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工作后阅读的书籍,发现与学生时期读的书没有丝毫相似之处。
上大学时,我口味独特(抽风)给自己立了三个规矩,不读经典名著,不看鸡汤,不读成功学。以致于我的经典名著储存量少的惊人,倒是看了不少欧美的小众文学,还有杂七杂八的经济、历史、社会、建筑方面的书,四年的时间读了多少本书没算过,但,实现了对三观的彻底洗礼。
上班后,最初的几个月,每天接收巨大的信息量,读书成了一个辅助了解世界的手段,跟现实鲜活立体的感受相比,文字虽然深刻真实但略显无力。读书这件事就被我搁置下来。
再拿起书来是源于对现实的严重不满,我发现如果不对生活清醒深刻的认知,并采取相应行动发生改变。生活就会跟随巨大的惯性行走,每天忙忙碌碌,跑来跑去,其实只是在一个圈子兜兜转转,原地踏步。
接受不了,于是书呆子就拿起了书,作为打开生活缺口的利器。既然是武器,华丽浪漫都是骗人的,我们只需实用。
现实问题是穷,开始折腾钱,理财是不错的选择,一门研究钱的学问。书呆子,奉行知道才能拥有的原则。
既然定好了目标,入门级的书单网上一大把,挑出10个书单都强烈推荐的书……做到这一步并不难,谁的书橱里还没拥有几本躺着积灰的书呀!而且还有许多人说读了也没有发生改变,我还是那个我。怎么可能,不能理解,那书写的又有趣又实用,通过书本阅读体会,运用到生活中,肯定会产生效果。
后来发现,大家读这种工具书竟和我大学时阅读小说的方法差不多,对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画一条线,感叹一下,然后就没有了。可,这种工具书的实际作用是指南,是说明书。你读说明书时,不拿机器实际操作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书是别人的思想,想通过读书发生改变,需要把书中讲述的内容变成生活中的一个行为,日常的一个习惯,否则书也只是书罢了。
接下来,我会用《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做例子,分享我读书的一些方法。
首先,稳下来。信息时代害怕无聊,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静不下来,然后没时间做自己最想做的。
你需要一种方法强制为自己留出半小时,这半个小时除了读书什么也不做。(什么微信消息、口渴、椅子硬通通不管。)我一般都是选择下班后为自己留下一两个小时,带上耳机,在音乐播放器定个时,把大灯关了,打开台灯,只专注于眼前的书本。
并且,我还发现只要你是真心感兴趣,不受打扰的半个小时,可以帮助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这种沉浸式投入可以帮助人增加幸福感。
第二,读书笔记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帮助理解的。文字是可以起到增加印象,整理思路的效果,但是许多人信奉漂亮完美的笔记,重点清晰层次分明,再用多彩的笔进行标注。但形式大于意义,先不说做这样一份笔记花费多少时间,对于读书都要抽时间的你来说,回头翻笔记的概率太小了。而且我们的目标是运用,不是考试,没有人需要你完整复述定义。
但,我依然会拿出纸笔来记录只是比较随性。我会重点关注读不懂的句子和行文主要的知识点。
针对读不懂的句子,我会把读不懂的话完整的抄下来,标注这一句话我能读懂的部分。例如下图,

问一下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专注于公司能为你做什么。(初读,很愤怒这是地主写给韭菜的什么洗脑标语吗?拒绝。)但实际根据上下文,能明确的知道他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我选择从可以看懂的地方一点点逼近。这一章的主旨思想是增加收入,而能为公司做什么与收入的关系联合起来想,为公司和收入的关系是,公司根据你的价值付薪水。转换为熟悉的例子来理解,考试时转化为成出题老师思路才能写出标准答案。以此类推把句子拆分为块,然后合起来。解决掉读不懂的句子,接下来的理解就会愈发顺畅。
把文章主要想表达的,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在每一关键点旁边标注下自己的理解。如下图,

确保自己对文章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明白的,这样最后串联的时候才不会遇到障碍。并且好的书还有一个特点,他会反复拿出例子强化你对知识点的理解,你可以利用例子,回顾是哪一个知识点,并在一旁标注是如何对应上的。如下图,

第三,读书是为对自己清醒认知。
接触一个新思想,新概念在接触上一定会遇到困难,甚至可能会抵触,例如在理财书籍上的一个概念,每个人都拥有幸福和富裕的权利。你穷只是因为你选择了贫困。(是不是想骂人,先稳稳情绪。)认真阅读完上下文,在思考是不是要批判。然后可以思考一下,是哪些思维盲区被打开了,记录下来,以后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你的成长路径。
还有这种工具书一般都是帮助你通向某个目标有一个完整的方法系统,阅读完全文后,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可以清楚的知道现在应该集中那一方面,是受到了什么阻碍。如下图,

第四,把具体的操作步骤,转化成你可以落地的行动。上面说的都是认识,但真正能产生效果的只有执行,为了不放过那个“爱学习的自己”,我会在分析完自己所处的阶段后,直接标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可做的事,简单明了,明天可执行的那种。下图,

第五,读书不是比速度,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程度。这种读书方法是很慢的,大概一个半小时一章的样子,但我认为一遍学会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