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导入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目的性。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服务。这是衡量导入成功与否的最根本的尺度,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提问,不要使导入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针对性。课堂导入要根据教学实际针对性地设计,导入设计要与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认识水平设计导入。
(3)时效性。教师要适时对导入内容进行调整,结合生活实际和热点话题,与时俱进,充实教学内容。
(4)形象性。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求导入能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更应该使导入给学生一些生动的具体形象,为下一步思维活动提供素材。
(5)艺术性。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避免生硬的语言导入;内容要丰富多样,充分利用各种表现形式。
(6)启发性。问题的设置、过渡与衔接要具备逻辑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给学生思维上创造矛盾冲突,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教学内容。
(7)适度性。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把新旧知识联结起来,引出新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导入的“度”。课堂导入应尽量做到简练省时,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导入新课,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