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欣桐【1期2班】day6

作者: 欣桐哦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14:45 被阅读10次

【仿写】

10月初的清晨,我行走在清迈古城的小路上,低矮的楼房,坑坑洼洼的水泥地,水泥地旁杂乱的绿绿的杂草,“知了~知了”断断续续的知了叫声。我舍不得带上耳机,只想静静的感受这丢失的记忆 —— 儿时的回忆。

时光倒转,10年前的夏天,那时的家乡,没有高楼大厦,也不全是柏油马路。清晨,我匆忙爬起来,穿好衣服,欢快的蹦哒着穿过村庄,稻田,在蟋蟀、知了的叫声中行走着,奔跑着~去姑姑家找表妹玩。

“咚咚咚,姑姑,快开门!”

【思考】

感觉自己是写了自己想的~没能谋篇布局~真的按照案例的套路去仿写。

[原文】: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

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

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

“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

相关文章

  • 239欣桐【1期2班】day6

    【仿写】 10月初的清晨,我行走在清迈古城的小路上,低矮的楼房,坑坑洼洼的水泥地,水泥地旁杂乱的绿绿的杂草,“知了...

  • 239 - 欣桐-day17

    【仿写】 我坐在屋檐下喝茶观雨,只想这么静静地放空一会自己,可是思绪像不听话的孩子,总是涌出各种各样的话题,哪些问...

  • 239欣桐【1期2班】day4

    【分析】 1、 以对话的形式说出内容,这种表达方式比直述更好 2、 形成对比,从前的“美”对比现在的“摧残的面容”...

  • 239欣桐【1期2班】day7

    【仿写】 《爱》 束河古镇的小路上,突然撞见了一位朋友,她手里牵着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爱居然唤醒一个少女对生命的...

  • 239–欣桐【1期2班】day22

    【仿写】 来深近20年,见过形形色色的台风,最忘不了去年的那场“风”。 窗外“呼呼”的风声夹杂着噼里啪啦的物体摔倒...

  • 239欣桐【1期2班】day3

    【分析】 对话方式的开头,比直述开头更具吸引力 且这种方式将用户放置一个场景中,简短的文字表达出了多种意思: 1、...

  • 239欣桐【1期2班】day14

    【仿写】 安安是甘肃的留守儿童,她是瘦小而怯懦的。她锁骨高高的凸起,大腿像成年人的大胳膊一般粗,脸颊陷出与年龄不符...

  • 239欣桐【1期2班】day8

    【仿写】 在深圳有名的《老乡惠》,在西安名声在外的回民街上,在台北著名的《鼎泰丰》里,我都吃过水饺,它们皮薄陷多,...

  • 239欣桐【1期2班】day9

    【仿写】 什么伟大可和他的“逆行”相比?森林大火,那团火烧的方圆百里都像是浸泡在火炉中,多少消防员的父母祈祷着自己...

  • 239欣桐【1期2班】day10

    【仿写】 《爷爷》 那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往事了吧。以至于我努力想要回想起那时的我有多大,上学了吗?是几月份?我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9欣桐【1期2班】day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bb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