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公司开过这样的会议;领导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讨论一个关于公司业务的问题。并且还给出了时间限制,在固定时间内要给出一个方案。但是在讨论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现了很多分歧,一直也没办法形成统一。本来规定两个小时解决的问题,结果开了四个小时会议还是没有解决。把本来很有想法的领导也误导得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这是典型的低效率公司,对待分歧的办法。我们来剖析一下,在会议上迟迟找不到问题解决方案的原因。
首先,在会议上应该出现分歧吗?
当然需要,因为有分歧才说明有了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纬度的思考,这样也就更有利于做出明智的决策。但是很多时候分歧又会成为一个引爆点,牵动着参会人员,朝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使得问题最终不能聚焦。
其次,对于一个民主型公司,应该如何妥善利用分歧达到最优化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公司都是一个挑战,我在最近的混沌大学刻意练习小组的讨论会上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昨天我们使用六顶思考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下虽然不会出现无谓的分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打击了大家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桥水公司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桥水是一个提倡创意择优的公司,也正是因为这点,使得他们比其他公司多了很多分歧。这里他们借鉴了法庭的司法诉讼程序,要求参与创意择优的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政策和流程,以及在这个决策流程下形成的结论。在桥水,公司原则就像法律,没有任何人有僭越法律的权利。当然了,凡事有例外,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考虑,可以暂不考虑遵守原则,但是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解决分歧的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要把自己和自己的观点分开。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发生分歧的两个人,讨论的重点已经不在问题本身了。而是想着怎么说服对方,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样不基于解决问题为导向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及时制止。
桥水原则规定,当人们就事实和措施无法达成共识,此时,启用可信度加权的表决程序,并按照结论行事。如果责任人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决策,而不考虑表决结果,那么只要他有权这样做,其他人也能接受并行动。
要做到真正超越分歧,要求公司内的每个人都要共同遵守公司相同的行为原则。一旦出现分歧,双方要同等诚信、开放和果断,并能都为对方着想,这也是公司凝聚力的一个表现。桥水以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为价值观,也为超越分歧提供了可实施的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