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下)

作者: 连明堂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02:00 被阅读1次

    推荐去语雀看,重点会清晰很多。

    读了徐冰之后,我领悟到:世界很大,愿你我不忘好奇心,敬畏心,修养心。

    人生的道理很多,简单地说就是:好好生活,过一个快乐的人生。

    爱的失落与救赎

    为什么有些人着了魔般非得找到那个真爱自己的人不可?这通常是因为在人生的最初几年,他们短暂地得到了(来自父母双方)持续且关怀备至的母爱,但在某个节骨眼上,富于母性的父母对他们失去了兴趣,转而关照起另一个孩子,或者干脆推开了他们。

    这种爱的失落表现出的随意性对无助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太过痛苦的意念,因而无法接受。孩子无法接受被放手并非出于私人理由,渐渐认定这是由于他们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们可能一生中都无法原谅自己,试图找出自身问题所在,拼命想再次成为能受到百般关爱的人。

    这些人必须经过大量的痛苦和悲伤才有能力承认自己也曾经真正地被爱过,他们并不是造成爱的失落的罪魁祸首。不管父母不再关爱的理由是什么,这种受到背叛的情感经历必须得到处理,而我们的生活也必须继续。

    我们不拥有令他人爱我们的能力。

    童年时候,我跟父母分离得太过频繁,有过很多伤心让我不敢记起,一度遗忘的事情,到今天我也有很多心理问题,我的人生太痛苦,不断轮回痛苦,找寻着痛苦,实在受够了。
    分离太多,这是我这辈子都将面对的宿命。

    在拥挤的街头,你在忙碌的追求什么?

    我们活在这世上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生计,而要去创造一种生活。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终于明白我们的所作所为对其他人来说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时,就能更自在地展现我们的内心了。

    断章

    作者: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没有生活过的人生不值得被探讨

    埋葬了自然冲动,控制住自发感受,我们就不太可能再有很多生活乐趣了,生活也不会以我们为有趣。我们的缺乏幽默、谨小慎微,失去了轻松和随性的空间。一副庄重其事、老谋深算的样子,我们回避并忽略了对最朴素的小确幸的冲动,把它当做人生不值得的魔鬼诱惑。我们拼命要符合一直被教导的行为标准,不敢为所欲为,最后我们失控、我们发疯。一切分崩离析。

    令人困惑的是,费尽心机编造的一切尽在掌握的假象,反倒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失控。用尽残存的心力,我们用内心坚定的幻象精心匹配并维持住外部的秩序。在我们的想象中,只要认真思考过每一种可能,就能确保一切得到完美的呈现。

    没有生活过的人生不值得被探讨。

    怎样“活在当下”?

    把生命终生托付给了另一人,也包括将要出生的孩子们。

    理解霍皮人生活方式的部分价值在于:它能让倾向于无视此刻正在发生着什么的我们,把注意力暂时从远方的地平线上移开,转而专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况。

    你要独立且勇敢

    独立不是不依靠别人的支持活着;它需要培养充分照顾好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幼稚地仰赖他人的保护。

    付出和占有

    为了守护其他人,就必须不断放弃自己的欲求和需要吗?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了。虽然有时的确需要我们作出牺牲,但爱他们并不意味着奉上忘我的终生服务。

    有位心灵导师发现同席的客人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开始进餐,就询问他原因。客人谦恭地回答,因为主人还没有发给他勺子。“你瞧!”老师说,“情况需要的话,你还必须明智到懂得自己开口索要勺子……以及碟子的地步。”

    如果爱的行为损害了我们自身的成长,那么付出爱的目的很可能并不是为了付出,而是为了占有对方的爱。

    通过照顾好自己,我们才能善待爱人。

    小偷与圣人

    “你是我的孩子,我的确非常爱你。希望我们能渐渐相互了解彼此。我将照顾你,一起努力了解你的感受,并一起发现能给你带来幸福的东西,帮助你学会独自找到自己的幸福空间。”

    第四部分:遇佛辄杀!

