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地大物博。
最神奇的是,无论地再大物再博,一旦某种资源被瞄上,都会变成稀缺资源。
就像“成功”一样,稀缺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毕竟是僧多粥少,想要获取钟爱的资源,就必须有独到之处。
身边的朋友也有混得不错的,大多都是看得比较开悟得比较透,也都各有各的秘诀。
这秘诀虽然不可复制,倒也不是无迹可循。
在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特质,就是围绕自己的需求做文章。
有位同学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像我们一样胡乱找个单位上班,而是一门心思坐在家里准备公务员考试。
他心里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又坚持为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目标去努力。当时肯定很多人不理解,可理解不理解重要吗?
等同学顺利考取了公务员,又瞄上了司法考试,又是一场酣战,顺利拿下。
然后就是职务晋升。
在我看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浪费一步,直至走到他所谓的天花板。
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有一个新的提升。像这种一鸣惊人的举动,他绝不是干过三回两回。
如今无论你再羡慕他,也难以达到他那样的格局和水平了。
怪只怪当初看不明白,等看明白了,一切又似乎太迟。
还有一位同学,从一毕业开始就忙着赚钱,做建筑结构设计,大活小活都干,赚钱不赚钱都干,只要领导交代的都干。
时间久了,领导赏识了,就带着他做项目。加上他的努力和钻研,慢慢地开始自己做项目。
小打小闹也有,大开大合也有,慢慢地日子也红火了起来。
后来我们都戏称他为院长,其实院长不院长的,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
他最注重的就是自己能多认识个手里有项目的,多做个项目,多赚个钱,仅此而已。
他做项目的竞争力是极强的,很多人都说,他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他的需求很直接。世界太乱,没有太多时间留给我们去迟疑。
还有位老兄,如今已经是个不小的领导了。
从一开始参加工作,他几乎都规划好了每一步该怎么走。
从哪到哪要走几步,每一步都有什么样的要求,自己和要求有什么样的差距,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
这些他心里都十分清楚。他不光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清楚地知道该怎么去要。
瓶颈期的时候,他也感到过茫然,却依旧没有完全丧失信心。
如果不是他早有准备,绝对把握不住最临界的机会。
上去了,大家都高看一眼。可谁又能知道他是如何付出的?谁又能懂得他的艰辛。
这样的例子真的不少,各式各样的例子都有。他们身上共有的特质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么做才更有利于自己得到,然后就是强有力的执行力。
他们不光知道,而且大多都能做到,还都是紧密围绕真正需求在做文章。
说布局有点过分,但确实有早已布局的迹象。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去扼腕痛惜显然于事无补。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身边相对成功的人的闪光点。
可能现在的局势有所不同,各自的优劣也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自身的需求。
过去我们扭扭捏捏,总想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装着装着,想在乎的时候,已经真来不及了。
说到底已经不年轻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不是确实打算躺平,还是要围绕需求多做些文章。
毕竟,没有几个人真的就能躺赢的。
个人如此,团队如此,事事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