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克莱尔老师的触发点疗法
The Trigger Point Therapy Workbook
触发点Trigger Point:肌肉组织中收缩的小结节,比周围的肌肉组织紧实,构成触发点的肌纤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阻碍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新陈代谢副产品的积累以及新陈代谢所需的的氧气和养分的缺乏,他们反过来又使构成触发点的纤维更紧张。如果没有其他外来力量的介入,这种恶性循环就无法打破,触发点则长期存在。按摩就是为了打破。
触发点通常会出现在特定部位,运动神经进入肌肉,给肌肉传递信息的部位产生。
紧带区很容易被察觉。他是肌肉中一束绷紧的纤维,形成晚于触发点,从触发点的两端延伸,有时候会被认为较小的肌腱,处理中紧带区最为麻烦,因为他限制肌肉拉长,从而缩小肌肉运动的范围。
肌痉挛是一整块,触发点是一部分,但可以导致痉挛。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在触发点治疗中无效。
触发点危害
其会带来牵扯痛,
触痛,
运动功能障碍
肌肉将疼痛传给关节会导致关节不能受力产生无力感
触发点还会导致肌肉无法拉长,出现肌肉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关节障碍,关节弹响。
自主神经症状
咬肌附件的触发点会导致耳朵深处痒
胸大肌中的一个触发点会导致心率不齐
岗下肌触发点会导致手掌多汗。
按摩触发点的三个作用:
打破使肌肉保持收缩状态的化学和神经反应循环;
促进被处于收缩状态的组织所抑制的血液循环;
使触发点中形成结节的肌纤维得到舒展 ;
物理治疗触发点的原理:
推压处于收缩状态的肌肉,会朝相反拉伸,可称其为微拉伸,不可过度拉伸其所在的紧带区,避免刺激其使其进一步收缩。
触发点联合假说
触发点产生的诱因:
- 肌肉突然承受过大的负荷
- 持续低强度的静态肌张力
- 离心收缩(肌肉拉长的同时收缩)
可致肌肉拉伤,表现为触发点产生或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所以要使肌肉在短时间努力工作然后充分放松
- 长期肌肉紧张
- 严重创伤
- 持续快速运动
触发点联合假说
以上诱因会促使乙酰胆碱
释放,引起肌节收缩,引起为肌肉代谢的毛细血管收缩;肌节和毛细血管收缩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局部供血不足,从而损伤线粒体;线粒体损伤会导致提供能量的三磷酸腺苷
无法产生。因为三磷酸腺苷是分离肌球蛋白
和肌动蛋白
的必要物质, 缺少三磷酸腺苷导致肌肉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肌节模型
三磷酸腺苷减少使肌细胞中的肌浆网对钙离子
的再吸收停止时,能量缺乏的关键一步就出现了,钙离子的存在,就会导致肌节无法舒张和拉长。轴突中过量的钙离子会促使乙酰胆碱释放,乙酰胆碱通过神经元的突触到达肌纤维,刺激肌纤维释放更多钙离子。直接刺激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互相靠近。
活跃触发点与潜在触发点
都与关节僵硬活动度受限有关,潜在的更多。
活跃触发点会有自发痛,而潜在的没有。
应对抗产生的触发点
肌肉不平衡现象,一侧肌肉又短又紧,导致与其对抗的肌肉被过度拉伸而变长。被过度拉伸的肌肉为了自卫防御产生触发点。此时两组肌肉的触发点都应该处理。
菱形肌对抗胸大肌;
冈下肌、小圆肌对抗肩胛下肌,胸大肌;
背部表层肌肉对抗腹肌;
产生触发点的帮凶
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臀肌注射
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
莫顿脚
新陈代谢絮乱(甲状腺功能低下,睾酮水平低,雌性激素水平过低,低血糖,贫血,哺乳时间过长,高尿酸,尼古丁,咖啡因,酒精)
心理因素
物理治疗参考建议
- 无痛原则
- 慢
- 一次10到12下
- 一天内3到6次
处理拉伤
拉伤发生在肌肉附着点,如肌腱连接韧带和骨骼,韧带和骨骼,肌腱和韧带。肌肉收缩和拉伸时会出现。
疼痛通常归为有炎症,如肌腱炎,肱骨外上髁ke炎【网球肘】正常发炎部位会有发热,发红,水肿疼痛,无法正常使用。肌腱炎【tendinitis】处没有发炎,称其为肌腱变性【tendinosis】更能强调是一种疼痛症状。
肌肉可以收缩肌腱不可以,所以治疗因该是争对肌腱的。
治疗建议:
按摩整块肌肉
多方位按摩痛点建议20s到30s
如果一定范围活动不痛,做离心收缩【拉长的力大于收缩的力】
按摩后疼痛加剧
冰敷10分钟到15分钟
轻揉触发点,像抚摸婴儿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