    寻道者或远游的人,在追寻有关真理的教导或其他一些东西的时候,这位弟子最终会明白的是,任何人都无法给予他真正的教诲。能够学到的,只是放弃需要被教导的执念,在自己的故事中,他早已知道该如何去生活。秘密在于……没有秘密。

    危机时刻 | 徐冰的专栏

    生活完全失控的时刻,除耐心旁观并祈愿出现奇迹外,我们似乎不会有太多选择。现实情况是,没有人能避开生活的伤害。在绝境中,或许只能改变态度,接受现实,让无力和焦虑变得稍许好受些。

    自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自由在于别无选择,只能回到你早已扮演着的角色。

    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起飞

    唯一的“解决”是放弃对答案的追寻,因为从来就没有答案。 连问题也不存在。从此遇事应事,事过不留。

    弟子的知识已经足够,能学的早已学会。但他不信任自己对世界的自明观照,却苦求新知,冀图发掘密辛…… 他为自己创造的问题就像一个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扼住了自己咽喉的人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犹如追逐尾巴的小猫,我们在寻求解决的同时也创造了问题。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一旦明白表现好或表现不好,我们都无法搏得其他人的喜爱,唯一只能安于继续当下的努力。所谓全力以赴只是诚实不断地继续努力罢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只能通过当下真实的自己得到爱,而不是过去或未来的自己。

    芥籽

    “世上并没有仙丹妙药,需要的只是接受。”

    信自己

    有些不幸的人一辈子等待着别人解救。他们固执地相信任何其他人的判断,而不是自己的头脑。这些寻求依靠者,不断被辜负、受到剥削或背叛……

    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信心,才能清醒地做出自己的决定。

    瓦伦丁的信札

    里尔克写到,“爱,学不会”……而且无从选择。我们没法决定爱或不爱一个人。对她/他的感觉要么有,要么没有,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或忽视这种感觉的存在。或者由关切而采取行动,或者断然与那个日显重要的人避免进一步的接触。

    我们要区分懦弱和鲁莽之间断点。必要的冒险与错失更好的关系之间,二者孰取、孰舍?若非敢于冒险,哪还有收获可以信任之爱情的机会?所以要么冒险再次受伤,要么就安于感情无法得到满足的生活吧!

    若不敢冒着再次受到伤害的风险,等于失掉了爱的能力。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

    为了个人成长,你必须展开双臂,拥抱以前无法想象的观念。如果你能允许自己的思想、行为更加开放、自由,其他人和你之间的关系也许会有所改变。假如关系因此而疏远,那这种关系本身应该不会有太大价值。

    论及修持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谈什么?

    人们很容易受到谦卑的诱惑,因为谦逊可以充当傲慢的道德资本。

    挨家挨户敲其他修士的门,对他们说,“请务必原谅!我不是隐修士,而现在的想法,是先做个合格的出家僧侣。”

    重心放在内心平和上的求道者,已然中断了自己的灵性探索。

    (转)不幸生于糟糕原生家庭的人,也能成为好父母吗?

    “纠结型”的人

    纠结型的人,对父母抱有明显的愤怒,或依然有许多不能释怀的困惑。他们讲述时往往跳跃,不连贯,想到哪说到哪,缺乏顺序。他们常有特别长的句子。容易离题。也容易说个没完没了。

    纠结型的人,是依然被旧伤深深困扰着的人。

    回忆总是忽然而至,将他们卷回过往。往事常常闪回,以至于他们会忽略了当下的现实。回忆占据了太多他们的认知资源,以至于难以处理当下的对话。

    纠结型人会花很多时间专注在自己的过往回忆上,结果就是,纠结型人对孩子的反应会有点随机——有时在走神,有时很愤怒,有时又过度体贴过度呵护。有时能与孩子的负面情感共鸣,有时又会一味说教。孩子因此会觉得无所适从。

