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亡

作者: 赵良泽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3:12 被阅读0次

论死亡

想写这个主题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彻底自由的时间和彻底平静的心境。只要写好死亡,就能导好人生。只要熟识死亡,就能认清生命。

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有没有发觉: 这个世界,人,真多。单单这个城市,已经不计其数,更不要说整个国家和整个地球。

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2017年中国人口已达14亿,居世界首位。

去年到泰国旅游,才发现: 中国人,何其多!——跟没有出国一样!简直是另一个中国!

当你置身于熙熙攘攘的步行街时,你会发觉: 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的默默无闻!在这些来来往往的行人中,你认识的,有几个?一个都没有!这是你自己的城市啊!在你自己的家乡,认识你的,又有几个?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总共认识多少人?又被多少人所认识?

我们的人际圈,一开始是从自家开始,然后一直往外延伸,由邻到里,到村,然后是镇,然后是市,省,国,最后是全世界(当然,这个境界的,比较少)。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国家,有的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省,有的,甚至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市。

当你看着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中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时,有没有发觉: 自己好像一个局外人?这个世界,好像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城市,人们不知道在忙什么,个个埋头埋脑,神情呆滞,走路,吃饭,工作,睡觉,谈笑,读书,购物,看病,研究……有多少人会抽身象外,反观社会,反观世界,反观自己?

假如,这个城市,某个角落,有一个人死了,这个世界,会受影响吗?不会。一切如常。人们依然我行我素,忙忙碌碌。没有人会关心,谁死了。假如那个人,是自己的亲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人,固有一死。但是,假如这个人,死于谋杀,那么,非亲非故的人,也会关心,关注。例如,警察;例如,记者;以及,八婆和八公。假如这个人,死于人们眼前的车祸,那么,车祸周围的人们,会有一点影响,至少,在这条路经过的人们——死者的非亲人,也会被影响——虽然影响不大,但也有关联。但,人们并不关心,死的是谁。电视可能会报道,报纸可能会提及,朋友圈可能会刷屏,但,没有人会关心,死的人,是谁。

我们皆如沧海一粟。不管在地球空间里,还是历史时间内。在茫茫宇宙中,我们非常虚无,什么也不是,连尘都不如。我们的生命(存在),仿佛一粒微乎其微的小光点,微弱地闪了一下,就消失。就算在人类聚居的地球,我们的出现,也没有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除了极个别的非凡者——可能占亿分之一);我们的离开,也没有给这个世界造成什么损失。地球一直在转动,不会因为里面任何一个人而有丝毫改变,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那,我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不知道。但肯定有意义。因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难道你甘心,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在无垠宇宙的时空中,“闪”一下就算?

我们的能力有限,并不代表我们无所作为。

我们改变不了宇宙,改变不了地球——也没有人能够改变,但至少,我们能够改变由一个个人类组成的社会或者自己所在的国家。甚至,我们哪怕只改变身边的几个人,自己的人生,也值了——也总算没有白过。

然而,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会这样想?不到亿分之一吧?

那么,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得过且过,或者,为钱奔波。

或许,有些人曾经想过改变世界,或者,改变家乡,但是,遭遇(环境),改变了他(她)。于是,坚持改变人类,以为人类谋福利为奋斗目标的,所剩无几——我还未悲观到觉得完全没有。

有些人,通过发挥自己的才能或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而顽强拼搏,最终不小心改变了世界或者为人类创造了福利,也算是功德完满——不枉此生。

但是,在全人类中,不管是迫于无奈还是心甘情愿,默默无闻、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的,还是占了绝大部分。我很希望改变这个现状,也希望有志同道合者能够一同参与。还是那句话,能力有限,不代表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天赋能力)。哪怕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就算不是直接的,但起码在间接上,也起到帮助作用。

OK。就算人们愿意为人们作出贡献,但,事情总是不会这么一帆风顺——这也算是一种社会定律。影响因素是什么?首先是钱。毕竟,这是一个金钱(资本)社会。没钱,万万不能。此外,是权。毕竟,有权才有势,有势才有力,有力才有用,有用才有效。还有,利。有利,万事通。当然,能够令影响力迅速扩大的,是名。有名,事事顺利,左右逢源。最后,成就一切事业(智慧或财富)的基础,是健康。前提是,生命!

没有健康,或者,没有生命,一切都是浮云,如过眼云烟。或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不是健健康康吗?或者,我们离死亡还远呢!

