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可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就如同一壶烧不开的水。比如学英语,即便初中开始学习,读完大学,学习周期也达到了10年之久。按理说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的英语水平上也该有所提升,然而事实上很多人都觉得英语是个老大难,即便能通过一些等级考试,日常生活中也不会用,看英文电影也需要字幕。
可见一万小时理论根本占不住脚,我们总以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但现实早晚会给我们一耳光。只有通过有效的练习方式,才能卓有成效。否则只是重复加热一壶水,还没烧开就断电,冷却了继续加热,一辈子也烧不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52922/50cc8390991085e6.jpg)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和科学作家普尔为我们推荐了最有效的学习法——刻意练习。它是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
刻意练习首先要做到有目的的练习。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指望反复做某件事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目标。这一目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判断练习是否成功。定义明确的目标还可以引导我们练习,因为我们只要将目标分解,实现每一个小目标,就能实现最终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这点毋庸置疑,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你必须知道某件事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否则只是加深错误。在练习书法时,很多老师都不建议一个字一次性写太多遍,而是仔细临帖,细细对照,加以改正。原因也在于此。无论你做什么事,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练习外文阅读时,有一个n+1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那些自己稍微觉得有点困难的素材,这样才能学习新的词汇和知识点,提升理解力。倘若我们一直看儿童读物,读的书再多,对自己的心智知识都没有太大提升。重复的多了,只是学一些重合的知识而已。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极限,这个时候不能一味寻求突破更难的事物,而是尝试做不同的事,寻找不同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并非遇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就比如我初中去网吧玩游戏,里面有一些密码,输入密码可以获得装备。这些密码动则十几个毫无规律的英文字母,可是我和小伙伴都记得清清楚楚。而平时英语课听写单词,我是经常过不了关。如今,我会通过报一些训练营,打卡返现等方式,倒逼自己学习,坚持下来就发现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时间,完全学不进去。
不过有目的的练习只是通往刻意练习的第一步,刻苦努力还不够,逼迫自己超越极限也不够。训练和练习中还有一些同等重要的方面。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人类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人体总倾向于待在稳态,外部变化,自己跟着变。
其次,心理表征的质量和数量是牛人和普通人最大区别。
做到刻意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
1.找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2.突破舒适区,不断适度挑战自己
3.不断拆分任务,化难为易
4.良好的目标感
5.包括反馈
6.产生和改进心理表征(大量练习)
第8期书评影评写作训练营,第2篇,1168字数,共积累2295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