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d22ee921249a9329.jpg)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西游记漫话》,别看书名里有漫话,其实内容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不过表达上通俗易懂,属于「大家小书」——学术大家写的通俗易懂的小册子。
本书作者林庚是一位古代文学大家,194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授课,很多当代的古代文学学者都是他的学生。
在本书中,林庚对《西游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其生活经验来自于江湖世界,取经之路其实是一场江湖历险;此外,作为中国古代仅有的童话性质的小说,《西游记》的精神内核是童心。
1.听书笔记
01)孙悟空的形象是参考了民间的好汉传说形成的,但同时,他还有一般好汉没有的伟大使命——护僧求法。
正是这个使命,给他带来一系列挑战,挑战是促成英雄的契机,让他的行动有了使命感和自觉性,超越了白玉堂那些好汉,成为英雄。
02)在《西游记》里,一切都像是游戏一样。孙悟空把出生入死都看成有趣的游戏,所以总是轻松自如。
小孩子做游戏不也是这样吗?生而复死,死而复生,就看一时的兴致和需要。孙悟空的乐观,正是来自这种游戏精神。
03)《西游记》里孙悟空那种自由不羁,超越一切束缚的精神状态,正是李贽「童心说」这一思想的反应,也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思潮的反应。
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也就是一种心灵还没有让假道学污染的状态。在他看来,人越是社会化,就越背离最初的状态。
2.听书感想
篇幅短小精悍,角度富有洞见,内容别开生面,这是我对《西游记漫话》一书的印象。
简单来说,林庚先生用这本书带我们重新认识了《西游记》,内容上融入了江湖经验及智慧,内核上体现了率真随性不受束缚没被俗世驯化的童心。
具备了这样的视角,再去看《西游记》就会有新发现,看到另一片天地。
不难看出,《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相通之处,同样诞生于明代的经典小说,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及江湖。
比如孙悟空和梁山英雄都会报上自己名号,这个名号是行走江湖招牌,是有震慑力的,他们都嫉恶如仇又热心快肠,帮助弱势群体帮人讨回公道,他们都能一眼看破蒙汗药等江湖伎俩,也会巧妙地利用接地气的江湖方式作斗争。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确实能发现一些过往没有注意的地方。
同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游记》体现了童心说,为什么小孩子们都喜欢西游故事,喜爱齐天大圣。
小孩子童心未泯,没有被社会习俗教化,真性情又有活力,喜欢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喜欢看齐天大圣战天斗地,喜爱看他跟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以玩耍心态收拾各路妖怪。
很多在大人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通过童心的视角去看,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趣的洞见,很好的一本书,推荐你读一读。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