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很自律、很有毅力,而有些人总是半途而废?
上篇文章说到:做事不半途而废的办法是接受事实,转念寻找做事的多层意义。
找到多层意义能增加自我驱动力,但真正能撬动人的行动力的是:把想做的事情变成刚需。
人的刚需,除了吃饭、睡觉、穿衣,还有什么呢?
我们都有学英语的经历,我虽然学了多年英语,但水平一直是:看美剧需要中文字幕,见老外不敢说话,连五年级的儿子都可以当我老师。也有过几次痛下决心学好英语的想法和尝试,但结果都是背单词太枯燥了,根本记不住,以失败告终。于是安慰自己,反正也没有移民的打算,学不会就算了吧!
今年春节的美国之旅,我有了不同的体验。从走下飞机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我不得不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只为能顺利取到租好的汽车,找到预订的房子;我不得不张口问路、开口点餐、不得不用蹩脚的英语与房东交流住宿信息等,慢慢发现,以前不认识的单词,查一次就记住了,还喜欢主动查路边广告牌、店铺里、所有不认识的单词,求知欲空前高涨,记忆力突然好转,和以前的那个我判若两人,然而回国之后,我又变回了原样。
为什么呢?
因为在国外生活,英语是刚需,所以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国内,学英语不是刚需,困难立马归来。
但是很多人在国内也能把英语学的很好。想移民、想出国留学、外企上班想升职的人,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是刚需,想看原版书籍、杂志、新闻、不带中文字幕的美剧、电影的人,英语也是他们的刚需。
对于职业模特、演员、专业运动员来说,锻炼保持身材或肌肉力量就是刚需,对于身体受伤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来说,按照医嘱进行特殊的训练就是刚需;对于热爱运动、享受出汗的人,健身锻炼是刚需。
对于你来说,哪些事情是你的刚需呢?
有人把终身学习当做刚需,有人把喝酒抽烟当刚需,有人把追求权力当刚需,有人把事业成功当刚需,有人把炒股赚钱当刚需,有人把打羽毛球当刚需,有人把自驾旅游当刚需,有人把陪伴孩子当刚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刚需。
你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哪个更重要呢?
总在抱怨社会的不公、后悔过去的人,他只能活在过去,他体会不到当下的生活和幸福,更不会有太多的刚需,他最大的刚需就是为自己找借口找理由。
活在当下的人,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关注短期的目标和需求,如果目标达成就非常开心,但如果短期目标设的过高又没有耐心做支撑,无法达成就会产生挫败感,失去信心,刚需很可能就变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求,再也不想去碰了。
过去的想法塑造今天的你,你现在的思想也在编织未来 。
许多人懂得这个道理,很多人也活在了未来,但有人活在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提前买房装修搬家,为了孩子将来上好大学,让孩子学钢琴学英语各种辅导班参加各种考试得各种证书,自己也不辞辛苦接送、陪读陪学陪考,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们把孩子考上好大学当做刚需,所以总没有时间和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并不是认为父母不应该考虑孩子的未来,而是认为父母应先考虑自己的未来再考虑孩子的未来,也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和实际行动去影响、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可能效率效果会更好些。
有人则活在别人眼中的未来,他们有意无意的受到父母、朋友的影响。父母说稳定的工作好,自己就呆在体制不出来;客户说今晚你陪我喝酒打牌,明天就和你公司签合同,所以自己就被喝成了“三高”人士;朋友说传统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了,再努力也就那么样了,所以你就不努力不折腾了。
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真的不好说,但你内心如果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就能越清晰、具体的想象出自己未来的样子,也就越能爱上自己未来的样子,让自己理想的未来样子变成真实的自己就会成为你的刚需。
你问我的刚需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自己的成长!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