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暑假

作者: 极旦仔 | 来源:发表于2017-07-28 11:51 被阅读0次


    1

    去年这个时候,我正好跟着一个夏令营做兼职摄影师,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这个夏令营是请剑桥的学生过来和广州的中小学生交流学习,俩星期收费上万,还要层层筛选。

    一时间,报名者甚众,前来送钱者络绎不绝,那位管理报名的老师跟我说,给家长们打电话回微信都快回到神经衰弱了。

    夏令营本没有什么好评论的,有意思的正是那些家长。

    开营仪式上,我在看台为他们拍合照,听到几个家长在聊和花费有关的话题。

    一家长A言,娃嚷嚷着要来,可这个营开销不小哦,一下子一万多,咱们家又得缩衣节食好长一段时间了。

    旁边一家长B接话,钱多少无所谓啊,重要的是想让他多见识见识,有收获就好了。

    那家长A叹了口气,唉,说是这样的,再怎么见识也比不上你们家那个哇。他没出过国,我们也想能给他多好就给他多好啊。

    诶,你说养一个孩子也真是开销挺大的。上一个暑假带他去美国游学,一个星期下来就是好几万,可是他也确实带了不少东西回来呢。值得,就很好了。

    说罢,家长B神采奕奕,几乎是用一种不太看得起的语气,又说:

    不光是游学啊,其他方面也总得锻炼锻炼他吧,钢琴要考级,校内课程要提高,大家都在报学而思,你不报一个怎么行?赶紧吧,我劝你们家也报一个,别就这样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话音落下,气氛一度尴尬好长时间,家长A沉默着思考着什么。我分明从她一开始看着她孩子自豪和兴奋的脸上,看到了黯淡的眼神。


    2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我在夏令营实习之前,我鲜有听闻,原来学生的暑假还有这种操作。

    什么操作?烧钱。

    我会想起过去十二年的每个暑假,我都在做什么。

    暑假是拿来追赶他人的么?

    好像只有高三才有这样的紧迫感。

    暑假是一定要出国开阔眼界的么?

    好像只有那些有条件的才有机会。

    初中时,班里有一些同学属于高层阶级,每到暑假必出国游学,欧美那是常去之处,日本韩国也有涉足,至于澳洲,那就是去旅个游就回来。

    一开学,他就跟我们神采奕奕地分享出去游玩的事情,还拿出照片、零食和特产,一同分享来自异国的风情和味道。

    不过我从未清楚过这样的成本究竟有多高。我想到,我的暑假尚不能和他们的暑假相提并论,出去游玩,足迹的范围也不过是在中原地带画了个半径不超过500公里小圈,乘坐的交通工具总是又缓慢又晚点的火车。

    那些有条件的在上昂贵而优质的外教班,我在家里对着暑假作业抓耳挠腮。

    他们喜欢出没于环境更好的室内游泳场,请最好的私教,我只能去如同下饺子的露天泳池。

    他们下象棋,是在某某兴趣班里,空调软席,眉头紧锁,有专业的导师指点博弈,我们下棋,是在路边的树荫下,席地而坐,“将军”一声喝彩,神采奕奕,一旁的小伙伴拍手叫好。

    暑假的差距,未能相提并论。

    还没来得及羡慕朋友圈里各种异国风情,又于昨日听闻: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文中讲述,在广州,一个暑假包括游学、各类补习班、还要请游泳教练,算下来总共三万五,看了看自己,月薪三万,遂得结论: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一时间转发者评论者惊起,纷纷感慨,时代在改变,环境在改变,我们不能输给别人。


    3

    吐槽文章阅罢,似乎觉得自己回到了一年以前,那个旁听家长对话的那个早晨。我问母亲:为什么会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烧钱,缩衣节食都要给予?

