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争论,养身
百病由心生,万病从心治。不与他人争高下,心宽,气顺,身体才会无恙。
作家胡夫兰德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与人争论,难免气急败坏,反伤自身。
不争不辩不反驳,才能保持心平气顺,让自己的身心不受伤害。国学大师季羡林患过两次癌,却活到了98岁,其中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不辩论。和臧克家在小饭馆被人无端指责,他不辩解,不发怒,只是默不作声,继续吃自己的吃饭。发表的观点被他人质疑和怒骂,他也不解释,不反驳,只是高挂免战牌,申明“不争论”。他每天依旧读书、写文章,做自己的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他曾表示:真理不会愈辩愈明。反而会在争论中,着急生气,损耗身体。
少抱怨,养心
凡事不怨不诉,养一颗好心态,胜过世间一切良药。
白居易生来体弱,年少恰逢安史之乱,中年屡遭贬谪,但他却活到了75岁高龄。他长寿的秘诀就在于:少抱怨,常开怀。
卧病在床时,他不怨只笑: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年老中风后,他依旧乐观坦然: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谈笑不妨。
浮生固多难,一笑俱置之。口中无怨,心中无忧,人生处处,才是风景。佛家有言:“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纠自轻松。”遇事不泄不怨,遇痛不缠不纠。坦然接纳一切起起落落,照顾好身体和心灵,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少干涉,养命
能够明确自己与他人的边界,不操闲心,才不至于牵扯不必要的麻烦。人性最讨厌的,是好为人师。习惯性多言干涉别人生活的人,最后往往换不来感激,反倒会招来霉运、祸及自身。
《菜根谭》中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着急介入别人的事,除了给自己找不快,别无意义。内收精神,走自己的路,发自己的光,才能养好自己的命运。
传说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在他提出的养生诀中,其中第一条便是——口中言少。每个人的身体能量有限。多争、多怨、多指点,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无形消耗。学会沉默,把时间和精力用来专注自身,才能养好身体,过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