    纠结型人,容易养出焦虑型不安全依恋的孩子。

    不管是否亲戚,“家人是爱你的人组成的人际圈子”。

    理性动物与感情动物

    某些人头脑是思考型,而另一些人则属于感受型。思想家说“我爱你”,可能只是在表达他/她头脑中的某个概念。而情感丰富的人则表达了一个感觉,更可能,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上升到显意识表层的情绪反应。

    名词不是事物本身,地图也不是土地本身。

    放手的自由

    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你所拥有的一切。对一个人或一件事越关忽情,失去时你才会加倍怀念。然而,我们别无选择,若非身心投入热爱并愿意付出相应程度的悲伤,就是在用理性裁制拥有快乐的可能了。

    囚犯把脸紧贴在黑牢的小窗,拼命想看看头顶那一小片天空。讽刺的是,只要愿意转身走几步,试着打开囚室另一边门,他便会发现,在他透过铁窗瞭望那一线光亮的时候,门却一直开着。他只需轻轻推开,就真的可以离去,在辽阔无垠的天空下自在经行。

    放手许能拥有更多,紧抓着些微现有又何必?

    收获孤独

    有时倍感寂寞,寂寞是对陪伴的渴望,尤其是来自关心的人的陪伴。思念是容易得到补救的,那便是与思念的人再次相遇。

    孤独最让人痛彻心扉的体验是两个亲密伴侣虽然身在一起,精神上却失去了联结。如果想尝试一下绝对孤独的滋味,就去结婚,把存在意义的赌注全部押在伴侣的身上。

    要两个人充分享受在一起的快乐,首先必须懂得独处能带来的收获。

    爱的教育

    关于爱,没有什么是需要学习而我们却一无所知的,相反,倒是要我们克服伴随着心碎记忆留下的创伤性余氛,因为它遮挡了充满乐享的未来曙光。所以现在,我们首先必须疗愈历史久远的伤痛,这样才能疏通那些淤塞的心理回路,不再规避爱的来临!

    学会去爱,我们早已知道了需要了解的一切……

    灵魂大劫案

    一旦成年,就无人能绑架你的灵魂,除非你心甘情愿做帮凶。

    生命里重要的一句话

    抓紧一切机会说:“我爱你”!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函需时日他们才能明白,通过武断地回绝期许来确立自我,与盲从顺服的效果一样,贴敷上来的绝不是你本然的精神气质。

    人生不是恋爱啊,参加了就会有意义

    令人惋惜的是,许多人把生命中绝多时间浪费在等待其他人赋予他们生命以意义这件事上面。更令人哀伤的是,如果他们能把下面这个问题换成自己的说法,也许就不难找出答案了:“谁理所当然就该帮我们找到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呢?”

    人生的意义体现在我们怎样去生活。

    只能帮您到这儿啦

    想当然地介入,却容易好心办了坏事。若能从旁点拨,帮他们认识到曾被忽略过的选项,尔后全力配合他们的任何决定,那么我们提供的援助就很接近发自真诚的尊重了。

    有时,除了一颗善心我们身无长物,感同身受是我们能提供的唯一救援。身处困境的人们若发现有人在意他们的痛苦,且愿为之敞开心扉,那就足敷慰藉,并激励他们安忍度过。

    展现自身的无助或许是我们有能力提供的唯一援手,也可能也是对方所需要的全部帮助。

    天亦老

    不要草草结束痛苦、匆匆驱策意愿,把一切推倒重来。

    我们需要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寻找令我们幸福的东西。但重大损失也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纪念碑式的弹坑,也许将永远也无法完全平复。

