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倒春寒过去,气温逐渐回升的时候,就会迎来一个可大可小,或是可有可无的节日,植树节。我相信很多人都不记得有这么个节日吧。而我也是因为看到新闻上有相关活动,才想起来的。
这天早上,我还是照常查看本地新闻,头条新闻上就看到几个大人物正身穿红马甲,来到一片野草衰败的荒山里,拿着锄头铁锹等工具,将一棵棵树木种下。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在大家离开的时候,荒山的特写镜头里,一排排新种植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等待春风春雨春光的滋润,好在下一个季节将这里装饰成绿水青山。
我想起曾经我也参加过两次这样的活动吧,此时我带着回忆的心情,回想那时候植树造林,觉得那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所以哪怕过去了很多年,我依然还记得。
记得还是上初中那年,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培养大家爱护自然环境的习惯,决定带着大家去种树。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只要能不傻坐在教室里怎么都好。更何况还能去野外玩玩。
于是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也就是每人都拿一样工具,通过这样的团结协作,来完成种树的任务。小组成员商量过后,我被安排拿水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拿着一个小水桶到学校里集合,所有班级站成十多个方阵,每个人都拿着工具,在前方老师的带领下,沿着公路前行。
那时交通并不发达,路上车也不多,我们就这样,排着队再相对狭窄的公路上缓步前行,一路上有说有笑。当时是个阴天,乌云压顶,雨水随时可能落下。但今天是植树节,难得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再怎么也不可能改期的。
领头的老师带着我们走出城外,沿着崎岖的道路,走到一片荒郊野岭,总算看到前方有接应的人,然后领头老师告诉班主任,各班种植的区域,再有老师把任务分给各小组。
组长领来了一些巴掌大的小树苗,让我们就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种植,我印象中好像那是松树,出乎意料的是怎么树苗那么矮小。但这样也好,不需要挖多深的坑,就可以把树苗种好。
于是大家拿着小铲子,找到相对松软的土壤,挖出小坑把树放进去填土。因为我负责浇水,也就到附近一处河沟里提水,当时力气不大,好在桶也不算大,我提过来的水,倒在几棵树苗上就算完成任务。
只不过没一会儿,就听到周围传来沙沙声,是雨水落下了。老师催促大家快点把没种完的树苗种下,大家也加快节奏,很快就把所有树苗都种到了土壤里。因为雨水已经把地面打湿,浇水的工作也就不用再做了。
在返回路上,大家是淋雨回去的,偶尔有几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居然带着雨伞,大多数人只能淋雨,而我这个桶派上了用场,可以直接盖在头顶上,也就避免了被雨水淋湿。现在回顾当时的形象,应该像极了植物大战僵尸中的铁桶僵尸。
或许从那以后,每年到了植树节,都会安排学生或干部职工找一处荒僻之地来种树。因为大家的坚持,山上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由荒凉变得翠绿,特别是种植了松树,即便是冬天,也能看到山上保持着苍翠。
一晃就过去了很多年,那一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集体种树活动,和学生时代不同,因为交通便利,我们乘坐车辆,来到一处荒坡上,和同事们一起拿着工具挖坑种树,这次种植的是一米高的小树苗,我们只是在挖土种植。在我们旁边,有人在拍照留念,还有几台摄像机在转动,我们知道是要上电视的,也就毫不含糊地忙碌不停,特别是在镜头扫向自己时,特别谨慎去摆好姿势。大概用了一个小时,所有树苗全都没入了土里。我们如打了胜仗的战士,乘坐车辆凯旋而归。
时过境迁,如今种树还在继续,绿色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占据更多山林。我相信当年我亲手种下的那几棵树苗,也在山里的某一个角落,历经了多少个春夏秋冬,长成了粗壮的树木,并继续向阳而生。不仅如此,那种绿化荒山的精神,保护自然环境的信念,也依旧在一代代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