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老师跟我说起她班的一个学生,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看起来长得挺伶俐的。可是在她的数学课上,一道关于分子分母运算的公式概念,就那么两句话,背了一个上午竟然没背出来。被老师留堂,终于断断续续磕巴出来了。可是到了下午放学,老师再检查,竟又忘掉了,气得这位老师哑口无言!而班里却有的学生听课认真专注,并且一点即通,还能举一反三!
同样都是孩子,为何差别会如此之大呢?难道都是天生的吗?这又跟“听”的培养有什么关系呢?
1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一档节目中,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现场与主持人谈笑风生,出口成章,语言活泼风趣,不失童真。言谈间,经典诗句信手拈来,运用得恰到好处,甚至绝妙。弄得主持人惭愧得恨不得人生从头再来!
这样一个小精灵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主持人好奇的把她妈妈请出来进行采访。
她的妈妈是这样说的:从孩子出生起,每天都给孩子播放音乐,而且是不限时的,包括孩子在睡眠中也没有停止。不过所播放的音乐并不是我们平常所听的流行歌、通俗歌曲,更不是劲爆的摇滚乐,而是各种高雅的古典乐曲。
当孩子3岁左右时,这位妈妈开始考虑该教给孩子一项什么技能?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阅读”是最重要的,通过读书最能正三观,至少孩子以后的道路不会跑偏。
而早期的阅读从倾听开始!所以从那时起,这位妈妈开始读书给孩子听。而从书的选择上,她认为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国学经典必定是文化的精粹,要学就学最好的。
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她先选了一本《笠翁对韵》,因为这本书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对于孩子来说就像唱歌一样好玩。从最先的读给女儿听,到后来与女儿对读,比如妈妈读上句“天对地”,女儿接下句“雨对风”……,如此一来一往,女儿就像在跟妈妈玩游戏一样轻松的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了。仅接着第二本,第三本……,而形式上也从只跟妈妈读,慢慢转变成自己用手指点着字读。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识字量大增,连阅读背诵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为,孩子的记忆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令她妈妈惊讶的是,经过了大量的阅读,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竟然对很多大人都觉得难以理解的诗句,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从看似不求甚解的阅读背诵中,真正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这样一个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超强的孩子,想必上学以后的学习也不会差吧?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位妈妈的做法,主要就是先从孩子的“听”作为切入点。因为只要是正常的孩子,从出生即具备了听力。一般我们都不会想到利用“听”来开发孩子的大脑,所以我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声中长大的。而这位妈妈却把孩子与生俱来的听力进行了极大的挖掘,通过大量的古典乐曲,使孩子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最大开发!再从音乐转移到倾听国学经典中来,最后达到用手指点字,开始真正的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各项能力,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用“听”来培养孩子,你错过了吗?2
曾经看过一本教育专著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听能力包括听的分辨能力,听的记忆能力,听的广度。听能力强是学霸型学生,听能力弱是学困型学生。
听能力强的孩子的主要表现是a.听课集中专注,听课效率高;b.听完能记住,少用时间复习;c.听写速度快,听反应迅速;d.学习英语非常轻松容易;e.语言表达能力强。
听能力弱的孩子的主要表现是:a.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纪律差,坐不住,易走神;b.记忆力不好,容易遗忘,记不住作业,常忘记作业和交代的事情;c.害怕听写;d.语言组织能力差,说话语句简单,词汇量少,逻辑性差;e.对语言理解能力差,写作困难,数学文字题困难。
可见,孩子从小“听”的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到他以后的学习,甚至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很多研究都表明,人的智力开发最主要是出生的头几年,一般是先快后慢,尤其是三岁以前最快。三岁前,人一生的智力就已经开发了60%了,而到了一定年龄则会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下降。所以成人的学习更多的是知识的增长,而不是智力的增长。
3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正是学困型学生,你是否该反思一下,在他婴幼儿时期,是否缺失了对他“听”的能力乃至整体智力的培养?
或许你会说,有那么多的孩子不也没接受过这种专门训练,可表现也并不差呀!
确实也是如此,所以说教育无定法!而儿童早期教育更是备受争议的领域。因此,如何取舍也只能自己定夺,没人会强迫你做什么;也没人敢对你说,只要你这样做了,孩子就一定会优秀,会成才。
用“听”来培养孩子,你错过了吗?只愿这些小例子能引发我们对孩子教育的一些新思考。这个新思考不仅限于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其中也包括: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上中学了,人生不可重回,已经错过了前期最佳的智力发展阶段,怎么办?
那就对孩子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吧!不要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因为每个孩子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教育因素各不相同,根本没有可比性。只能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个提升,即所谓的“因材施教”。希望学困型的孩子也能从容的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