    不要试图简单地用另一种希望、另一段爱情来替代先前的那个。

    冰与火之歌

    无视恐惧而冒险是鲁莽,面对恐惧迎难而上,冒险却是勇气的体现。

    多情应笑我

    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行为举止上要是令父母感到些微的不快,就会被责怪为“犯傻”,令我们难为情。要是所作所为让父母陷入极度的困扰,他们就会责骂我们“古怪、疯狂”,这类用词能把我们整个身心都刻画成败坏名誉的样子。很少有孩子能扛住自我形象粉碎的威胁,所以我们会尽量努力避免这种风险。但那时候的我们如果不再做那些疯狂的事了,那么现在的我们就有可能无视自己行为上的疯狂。非但对自己的疯狂视而不见,我们还常主观上判定其他人的行为诡异,以此来安抚自己的不正常。一动不如一静

    在这种极端情境中,风雨飘摇的生活令人痛感无可把捉。任何能提供归属感、确定性和稳固假象的事物都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为了避免误判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最好的办法是承认我们目前混淆的处境,接受自己的一败涂地。将来会等到那一天,惨痛的经历沉淀为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但此时此刻,我们能从中学到的唯有保全自己——做存活下去必须做的事,对自己保持耐心,并避免造成更进一步损害。

    盲目出击,不如什么都别做。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若没有拼命隐藏瑕疵,而大胆地展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就会担忧自己这般令人分心,也许打扰到了他/她感受我们魅力发散的磁力线。与在普通熟人面前相比,这具假面越显刺眼,我们把尺长寸短处心积虑收藏起来,深怕爱人、甚或自己都无法接受。

    戴着假面的生活使我们错失以真面目被他人接受的机会,而且其破坏性远不止于此。与愚弄自己造成的毫无必要的苦难相比,冒险欺骗别人失去的机会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就完全敞开自我而言,任何人都不会有足够安全感。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妥善收藏在你的个人阴暗面里的,是童年时期一有所表露就可能招致艰难处境的一切想法、情感和愿望等。你没有选择,只能与引起父母反感的那部分自我划清界限。因为仅仅隐约意识到这些危险观念的存在就有风险。

    你身上引起父母惊惧的任何面向,威胁越大,就越容易遭到彻底压制。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你的个人阴暗面就成了别人诱导之下令你自己也相信了的“负面人格”的仓库。而实际上,它不过是你的其余。你和你的阴暗面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你完整的自我。

    你的阴暗面也许包含着曾经失去的活力和极具个人化的创造性潜能,还包括你一直想知道,想问却不敢的有关你的自我的一切答案。

    要承认做得出我们想让自己相信不是我们这种人能够做得出的那种事,不太容易!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没有冲突就没有生活!但一个求道者能给予另一个以协助。携起手,他们能完成任何一人都无法单独走完的旅途。

    爱一个人,请给他自由

    爱一个人的快乐真实而美妙。但认为自己需要某个人来填补自我价值的空洞却让我们错过了许多结识真爱的可能性。执拗于这个选择,其体现出的动机只会让试图靠近的人对我们敬而远之。

    自我饱满,才能爱一个人,并给他自由。

    寂寞沙洲冷

    情绪低落表现出来,意想不到的帮助就随时会来。当然也会有不愿触碰你苦楚的人,他们也不想触碰自己的痛苦。

    会有真正懂得忧郁之蓝调的人。他们理解你的无助,分享自己低落、孤单时的感受,也不试图改变你的感受。这样的人围绕之下,对你的补益良有已。

    我们拥有自己的答案,但他们深埋在内心深处。

    神秘的陌生人

    没有不被打断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的安宁。有趣的是,不管怎样,安宁都来自于对俱生的善恶本性,以及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接受。

    问题是生活的一部分。

    潘多拉的礼物

    超出现实的期待导致失望。

    阳光总在风雨后

    任何损失都播下了新一轮成长的种子。

    荒原之息

    苦修士教人重视体验的质量而不是体验的长短。

    “你应该做出表率,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就会学习你的榜样。”“但他们正在请求我的领导!” 教友坚持道。“不行!”老人答,“做榜样,而不是那个制定律法的人。”

    做其他人的表率,让他们决定该从中学到什么。

    在不公正的世界里做一个正直的人

    加缪的挑战:“在不公正的世界里做一个正直的人。”

    你能以慈悲存世,用你个体的存在和意愿赋予这个世界意义吗?在一个没有吸引力的世界你能不带任何错觉生活下去并爱吗?能在幻觉缺位的情况下继续热爱吗?

