动者对立。劳动者反倒被生产及其产品所奴役,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劳动把人自己的本质变成了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生成的。”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定义为消灭异化、使人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
03
曾有一位朋友对我说,她很纠结是否要放弃现在的工作。一方面,目前的工作工资很高,在三四线城市平均每个月都能挣到一两万元,但是她却感到自己赚的这些钱并不能让自己真正的开心。
她的工作压力很大,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有时还要低声下气求人办事、违背本心去应酬。
她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时间交男朋友,偶尔挤出时间和过去的好友交流时也总是心不在焉。
她不快乐。她想要自由地生活,而不是为了钱而生活。只是,要放弃这份工作,她又担忧。她怕换工作后工资太低,不足以应对家中的突发情况。
我认为,现代社会里,有许多为钱、权驱使而工作的人。有的是没法子,有的是主动的选择。
这两种情形下,人们或许获得了赚到钱和使用权力的满足感,但很多人却没法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充实。
我想,他们可以说是异化劳动的牺牲品。
04
从这个角度看来,这么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绝不心甘情愿的沦为被劳动异化的人。
我一直用微薄的力量追求一件至重要的事,那就是个人的解放与发展。
过去,有些领导不喜欢看到属下追求个人发展,他们更喜欢看到属下除了做好他们分派的工作以外,什么都不要想,最好做一个只会执行的完全执行者,不要生疑、不要提问。
表面上我恭恭敬敬,实际上我不能苟同这种做法。假如有人担心我由于竭尽全力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妨碍工作,那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上司为我定义的“工作”不允许我有进一步个人发展的机会,他为我定义的“完成工作”是以个人不觉悟、不发展为前提。
05
而今,我认为,越来越多在工作当中找不到个人存在和发展价值的人,你们都需要在这一点上有新的认识。
从今开始,尽一切努力去寻求个人思想的解放和价值的实现。
首先,放下对于工作理想化的期待。就像人们孩童时期曾对父母有过理想化的期待一样,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期待工作环境自动变得更好,以符合或帮助自己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期待,环境不会自动变得更好,环境的更好只能以身处其中的人(也就是你我他)都变得更好为前提。
这种理想化的期待一定不会得到满足,因此心生怨怼的人很多。而这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纯属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既不要埋怨和悲观,更不要放弃或屈从。我们应当把旺盛的精力用于探寻、研究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要勇敢地去寻找出路。既为自己创造更多发展的可能,也为未来可能造成更大的环境的改变而做各种各样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环境能够塑造人,但人也能反过来影响和塑造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