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错了

作者: 小米大圈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23:11 被阅读12次

    【0612读书感悟】2183-小米

    【书名】《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 武志红

    我们都错了

    【金句】

    001  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

    【感悟】

    001  为什么我们的亲密如此糟糕?

    作者说:“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确实如此,我们总是在0-3岁时对孩子不太重视彼此的互动,只是关注吃饭等起居而已,上幼儿园后,又开启兴趣班乱飞模式,一直到上大学,等大学毕业后,又想和孩子亲密,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催着工作、逼着结婚,甚至催生孩子,总而言之,时刻处于控制的焦点上。

    人生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使命和任务,但父母从不考虑这样,更不懂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倾听孩子的声音,只是一味的控制,而是是是失控。

    其实,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作者说到: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人格障碍则源于六个月之前的严重心理创伤。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而妈妈对于孩子的爱很伟大,但妈妈也需要关爱,来自家人,尤其是丈夫的疼爱和呵护,对于妈妈就是最大的“治疗”,可是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儿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妈妈永远是最末位的。

    于是,如果一个母亲在情感上长期得不到关注和疼爱,当母亲有了儿子,她便将自己对丈夫的欲望转移到儿子身上,儿子总是害怕被母亲的爱所吞没,于是便有抗争,抗争的结果是,将逃离妈妈的欲望转移到自己老婆身上。

    所以,在大部分的亲密关系里,如果母子关系融洽,且分离适当的话,孩子的亲密关系还是比较温和和充满爱的,若是母子关系紧张,甚至处于时刻控制,就会有“妈宝男”得模式,成长过程中的分离工作没有完成,让孩子成了自私和没有自由之人,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所以,正如文中讲到: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

    现在的我们对于孩子的重视只是浮于表层,从未深入内里,只是自欺欺人而已,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和理解问题,更不会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权利和空间,于是,爱与自由成了最后的阻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都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k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