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早就被人推荐了《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磨蹭许久,总算是在几天前看完了,倒是有诸多感受。
就人物而言,我个人是非常喜欢“阿米尔·汗”的,他拍摄的几乎每一部影片都是反映了印度社会的现实,如《我的个神啊》就是反映了印度的宗教问题,而《摔跤吧爸爸》则是反映了印度这个国家的体育问题和女权问题。
但就内容而言,很多人都评价说这部影片很毁三观。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检讨说,影片中的父权主义太过浓烈了。一个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强迫自己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开始学摔跤。
但我对这种评价有些不以为然,在我看来,这样看事情的程度有些浅了。还需深挖一层,把这件事情放在当时具体的情境下才能做评价。
2、
的确,我们现在所处男女平等的环境下,因此我们看待影片里父亲的行为会感到无法理解。但是考虑到印度的国情,我们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在当时印度的社会,重男轻女的很正常且根深蒂固的现象。也许在我们看来男女平等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印度的人来说就是“无法理解”的事了。
要知道印度的一个家庭要是生了一个女孩就要把她嫁出去,而这就牵扯到一个嫁妆的问题,他们需要有房子、车子、送女婿出去留学...也就是说,大部分家庭生一个女儿就意味着破产。而在印度女孩生下来就意味着自己的一生已经被注定了,等待她的只有无期限的劳动,小时候帮助父母干活,长大后去到丈夫家里也是如此。
坦率的讲,我们大部分人看待事情都有些“白莲花”,我们总是脱离现实的土壤去讨论问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评价着大多数人的行为。或许很多事情在当时的处理方式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不合理的,但其实很多问题其实都是用“在当时看来不合理的方式”来处理的。
而影片中,看似父亲强制自己的女儿们从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在改变自己女儿的命运轨道,这也就注定了他要遭受周围人的质疑。
这有点像是一个农村的孩子通过某项竞赛考上了清华北大,而他的老父母对老师说:好好培养我的孩子,他以后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在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下,女性的权益是得不到保障的,父亲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周围人支持,也遭到自己孩子的反对。但其实女儿们的反抗归根到底不是她们自己的意愿,而是整个社会对她们的意愿。
在影片中,父亲曾对自己的女儿说过:“明天的比赛非常重要,因为你的胜利不是你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属于所有和你一样的女孩...你的对手是所有歧视女性的人。”
因此当我们知道了女性在印度的地位,就能知道,父亲所做的这些事情,其实是希望女儿们可以取得男人一样的成就。让她们可以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做主,而事实证明,他的女儿们走上了另一条更好的人生道路。
3、
这让我想起一个历史人物:刘邦。有人给刘邦的评价说,他就是个流氓,品德还特别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打了败仗逃跑,被项羽追急了,居然把自己的一对儿女推下车。虎毒不食子啊。这让我一直对刘邦这个人有非常负面的看法。
而前几天我听了一个人对刘邦的解读,让我对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孩子下车之后,并没有人认得他们是刘邦的孩子,逃脱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即使被项羽抓到,大概率也会被当成人质来要挟刘邦,所以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如果一起被抓到,那就失去了人质的价值,那全家要遭毒手。所以,即使只考虑孩子的安危,把他们推下车也是最好的选择。
你看,被人追杀,情急之下把自己的孩子扔下车,如果在现在有人做出这样的行为,那肯定是被拖出去枪毙的。而如果我们回到当时具体的情境下,刘邦把自己孩子推下车才是正确的选择。
随意对某个人某件事做评判,这就有点像是在说:难民快要饿死了,为什么不给他们一点吃的。
4、
我昨天听到一句话颇有感触:世界上很多东西(无论任何事),无所谓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这也是说,很多看似是优点的地方,其实在另一个环境下就是缺点,反之亦然。因此不能用优点和缺点来简单评判一个人,没有所谓的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
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内向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羡慕着那些搞笑幽默的人,他们总是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和周围人打好关系,总是能很快的赢得周围人的好感。而我相比起来,我简直就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就像一个闷罐子。
我曾经一度试图改变我的内向,但在漫长的自我发现后,我觉得我其实并没有必要刻意做出改变。因为内向的人更善于与自己相处,我一个人抱着一本书也可以坐一天,并不会感到无聊,反而会是一种享受,因为这样就意味着我可以自己一个人享用一段时间不受人打扰。
外向和内向其实都是亦好亦坏的品质,很多时候外向的人更容易与周围人相处,但内向的人却是更善于自己独处。因此内向和外向都算是一个人的特点罢。
好,回到电影上,坦率的讲电影里的许多细节我都记不大清了,但是感人的情绪却是都留了下来。如果没有对印度国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那么把这部影片当做热血片来看也是不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