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些简友,在研读《道德经》谈体会,学习笔记既有文字理解,又有对生活的感悟。研读时很能联系到自身实际,让人很受启发,不像上学时,自己只求字面理解,做些形而上学式的认识。
真正读《道德经》还是在毕业后,上学读书多为学业或兴趣,真正的学以致用,用中所悟,悟中有进者,少之又少。因兴趣所至,有感于其中经典语句的思考,而逐渐激起学习的钻研念头,于是不满足于只言片语的一知半解,开始搜集相关文字学习。
在通读《道德经》之后,为进一步了解老子,又读了《老子传》,除此之外,一些学者的研读之作,也渐渐涉猎了一些,其中印像较深的作品,是台湾学者朱邦复的巜老子止笑谭》,还读了一些其他学者研读该经的书。
读书有所悟,但未能持久,尤其是并未践习之,不得其精髓要旨,忙于应对生活,难得心静体悟,一些零碎的感知,只能是若有所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这不是认识深浅的问题,而是认识层面的问题。习惯了有感而发,反而对理论的学习缺乏实际感受,难免一知半解。
所以求学的确是,需要学而时习之,否则无法真正践学进知。看见简书伙伴们的学习精神与态度,自很是感动和受启发,感觉一个时期无所欲无所求,重新温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是让生活继续,精彩继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