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后,做父母的如果没有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似乎都不算是合格的父母。上了兴趣班的孩子,往往刚一开始,都是兴高采烈的,可是慢慢地,孩子就对兴趣班失去了兴趣,想尽一切办法就是再也不想去了。父母很焦虑啊!不去的话,总不能一直呆在家里玩吧!那就再报另外一个!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又不想去了。
做父母的简直要发狂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做事总是这么半途而废呢?
如果请教别人,你多半会听到诸如这样的言论:“孩子都是怕吃苦的,能不能坚持、坚持多久,这都要看父母能不能坚持、有没有陪着孩子练习”。一想到孩子的兴趣要自己一路陪下去,头都大了对不对?有没有一个不用陪着、孩子自己能将兴趣保持下去的好办法呢?
其实,无论是谁,都天然会有一些兴趣爱好,只是有些人找到并一直做下去了,有些人可能一直没找到,或者找到了,又因为某些原因中途停止了。即使是像郎朗这样的钢琴天才,不也曾经有几个月的时间连钢琴都不想摸吗?
要找到孩子维持兴趣的好办法,先得分析清楚,为什么孩子会半途而废?
回想我儿子学钢琴之初是在小学三年级,那时候,他每次去学钢琴都是开开心心的,但随着我对他学琴关注度的提高,我对他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原本每天只要谈半小时,但是为了达到老师要求的熟练程度,我不停督促他弹一小时,甚至2小时,甚至弹不好时,还会苛责他;后来,为了刺激他的竞争力,还给他报了考级;还不停地拿同事也在学琴的孩子跟他对比。到了升上初中之后,他因为上晚自习的原因,便顺理成章地再也不摸钢琴了。我终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期待、奖励、苛责、比较、甚至打骂,“成功”地把孩子原本最有兴趣的事打击得毫无兴趣,从此不想再触及。
可见,不是孩子做事半途而废,多半是大人的一些做法导致他们半途而废的。
那怎么办呢?
今天我听了一节课,觉得主讲人说的很有道理,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你打算给孩子报兴趣班时,首先要做三件事:
第一,父母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定1——2小时为兴趣培养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只能做与兴趣有关的事情,比如画画、听歌、看英文电影、看音乐会视频或者外出做与兴趣相关的事情,不能用这特定时间来玩电子产品或做其他与兴趣爱好无关的事情,具体事项由全家商定。
第二,告诉孩子今年打算用在兴趣爱好培养上的预算是多少,让孩子心里有一个大致的数目,这是为了预防孩子报了一个兴趣班很快不去,又报另一个。
第三,带孩子去选兴趣班,引导孩子根据家庭预算,自己选择报什么、报几节课,家长做提示,千万别强迫,包括那些看似温柔的劝解,也不要威胁孩子“这可是你自己选的,就要坚持下去哦!”一旦说了做了,孩子的兴趣就变成了任务,很难再坚持下去。
报完之后,也有几点要注意的:
第一,允许一定程度的半途而废。毕竟兴趣爱好不一定第一次就找准了,连我们大人,活了几十年,还不一定能确定自己最喜欢干的工作是什么呢?又有什么理由苛责一个小孩子呢?兴趣通常要通过尝试才能确定。
第二,报完之后,不要去期待,孩子一旦感受到期待,兴趣就变成了任务,是为了满足父母期待的任务,想想那得多沉重?小小的孩子负担不起的。也不要设什么奖励,想想那个老人奖励踢垃圾桶的孩子的故事,你就知道为什么了。更不能苛责、比较、甚至打骂。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父母要当好配角,适当陪伴,多理解、倾听孩子在发展兴趣爱好过程中的感受。
第三,如果半途而废了,也不要立即报其他班,而是利用前面说的兴趣培养时段,让孩子思考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而且这个时段还是只能做与培养兴趣有关的事,原因你懂的。
第四,如果本年度预算用完了,就不能再报别的班了,也不能用兴趣时段做别的事。
你发现了吗?想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好好培养,就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主,而不是什么都由父母说了算。这样做,在发展兴趣、培养爱好的路上也许会走得慢一点,但是比起自主意识、责任心、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慢就是快呢!一个有主见、有责任心、会为自己负责的人,远比一个从小就被各种小山一样的所谓“兴趣爱好”压垮的孩子活得更畅快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