    我以为,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结果其答曰:都很怕输,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赢。

    遂拙劣地效仿,别人都在做的事情,自己家的也一定要做,因为那是环境的趋势,你不做,那你一定是被别人甩在后面。不甘心,不能就这样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我知道,处于一线城市,面对更高层次的人,作为渴望爬升的家长一定会感到焦虑。大城市总是会挂起强烈的竞争之风,看着别人的行为,你追我赶,生怕落后。

    所以各种兴趣班、游学项目、补习班,别人家的孩子要上的,你也一定要去。因为面对阶层的差异,思维会不断固化,理所当然地认为,要提升自我要追赶别人,就要做和高阶层的家庭一样的事情,因此烧钱成了暑假的代名词。

    我不知道阶级上升的大门有没有关上,我只知道生活的大门永远对每个人敞开。

    只不过,前几天,北京有2000万芸芸众生,被判了死刑:你们都在假装生活。

    4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火,是因为戳中了在一线城市奋斗的中产的软肋,房子,学位,资产,这些奋斗者们仰望所不能及的东西,一摆出来就发现自己原来一无所有。

    遂随着作者的思路,自己判自己为:没有生活,假装生活。

    此话一出,就引起轩然大波。哀嚎、感叹、羡慕,以为觉悟:原来,那些在北京四环范围内拥有五套房子的老北京,才真正拥有生活。

    于是焦虑,还是要仰望着拥有五套房的老炮儿,还是想过上和他们一样的生活,又自己能力有限,格局狭窄,上升的渠道早已关上。因为只有阶级的提升才能带来所谓的真正的生活。

    我以为,有一种无知,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评价别人,和站在别人的角度评价自己。

    生活的多样性就存在于此。

    活着当然不意味着暑假终日躺在床上刷微博,生活的高度取决于是否充实和满足,这与拥有几套房子关系不大。

    反过来看,如果暑假意味着昂贵的开销、高端的课程和优质的补习班,如果这样才意味着不会落后于社会的河流,那我可能假装过了十几年的暑假。

    事实上,中产阶级自有中产阶级的过法,每种过法都有其挖掘不尽的价值和可能性。

    你可以出国游学,重金享受,我也可以在中原大地上跋山涉水,吃住简朴,本质上都是体验旅途,思考人生。

    你可以上几千块的补习班,遨游题目的海洋,我也可以手执一卷,闲来素读。前者是看得见的分数的提升,后者是看不见的素养的提升。

    你可以去更好更昂贵的室内恒温泳池请游泳私教课程,和厉害的人劈波逐浪,我也可以自娱自乐,享受夏日清凉。本质上,都是在锻炼身体。

    假装生活,更像是在鄙视链的顶端,嘲笑着经济水平不如自己的人。

    难道后者这就是在浪费暑假,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愈拉愈大么?

    烧钱的时候,未曾想过如何提升能力,充电人生?还是说更加害怕的是被鄙视和冷落呢?


    5

    因为害怕以后不能在北京买到五套房,所以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疯狂,每个人都想现在鄙视链的顶端。

    这种疯狂和无知可以被利用,被操控,被玩弄。

    《没有起跑线》里,面对这种焦虑,孩子的父亲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花了是不是真的有用呢,会不会是那些机构制造的一场闹剧呢。”

    归根结底,还是TVB那一句最经典的台词说得好。

    “做人嘛,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心。”

    有条件者,量入为出。钱用在刀刃上,你高兴我高兴他也高兴,就完全没有抱怨的必要。

    暑假有没有用,取决于生活的质量,心情愉悦的程度,对心灵涵养和能力的滋润程度。

    这需要对生活认知的把握,和不浮不躁的心态,去抓住教育本质的问题,能力上去了,无异于弯道超车。

    如果付出之余,还要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暑假,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环境的愤懑和优越感,那无异于用钱来秀优越感,弥补内心的空虚。

    说白了,那种怕输的消费,多了一层强迫和紧张的意义的时候,我只能从中看到懦弱。

    -END-

    文/鸡蛋仔

    图/《菊次郎的夏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有暑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mz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