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同时还要度过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真正的挑战。为了测试学生是否比成年人对社会排斥的免疫力更低,研究人员在2010年进行了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
研究者让青少年、年长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一起玩一个电子游戏。在虚拟的线上房间里,参与者是三名玩家之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另外两名玩家实际上是按既定程序玩的自动机器人。一开始,另外两个机器人会把球扔给参与者。其他时候,则会把参与者排除在外,只是互相玩。研究人员随后比较了参与者的想法和感受。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者发现在社交上遭到拒绝让三个群体的人都感到难受。然而,研究也发现,在同伴群体中遭遇排斥会产生下列影响:
1. 青少年、年长的青少年的感受要比成年人的感受差很多。
2. 两类青少年在情绪上的变化要大于成年人。
3. 年轻的青少年忧虑感增幅最大。
4. 年长的青少年通常比成人的自尊心更弱。
相关研究
这项研究的作者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普渡大学,他们认为这一发现“表明青少年对排斥非常敏感”,并指出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即社交焦虑在15岁时达到顶峰”。这种影响在少女身上尤为明显,一项研究发现,她们在青少年时期的自尊心明显下降。
我们现在对青少年大脑的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它的结构和功能与成年人的大脑不同。其他研究认为,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冒险、需要更多睡眠、难以解读情绪、自控力也更差。尽管我们都容易受到同辈压力的影响,但证据表明,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在朋友的陪伴下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人搀不走,鬼搀飞奔!”专指那些没有是非观念、不知好歹的人,对于人们正确的引领、指教不予理会,而与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活闹鬼”一拍即合。也常指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 “人搀不走,鬼搀飞奔!”的现象。
俗语总是蕴藏民间智慧,与上面的研究结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少年相较年长的青少年、成年人面对社会排斥最为敏感。在社会排斥压力之下,不少孩子容易冲动做傻事。
一项来自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普渡大学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排斥非常敏感”,并指出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即社交焦虑在15岁时达到顶峰”。这种影响在少女身上尤为明显,一项研究发现,她们在青少年时期的自尊心明显下降。
校园霸凌社会排斥造成的群体压力形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民间智慧还常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所以,“近朱者赤”不易,“近墨者黑”太快!
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在15岁时达到巅峰,可见“初二现象”也有理论依据。群体压力和心理作用下,往往会做出超出常规的行为,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些校园霸凌行为让人不忍直视!青少年时期也是违法犯罪的高峰期。这一研究结论对家长的最大启示就是时刻关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交友行为。无论是霸凌他人,还是被霸凌者,后果都非常严重。
临床实践中,我目睹了不少这样的个案。N年前,经朋友介绍一个八年级女孩的父母来求助。孩子刚上初一时,第一次期中考试还考了级部第九名。可是初一结束时,这女孩儿就成天逃课,在步行街游荡。有一次,女孩儿父亲的朋友提醒他,说看到他家女孩儿在KTV玩耍。一年时间,这种断崖式坠落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二次,我让女孩儿过来,我才发现女孩儿遭遇了校园霸凌。女孩儿曾试着向父母求助,遗憾的是被她父母忽略了。于是,这女孩儿求助学校的一些小太妹帮忙摆平。一来二往,差异产生吸引,女孩儿就这样和小太妹们混在一起,一年左右的时间人生急转直下。初次接触,女孩儿能和我聊那么多,信任感不错,我本以为是一个好的开端。可是,却莫名其妙脱落了,再也没有和我联系。实在是心疼着急这孩子,我有一次忍不住问我朋友,女孩儿怎么样了?朋友长叹一声说:“女孩儿妈妈查出了癌症,哪有时间顾孩子。”电话这头的我静默,为那女孩揪心,恍惚中挂了电话。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