    猜想自己做得是否够好时,你错过了体验手头正从所事的机会。

    欲说当年好困惑

    重大问题有可能带来远期后果并影响我们的未来生活质量。所以做出选择前最好通过周密的思考,在回答了我们是谁和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后,再精心筛选选项。

    选择甜点可以只凭一时冲动,对所选的东西不需透彻了解。确定人生道路则要我们认真检视自己的动机,基于对自己的深刻了解后再做抉择。

    获得心灵自由前,必须承担选择带来的责任。

    情义两相知

    为另一个人骄傲或感到羞耻是你的自我未与他们切割干净的缘故。这种关系不像是爱,倒更像是情感压榨。

    成年人的非情感压榨关系有赖于自他明确的界限。我是我、你是你界限分明的时候,我就没有必要操弄自己在彼此眼中的形象。如果明白自己的感受不依赖其他人对我的反应,而是通过我如何定义自己来决定的,我便有了塑造自我的形象定力。我的自主权限越明确,你也就越能确信我的奉献来自我的本意。

    我给予的能力与我不予的自由相称。我若通过取悦你来获得我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那将造成你的损失,对我也于事无补。若奉献出于我本意,它就永远是你的了。

    要心意相通,首先必须明确彼此的界限。

    Theme:银翼杀手2049

    那么要怎样处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呢?首先,我们要能认识到想象出来的,不一定是不存在的。

    我们要是明白所谓的现实不过是看待事物的其中一种方式,而且并不比其他人看待现实的方式更高明、更真实,这将有助于我们对付生活的多变性。如果我们不再需要把生活的一己之见量之以四海,也不再坚持我们的看法才是现实唯一的反映,就可以尊重并开始学习其他人的经验了。

    当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庶几成了唯一正确的方式时,就要当心了。

    昨夜星辰昨夜风

    见其行,方信其言。在安全的、相互扶持的氛围中爱才能繁茂。信任与我们如何以爱来坦诚相见有关。

    受到相互间信任的纽带和不评判地接受彼此感受的支撑,我们的自我接受度也不断扩张。不管和对方交换什么看法,都是两个头脑和两颗心灵的亲密接触。随着思想意象的层叠、碰撞,我们透过其他人的眼睛经历了我们的自我。

    “我是你的生命,你也是我的!”意味着心意相通,但不表示我们可以把生活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丢给对方,尽管我们将常处在这种诱惑之下,但爱的真意与这却是相反。有人曾说,“只当我倍感独立的时候,才能胆敢依赖你的照拂。”

    慈悲的其中一个面向是学着尽量相互接近,却不轻易苟同。

    为未知做好准备

    假如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想则须付出过高的代价。

    我们经常有过度乐观或悲观的倾向。放大情绪或不现实的预期虽为我们提供了虚幻的安慰,但代价却是不必要的痛苦。假如我们能最大程度地放低对确定性的渴望就不会再受伤害,至少不会比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需要你付出的绝对精神能量更大。

    明朝知隔几重山

    怎样才能增进快乐呢?方法之一是不再坚持客观现实的唯一性,因为这不过是为远离我们自己想象空间耗费巨大的逃避。

    要了解勇气和冒险,对任何引发恐惧的事物的暗黑本质都必须予以面对。要完全实现希望的光明和荣耀,必须冒着陷入深刻失望的危险。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不容分说

    生活有时会超出你的控制。麻烦不请自来,希望落空、令人孱弱不堪的疾病、甚至身体伤害……此起彼伏、应接不暇。有些苦难没法补救。你感觉无助,但怎样抱怨都没用。

    就算你生活安守本分,无从收拾的麻烦也会让你手足无措、徒唤奈何,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之下,你奋力想从痛苦遭遇中理出头绪,希望灾难之下尚留馀庆,却无法改变命运。命运不容分说。事到临头,就算不是我们的责任,却必须由我们来收拾。

