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她是所有太后中最“怂”的太后,从辛酉政变到驾鹤西去,她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她收拾了顾命八大臣,一次次的将残局安排妥帖,在风口浪尖上折腾,善于玩弄政治权术。
慈禧:最有权,却最“怂”由兰贵人,升级为老佛爷,一生趟过多少泥泞,饱尝人生八苦,却仍旧是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
她的字典里:“真正能让你倒下的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绝望的内心”。从她的经历,她的处境地位来看,她足够强大了,但是她却是最“怂”的皇太后。
1
慈禧的父亲惠征,满洲镶蓝旗人,属于下五旗,任人事部秘书及翻译八品的文官,官职比芝麻还小。那一年咸丰皇帝要挑选八旗的秀女来填充后宫,正值十七芳龄的慈禧也在备选行列。
从出生来看,慈禧没有高贵的血统,也没有显赫的门第,只是一个品衔极低的小文官的女儿,典型的小家碧玉。
群芳争春,其中不乏名门大户,高官商贾之白富美,但是慈禧并不因此而觉得低贱卑微,从小耳濡目染,她也识音律,懂作文,会书法,懂汉文,长相明媚,她深知自己的优势,所以很自信。
她凭借着这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如愿胜出入选,升级为兰贵人。
2
她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没想到一入宫门深似海,没有家世背景,没有人帮助提携,呆在自己偏僻的小宫阁里,就连自己夫君的影子都见不到。
难道余生就要这样坐吃等死吗?她如是想。
面对现实的家世背景,宫廷潜规则,晋升套路,她认“怂”,却仍然愿意努力争取,要从百花斗艳的后宫中脱颖而出,若抓不住最好的年华,只能迟暮白头或是穷困潦倒死在这后宫大院。
在这样孤立无援的境遇下,她敛起锋芒,默默留心观察着周遭的一切。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琢磨,她精心策划了一场浪漫的邂逅,给自己创造了机会。
一个盛夏的下午,圆明园里蝶舞蜂鸣,草木葱茏,香气怡人,用过午餐的咸丰帝正陶醉的散步消食,不远处传来一阵婉转空灵的歌声,歌声如泣如诉,如慕如思,咸丰帝正要寻找来源时,歌声便戛然而止,咸丰帝很失落的回了。之后的两三天,咸丰帝都会午饭后这个点独自来圆明园散步,下决心找到这近来时断时续,萦绕在耳边的歌声。
苦苦寻觅,他终于找到了唱歌的姑娘,她就是慈禧、兰贵人,所谓夹道珠灯,玉辇清游,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慈禧争取到了自己的爱情。
慈禧想,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早该在这句话跟前认“怂”了,困难最怕死磕的人。
认“怂”跟轻薄和矜持无关,她只是有勇气关注自己的实力,承认自己的不足,更清醒的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方向去寻找努力的方法。
3
从此,慈禧终于“咸鱼翻身”,深得咸丰的宠爱,她也由兰贵人晋升为懿嫔,搬到储秀宫居住,这里距离皇帝的养心殿更近了。
一年后,她为咸丰诞下了皇子,名唤爱新觉罗·载淳,“母凭子贵”,儿子满月那天她凤冠霞帔,走上红毯,仿佛踏着七彩祥云走到咸丰座旁,她荣升为懿妃。
然而,深宫一向是“喜见新人笑,哪管旧人哭”。咸丰有了新人丽妃后,对慈禧也是不冷不热,丽妃侍宠而骄还经常用语言暴力攻击她,她并没有醋意大发,暴跳如雷。
她收起自己的情绪,依旧跟往日一样心平气和。她认“怂”,只想保护好自己和儿子,她看见的是更长远的目标。
要知道她精通汉文,很多汉人的奏章咸丰看不懂,都要慈禧帮忙看,慈禧深深明白,光这一点,她就有咸丰离不开的资本,但是慈禧并没有因此而骄傲,更没有乘机对情敌打击报复,她知道“怂”只是一时的,但是图一时之快出了这口恶气,咸丰可能因此而疏远她,那她就得不偿失了。
