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除掉鳌拜以后,朝廷里面一些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的皇帝的厉害,典型的杀鸡骇猴,只让让这些大臣们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可是,康熙帝内心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南方的三个藩王。说句实话,康熙帝不是他们的对手,如果不是吴三桂病逝,造成三藩内部分裂,康熙帝是无法完成西南部分的统一的。
这三位藩王就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个是尚可喜,一个是耿仲明。吴三桂本来想玩借刀杀人的游戏,结果是刀称王称霸了。由于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有功,清廷便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府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三藩之中,数吴三桂的势力最大。
康熙帝知道想要统一政令,三藩是最大的障碍,一定要找到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他找来大臣们商议撤藩,可是大臣们都怕撤藩会引起反叛,都有顾虑。
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狼之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要反。不如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自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的开国功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藩,这不是捋老虎的胡须吗?反,咱要反!
吴三桂在西南地区势力特别大,毕竟已经经营了几十年。一开始,叛军打得特别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很广东的尚之信(尚可喜的儿子)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反叛,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的撑腰,也反了。历史上称这件事为三藩之乱。
康熙帝也并没有吓到,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三桂;一面稳住尚之信、耿精忠,停止撤他们的藩王称号,这两个墙头草一看形势不利,又投降了。
吴三桂开始打了一阵子后,力量渐渐削弱,处境非常孤立,他自知自己过几天回天乏力,连悔带恨,生了一场大病死了。
清军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正当朝廷庆贺平定了叛乱告捷的时候,在我国东北部的边境又传来沙皇侵犯边境的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