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性沉有识,通史好兵

性沉有识,通史好兵

作者: 我怀文史哲理风 | 来源:发表于2020-10-26 14:01 被阅读0次

      于谨,字思敬,北朝时期洛阳人。他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是北魏名将于栗的六世孙。于谨性深沉,有识量,通经史,尤好《孙子兵法》。他是北周开国功臣。

  于谨曾率兵征伐茹茹,攻铁勒,皆取得大胜。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到节闵帝普泰元年,于谨多次率兵镇压各地的起义和割据势力,战功显赫,官职、爵位不断提升,历任积射将军、别将、都督、宣威将军、征北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大都督。在高欢讨灭尔朱势力战争中,于谨率部西入关中,投奔贺拔岳。贺拔岳表奏于谨为留镇,官拜卫将军、咸阳郡守。

  孝武帝永熙三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于谨转投宇文泰,并劝说宇文泰据守关中,招集英雄豪杰,养精蓄锐,然后请天子迁都关中,挟天子以令天下,以成就大业。

  东西魏分立后,于谨跟随宇文泰东征,他率兵攻破回洛城,因功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晋爵蓝田县公。

      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八月,西魏大军东征,于谨为前锋,攻克盘豆要塞,俘敌一千余人,并乘胜攻克弘农,俘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继而在沙苑之役中,随宇文泰力战破敌,因功晋爵常山郡公。后又战于河桥,官拜大丞相府长史,兼大行台尚书、大都督、大将军、恒州刺史、太子太师。

  大统九年,于谨再次随宇文泰征东魏,攻克河洛要地柏谷坞。后在邙山大战中,西魏大军失利,于谨率部假装投降,立于道旁,待高欢军通过后,于谨命部众从背后袭击东魏军,反败为胜,立下大功。

      大统十二年,于谨官拜尚书左仆射,领司农卿。次年,侯景叛东魏,并派人向西魏求援,要求归降。宇文泰命大将李弼率兵东进策应侯景。于谨认为侯景为人狡诈多变,这种局势难测之时,只可派人安抚,静观其变,不可发兵接应,但宇文泰不听,后来侯景果又叛西魏而投梁。

  南朝萧绎在平定“侯景之乱”后称帝于江陵。萧绎暗中与北齐联合,准备共伐西魏。而其侄岳阳王萧詧据襄阳投靠西魏,并请求西魏出兵援助。宇文泰派于谨领兵攻打江陵。于谨料定萧绎必定死守城池,遂命中山公宇文护与大将军杨忠率精骑先据江岸,切断梁兵归路,于谨自率大军围敌。梁元帝萧绎-率百官投降,十万多万人成为俘虏,于谨因功被封为新野郡公。此时,于谨自觉“久当权势,位望隆重,功名既立,愿保优闲”,多次要求解甲归田。宇文泰不准,特升他为大司徒。

  西魏恭帝末年,北周代西魏,于谨晋爵燕国公,

相关文章

  • 性沉有识,通史好兵

    于谨,字思敬,北朝时期洛阳人。他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是北魏名将于栗的六世孙。于谨性深沉,有识量,通经史,尤...

  • 为什么要学佛?

    人,识性,见性,意识性,觉性。决定人的本质。 无明,无意识,无认识,无见识。智障=愚痴=残废 佛性,自性佛性,有识...

  • 《懂点历史》

    岁月沉尘静且远,忆往开封香又醇。通史引领随其行,教吾爱国情更深。

  • 童事

    文|风荷 吾儿浩然,年七岁。好读书,迷漫画。初学时,周岁有半,兴渐起,阅渐丰。识舟车,知星汉,略通史。曾作漫画《大...

  • 用识性还是不用识性-1

    今天友人让我关注用识性与不用识性的差别 我说什么是“用识性”,他说识性,或转识成智。他说自已去悟,体会 我只好借助...

  • 从“大小金川耗资千万”想起

    近日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读到如下内容—— 金川地不满千里,人不满五万,而清朝为着他,用了五年兵,兵费花到千...

  • 《华尔街》

    央视其实出了不少好的纪录片,尤其是一些通识和通史的片子。由于其受众的关系,大多讲得没那么深入,但对了解相关的大概还...

  • 识心识性

    识心识性 一一:铃铛 在彼此的目光中沉沦吧 即使 见了着面也不欢愉 也会在四目交接的对视欣喜 她不最擅长的不是肉体...

  • 泛读随感

    竟日无事家中坐,翻阅青史意难平。 秦皇立法亦残暴,霸王崇武犹好兵。 前有屈原汨罗沉,后起刘邦垓...

  • ET管理营第九天:识人用人如何使用比你强的下属

    识人用人如何使用比你强的下属强将手下无弱兵,如何用的好你手下的精兵强将,识需要技能的,用不好可能全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性沉有识,通史好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ua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