请注意!健康不是必然的。死亡,也不是偶然的。

生老病死,大家都明白,也接受。但是,有多少人清楚和谨记: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上天可能会突然间跟你开个玩笑,或者,命运,会突然跟你翻脸。那时,你准备好了吗?或者,你有没有过这方面(大病或死亡)的心理准备?

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虽然这是古人的迷信说法,但却讲明一个道理: 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能够一生平平安安,正如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能够一生顺顺利利。人生无常,处之泰然。

谁会想过死?谁会思考过死亡?

高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生死两安》,非常震撼,至今仍“心有余悸”,不敢再看,里面讲到安乐死。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直面死亡的真相。从那时起,我的世界变得非常虚无,我的人生也变得非常缥缈。后来,又因家道中落,感情失意,理想破灭,求职无门,一度一蹶不振,生不如死,如行尸走肉,心灰意冷,差点就与世长辞。在准备到远方让自己自生自灭时,突然觉得人间尚有温暖和美丽——感谢重庆的人民,让我脱胎换骨。(他们是多么的热情!女孩是多么的漂亮!我一直想写一本小说,记录我在重庆平平凡凡又不可思议的故事)我一直活如浮萍,唯一能够令我没有沉下河底的,是家人和挚友的鼓励,当然,也有文学和哲学的帮助。后来,李小龙和尼采让我变成超人,无坚不摧,无畏无惧。再后来奥修、庄子和老子,令我活着如不在,如非我,如空气——恍如神仙——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直至现在。直至旧年圣诞,我才明确自己的方向——真正选择自己想做的和早就应该做的职业——写手。——这个选择,足足耽误了将近16年!16年!人生有多少个16年!那16年,刚好是我的黄金时期!但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者,上天自有安排。但愿如此。但愿未迟。但愿晚终。

当你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时,你的人生才正式步入正轨——你的人生才与世界接轨——你的能量才开始给世界带来动力。越往后,越伟大。

但是,在没有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自己的价值还未充分体现时,千万别——死。

死,由不得我们控制。正如,生,由不得我们决定。

地球每年死亡总数:5820万。平均死亡数据:每秒1.85人;每分钟111人;每小时6640人;每天159000人。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数大约890万人,其中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320万!!平均每天8767人死于意外事故,平均每分钟6个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约20万人,死于医疗事故约20万人,死于尘肺病约5000人,死于结核病约13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约10万人,死于装修污染11.1万人,死于工伤事故约13万人,死于触电约8000人,死于火灾约2300人,死于死刑近1万人,死于谋杀近7万人,死于农药中毒约1万人,死于食物中毒数万人,死于过劳60万人,死于大气污染38.5万人。

1982~2010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

农村损伤死亡率是城市的两倍,男性损伤死亡率为女性的两倍。

记住: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因为人生苦短,所以要珍惜眼前。因为人生无奈,所以要把握现在。因为人生如梦,所以要享受此刻。

各位,好好活下去,并且,要活的精彩!

祝身体健康!

2018.4.5.上午(恰好今天是清明节,呵呵)

相关文章

  • 论死亡

    想写这个主题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彻底自由的时间和彻底平静的心境。只要写好死亡,就能导好人生。只要熟识死亡,就能认清生...

  • 论死亡

    论死亡 想写这个主题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彻底自由的时间和彻底平静的心境。只要写好死亡,就能导好人生。只要熟识死亡,就...

  • 论死亡

    我把人类死亡的认知和感受分成了四个阶段。 1.“只知生不知死” 初为人类年幼的我们,大概和动物一样,不...

  • 死亡论

    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现在想想,这句话还真是有问题,死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气...

  • 论死亡

    打小就对身边的丧事儿特别“感兴趣”,小时候看见很多人围着一个木棺在那里哭天丧地,周围人还在那里敲锣打鼓的时候,我就...

  • 论死亡

    文/ 式微 吃喝拉撒睡,五个字就概括了生的全部事情。 死亡是一个过程,在没意识到之前,我以为那就是一瞬间的...

  • 论死亡

    最近小云经常想起死这个词儿,不知道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还是家庭带给她的压力。 父亲已经离世大半年了,母亲也陷入了老年...

  • 论死亡

    相信大家对死亡这个词并不陌生,或多或少都听说过或者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过,但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忌讳谈论这个问题,就中国...

  • 论死亡

    > 近日,参加一位朋友父亲的去世仪式,朋友父亲以高寿走完了一生。爆竹声中,突然想到自己,大人送完以后,接下来不就要...

  • 论死亡

    原谅我这么沉重的一个开头。可能这个话题是大家都不愿意有所触碰的。但是它确实发生着,也确实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归宿。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or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