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康熙帝削藩

康熙帝削藩

作者: liqiang2020 | 来源:发表于2023-03-14 18:57 被阅读0次

  康熙帝除掉鳌拜以后,朝廷里面一些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的皇帝的厉害,典型的杀鸡骇猴,只让让这些大臣们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可是,康熙帝内心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南方的三个藩王。说句实话,康熙帝不是他们的对手,如果不是吴三桂病逝,造成三藩内部分裂,康熙帝是无法完成西南部分的统一的。

  这三位藩王就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个是尚可喜,一个是耿仲明。吴三桂本来想玩借刀杀人的游戏,结果是刀称王称霸了。由于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有功,清廷便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府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三藩之中,数吴三桂的势力最大。

  康熙帝知道想要统一政令,三藩是最大的障碍,一定要找到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他找来大臣们商议撤藩,可是大臣们都怕撤藩会引起反叛,都有顾虑。

  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狼之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要反。不如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自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的开国功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藩,这不是捋老虎的胡须吗?反,咱要反!

  吴三桂在西南地区势力特别大,毕竟已经经营了几十年。一开始,叛军打得特别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很广东的尚之信(尚可喜的儿子)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反叛,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的撑腰,也反了。历史上称这件事为三藩之乱。

  康熙帝也并没有吓到,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三桂;一面稳住尚之信、耿精忠,停止撤他们的藩王称号,这两个墙头草一看形势不利,又投降了。

    吴三桂开始打了一阵子后,力量渐渐削弱,处境非常孤立,他自知自己过几天回天乏力,连悔带恨,生了一场大病死了。

  清军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正当朝廷庆贺平定了叛乱告捷的时候,在我国东北部的边境又传来沙皇侵犯边境的消息。

相关文章

  •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清朝康熙帝削“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镇福建。其中以...

  • 纸上谈兵害了他

    晁错是汉景帝时大臣,一心补缀乾坤,景帝面前大谈特谈削藩,即‘削亦反,不削亦反’,景帝同意了削藩。晁错吃柿子捡...

  • 晁错削藩

    自古至今的仁人志士,总是陆续地命丧于君主无情的屠刀之下。如秦国的商鞅、汉代的晁错、明朝的于谦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 削藩之祸

    这一个多月以来。 讲了一些明朝的重量级人物 说句实在话, 我所说的那些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真的都是很重要的, 其中有...

  • 晁错削藩

    汉景帝继位后,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治理国家。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挺有才能大家都...

  • 晁错削藩

    晁错,能言善辩,儒法兼备,个性刚烈,《史记》中说他“为人峭直刻深”,汉文帝时任太子家令,辅导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被...

  • 破!

    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鉴于叔叔朱棣势力太大,威胁君权,便想削藩。削藩的消息传到燕京,朱棣装病,在家装疯,以麻痹皇帝。...

  • 读点资治通鉴(53)“大冤种”晁错,削藩失败却削掉了自己的脑袋

    近来在《资治通鉴》读到了晁错,说起这位,最鲜明的标签莫过于汉景帝时期主张“削藩”。 其曾先后向文帝与景帝提出削藩,...

  • 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心理启示:寻找对策学习主父偃而不是晁错

    如果问天下第一阳谋是哪一个?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是汉武帝时期搞的削藩“推恩令”! 削藩是指皇帝削弱诸侯藩王...

  • “九子夺嫡”扰朝局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在位六十一年,其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退沙俄、亲征噶尔丹,尽显雄才大略。此外,康熙帝在位期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熙帝削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sk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