她收起小情绪,和平日一样帮咸丰出谋划策,在“平定粤匪”的战役中,咸丰没了主意,焦虑不安,慈禧心中有了主意,她以建议的方式给咸丰帝出主意,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部队的粮饷,把节制出来的军饷借给湘军,暂时缓解湘军粮草的缺乏,才顺利平定了粤匪。
事后,慈禧没有因此张扬跋扈,她深怕又有人打着“后宫女子不能干政”的老祖宗的规章制度来压她,或者引起咸丰帝的堤防,她立即“怂”起来,收起锋芒,继续躲进后宫。
她认“怂”是适时蛰伏的一种生存技能,是一种策略,是高情商的表现。认“怂”不是把一腔愤怒随意发泄,而是更加理性的支配自己的资源和精力。
4
后来咸丰身患重疾,病情恶化,随时都有可能咽气,宫内乱作一团,皇后哭哭啼啼唤着慈禧的小名:“兰儿,这可怎么办,皇上龙体抱恙,大臣们又苦苦相逼,很多事情拿不了主意,我只想着,他们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慈禧虽然也眼圈发红,但是她忍下难过,放下小女人的娇情说:“这不是一哭能了的事,光哭,把人的心都哭乱了,皇后这个时候一定要拿定主意,不能那些大臣说什么是什么,权柄决不能下移,这是祖宗的家法。”
咸丰临咽气的时候,给慈安给了“御赏印”,给慈禧给了“同道印”,八大臣的谕旨同时盖上这两枚大印才能生效。这明摆着就是用慈安来牵制她嘛。但是慈禧很快就领悟到了咸丰的意思,“同道,同道,志同道合,共同治理。”
慈禧认“怂”,把以前和慈安是情敌的事放在了脑后,那就如咸丰所愿,同心协力,扶养幼主,治理国事。况且咸丰临咽气的时候还特地嘱咐她:“要尊重皇后”。
论才能,论玩弄政治权利手腕,慈安远远不如慈禧,但是为了儿子能成功登基,她却邀请慈安皇后与自己一起辅佐幼帝,并且对慈安皇后既尊重又保护。甘愿忍受跟慈安皇后并为“东西皇太后”,垂帘听政。
该硬气的时候毫不退缩,该认“怂”的时候自如退出,这是一种精明强干的气度。
5
要护送皇上的遗体归京,又要辅佐儿子登基,面对顾命八大臣的专权和百般刁难,慈禧早就做好了应对策略,但是又怕朝臣们不满。当她准备对八大臣开刀问斩的时候,为了笼络老臣,她向老臣们深深拜了三拜,温婉异常的说:“我们孤儿寡母,有了你们这些老臣保驾,八大臣就好办了,先皇的在天之灵也会感谢你们呀”。
慈禧这三拜,让老臣又惧又喜,想着皇母娘娘给他们下拜,这是何等的礼节。大臣们齐刷刷的跪倒在地,高声呼道:“臣等为了效忠太后,万死不辞。”
她这一认“怂”,不仅收拾了八大臣,还给自己增加了人脉,让大臣们甘愿为她效忠。这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更有说服力。适时认“怂”让你在巨大的冲突面前,以一种怀柔的方式保全自己,将损失降到最低。
6
1866年12月,奕诉奏请在同文馆内添设分馆,招收科举出身的人员向外国人学习天文和数学。大学士倭仁不愿意了,亲自出马,上书慈禧,坚决表示反对。他认为,让科举出身的人员向外国人学习天文和数学,简直让中国学者斯文扫地。他认为,中国这么大的地方,不愁没有人才,只要多方访求,一定可以找到精通天文和数学的人,为什么一定向外国人学习呢!
慈禧知道他反对的没有道理,但是也没有当场揭穿,于是让他保举几名精通天文和数学的人才,并由他负责选定地方办一个天文数学馆。倭仁多方访求,最终是还是没找下合适的人选。当然这也在慈禧的意料之中。
慈禧见倭仁还是顽固不化,又让倭仁到洋务的总理事务衙门走动走动。但是倭仁太过守旧,他痛恨洋务,慈禧要他去办洋务,她感到是对自己侮辱,所以再三推辞,慈禧又表示对他非常信任,不肯收回成命。倭仁想自己确实不适应时局了,只好以养病为理由,奏请离开。
假如慈禧直接说不行或者直接骂倭仁太守旧,硬碰硬,不但不能让倭仁转变顽固思想,还会让倭仁怀疑她崇洋媚外。所以只好以认“怂”的方式解决问题。表示尊重倭仁的想法,既然你这么反对,那你就以你的策略去做,我给你空间。这样“怂”管的方式,让下面的人自由发挥。
所以认“怂”不是懦弱,是以一种礼貌的,尊重的方式,和平友好的去解决一个问题。是进一步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达。
境界越低的人,常常越以自我为中心,境界越高的人,越关心事情的本质。越强大的人越“怂”,她懂得适时止损,是高境界的认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