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求助者是和妈妈一起来的,妈妈漂亮时髦,求助者身背一个购物袋,戴着眼镜,和妈妈合撑一把伞,向我款款走来……和第一次见面完全不一样,上一周,她是和外婆一起来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面无表情,显得很被动,我走过去,主动伸出手来和她握手,表示欢迎。她伸出了左手,让人觉得很麻木、很胆怯,刚触到我的手,就往回缩。我立刻提醒:请伸出右手来,她把右手伸出来一下,僵硬、冰冷,就在接触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一种阻抗。
上楼的时候,我尽量照顾孩子的情绪,让她先走。外婆一边爬楼梯一边和我交谈,简单说了一下孩子的情况,我则安慰与鼓励她:“会好的,孩子不差!”
外婆问我:“是不是我要留在外面?”看得出,这是一个很爱外孙女的外婆,她应该不止一次陪孩子做心理咨询了,之前可能就是留在外面的,我说:“不用!你可以进来!”我请他坐在接待室的沙发上休息。然后,我带着孩子进了个体咨询室。为了避免阻抗,我们先做了一个“房树人”测试。我想这孩子肯定之前也做过这类测试,而且他对心理咨询已经产生了厌倦,因为今天上午她的妈妈告诉我:昨天晚上就跟孩子说好了,今天上午11点要来我这里咨询,但孩子上午十点半了还根本没有起床的意思, 家人叫她,她还变得情绪暴躁。我当时就感觉到了阻抗,于是我录了一段语音发给妈妈:亲爱的宝贝,妈妈知道你能听到我的声音,现在已经是上午十点半了,你该起床了!请先动一动手指,然后睁开你美丽的眼睛,举起你的右手,把手指尖放在妈妈的掌心里,然后,让我们一起用力坐起来好吗?1、2、3,起来!”一会儿妈妈回信息说:用刚才的话方法,孩子的情绪平缓了。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发来微信告诉我:孩子起床了,下午一定会来咨询室找我。今天,现在,她能坐在这里就已经是一大进步了!“我一定要有和以前的咨询师不一样的地方!”我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