    无论如何生活都不会放过你,你唯一能做的是用正确的方式去经历它。

    一怒安天下

    愤怒是面对攻击时的自然反应。某些理想主义思想流派告诉我们应渴求有朝一日能够克服嗔恨。但你要是真这么做,就会失去超越怨恨的可能性,变得充满匮乏和愧疚。要是我们居然做到了忽略自己愤怒的感受,这种情绪有可能转而反噬自己,或发泄到无辜旁人身上,甚或令我们的情感趋于沉寂,最终连其他热情也一并埋葬。

    愤怒本身不是坏事,愤怒控制下做出的事才是。

    不离不弃

    如果我们想帮助他人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有时能做的仅仅是让他们注意到现在的生活回报甚少,成本不菲。假如这个觉醒令他们非常不安,他们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时候,我们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起。

    引导其他人最好的方式是保证我们一直都会留在他们后面。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要用今天的体验置换昨天的情绪,否则即便有能力在当下获得解脱,我们依旧会被过去的经历捆缚。

    忧虑让你和生活失之交臂

    糟心事儿人人都有。过去的不幸缠绕我们,让我们痛惜失去了机会,原本应能做的更好。未来问题的阴影无论可能性多么微乎其微都能让我们在毫无必要的焦虑中消耗自己。但有时通过回顾过去和预期未来也能帮我们明智地解决正在出现的问题。

    不幸的是,一部分人太过执迷。每当有人劝说他们别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忧虑上面,他们就回应说自己也知道明智的做法是什么,但就是没法把对昨天和明天的思虑放在一边。

    忧虑像头脑中破损的唱片反复叨叨时,你无法命令自己停止这种想法或感受,但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并不是没有。你可以听取古老的犹太格言的建议,“想忘记你的其他烦恼,就在鞋子里放一粒鹅卵石。”或者你还可以积极地投入某件对你自己或其他人而言富有建设性的事情。

    忧虑让你和生活失之交臂。

    把宿命变成使命

    如果你不愿探索自己的感受,不愿说出自己所想,也不愿说到做到,那你充其量不过是宿命支配的傀儡。然而若你愿意完全接受、拥有并珍爱自己所代表的一切,就能把宿命转化成你的使命。

    为此,首先你不要再多愁善感、欲言又止。你必须对自己如实地展现自我,情况允许时,也让其他人看到真实的你。你不要隐藏自己的力量、美德和特别的美好,但必须和你的平凡、你的弱点、你的瑕疵一并让别人看到。就像威廉•巴特勒•叶慈说到,“灵魂必须成为自己的背叛者,自己的拯救者、成为唯一活动、成为镜子变作的照亮的灯。”

    要怎样(暴虐)的上帝才会先创造了迥然相异的人类,又只允许用唯一的方式侍奉他?

    完美主义者之殇

    奋斗何时才是了局?假如坚信一切必须十全十美而不是尽自己能力做好就可以了,仅仅看到上面这个问题都会让我们感觉身体被掏空。表面或许看不出来,但凡事要求恰到好处才会满意、才觉得满足,就是过于刻意地追求完美了。也许稍得即足,不过度追求太多才能心安理得。

    这导致我们用消极的方式看待自己,把小小失误看作满盘皆输。完美主义也会对情感关系枉施苛求,认为婚姻就应该能提供一切的满足才够完美,婚姻之外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才能算是成功。

    我们总倾向于把事物理想化,坚持它必须为我们提供一切所需。这种理想化的态度让我们无法接受为普通人陈设的不够完美的享乐。

    固执地要求“要么提供一切,要么什么都没有。”,生活回答说,“那么好,没有!”

    徐冰(下)
    徐冰(上)
    原文-徐冰专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冰(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cx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