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睡觉是和一年到头的每天都密切相关的人生大事,关于睡觉的重要性我不用赘述
咱们现在的年轻人,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要早睡吧
但这并不是一篇用种种不良后果来“要胁”大家要早睡的文章
毕竟...我本人也不常早睡
我一直相信这个因果循环啊,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学生时代偷懒不认真看的教科书,终于在现在,还是需要补上,到头来,跑是跑不掉的。
但好在,现在看书,比当初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毕竟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随着人生不同的阶段的发展,思维方式也成长得更高级”,所以有些枯燥的文字,一思考起来,真的很有意思。
﹀
你睡得好吗
每个人身边应该都有不同的睡眠状态的人。
比如,有大脑里似乎有开关,一沾枕头就睡着的,也有习惯性失眠的;
有每天早早的就醒来的,也有不定闹钟一定会睡过头的;
有睡觉很浅,风吹草动都有觉察的,也有雷打不动的;
有每天睡10个小时的,也有只睡4个小时就觉得够了的。
我有朋友晚上十一点还没睡着就说自己失眠,也有朋友每天晚上都三四点睡,第二天也精神倍儿好。
事实上,不考虑个体特殊情况,就一般而言,判断自己的睡眠质量怎么样,其实最重要的是根据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而不是单纯看睡眠时长或入睡时间点早晚。
关于子午觉
传统的中医理论里,认为子午觉很重要,也就是23点之前睡是最好的。但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其实不需要那么严格,毕竟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化。
一种说法是,现在没有真正的黑夜和白天了。按照传统理论,子午觉的说法,是考虑太阳光照对人脑的影响,是自然的节律对身体的影响,因为当年主要是以户外运动为主狩猎、采集什么的。但是现在,虽然白天依旧不懂夜的黑,但是夜晚灯火通明,霓虹彻夜不眠。其实我们的大脑已经无法分辨白天和黑夜了,所以不存在这种严格要求。白天和黑夜的调节,可能只在于关灯的一瞬间。不然经常需要倒时差的人们,怕是别想活了。
另一种有点极端的说法,后面聊关于失眠的时候再细说8。
突然想起之前看的一个有意思的事。
大家知道中世纪的人怎么睡觉吗?
他们一天睡两觉,但不是午觉和晚上,他们不睡午觉。有个俗语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那时候没有电灯,所以每天太阳下山,就上床睡觉。到半夜12点钟起来,起来之后醒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呢,他们可以看书,可以啪啪啪,可以休息,有宗教信仰的可以祷告等等。一个小时以后,再接着睡,睡到早上太阳升起起床。
据说这一个小时,是当时人们最快乐最销魂的一个小时,是一整天中精神的巅峰。
后来有研究者就做这个实验,招来一批志愿者,让他们按照当时的睡觉方式,看看这一个小时是不是有当时文字记录得那么爽。大概两个礼拜,志愿者们就调整过来了,事实证明,那一个小时真的特别放松,特别舒服。因为现代社会压力很大,很多人其实在睡觉中,都不能有一个很放松的状态,这一个小时真的弥足珍贵了。
总之,真的很想试试!
﹀
你真的懂睡觉吗
现在应该大家都知道的,睡觉时候,并不是一闭眼,啪,到天亮一睁眼,就完事儿了,睡觉期间,我们的戏还是很多的。
事情的开始:
是在1952年的时候,有一个叫某某斯基的研究生,他出于好奇,用装置记录他儿子的脑电波和眼球肌肉运动。有一次呢,正监控的时候,他儿子就睡着了。然后他突然发现,睡着的儿子,眼球竟然突然开始运动。他赶紧去看了下,这才意识到,原来人睡觉不仅仅是在同一种状态。这也就是专业术语中的“快速眼动期”。随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才开始正儿八经研究睡觉这件事。
一般来说,睡眠分成五个阶段:
1
入睡期:
也就是闭着眼睛,躺在床上,非常轻松的,准备入睡的这个状态。这时候,意识从清醒开始变沉,思想开始慢慢离开你的身体,思绪开始飘忽,很多艺术家就是在这个时候寻找灵感。这个时期的脑电波就叫α波。冥想的时候,也是α波。这个阶段是非常容易有创新的。一般大概持续10分钟。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就非常主动利用这段时间的这个状态来找寻灵感。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就躺沙发上,给手上拿串钥匙,就开始入睡,脑子开始迷糊着,人快睡着的时候,会慢慢失去对肌肉的控制,或者突然抖一下,然后钥匙就会掉地上,就会发出声音,于是把他从下一个阶段再拉回来。
没有头悬梁锥刺股那么夸张,但他确实在刻意利用这段时间。所以他的作品,很多其实都跟梦有关。
反观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因为大家都压力很大,白天很忙很累很紧张,所以晚上一回家,倒头就睡,其实是略过了这个入睡期,直接从清醒状态到深睡状态,大脑里没有α波,其实会导致情绪上更加焦虑,并且会影响创新能力。
所以有些音乐被命名为α波音乐,帮助我们产生α波,减缓压力,想像力、创造力与灵感便也会源源不断的涌出,对于事物的判断力、理解力都会大幅提升,同时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
日常觉得焦虑的可以试试听一听。具体曲目啊特征啊,感兴趣的盆友度娘“阿尔法波音乐”可以多了解一下。
2
浅睡期:
继续身体更加放松,呼吸和心跳都更加缓慢,这时身体有个重要特点,就是你的体温开始下降了,眼睛动得也很慢了,脑袋里面出现的波叫θ波,有点像我们通常说的打瞌睡的状态。这时候,如果旁人把你叫醒,一是你可能觉得自己有点冷,二是你可能不会承认自己睡着了,会说“我没睡着”,或者就说自己只是稍微眯了一会。这个阶段一般大概会持续20分钟。
3
中睡期:
这时候比之前,更加脱离对外界的觉知了,但还没有到毫无意识。这时候脑电波被命名为“睡眠锭”或者“睡眠梭”,就是纺织时候的梭子那种,duang的一下高,duang的一下又低,这时候大脑处于睡觉和觉醒的界限。为什么大脑运动会突然一下高又一下低的这么颠簸,正是它在做最后的挣扎,它可能其实不想睡。这种挣扎会持续30-45分钟,随后就会进入对身体最有益处,最宝贵的一个睡眠阶段,深睡期。
4
深睡期:
这个阶段是核心睡眠,是对健康最有好处的,这时候脑波是δ波(Delta,数学里常见的Δ)。这个阶段的呼吸、氧气消耗、血压等,都会降到一整天的最低点,对外界几乎毫无意识,也不容易被叫醒,大概会持续45min。一般我们说失眠,失的就是这个深睡期。
快速眼动期
接下来就进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阶段,快速眼动期,也就是有梦睡眠期。这时候脑电波,变得跟清醒的时候很像,代表意识已经在活跃,但人还没醒,这就是做梦。心率血压呼吸都恢复清醒状态。
这个时期有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帮助我们处理和保存一些接收到的新的信息,对记忆很好。所以为啥婴儿、儿童睡眠时间长而且快速眼动期也长,因为所有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记忆任务量非常大了。
很多人说自己晚上不做梦,其实都不是真的。
其实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不然在快速眼动期,请你的枕边人把你叫醒试试。(如果没有枕边人,那就无所谓了哈哈,做没做梦谁管你呢)
眼球的快速移动,就是做梦的信号,当眼球在快速眼动期快速游移的时候,身体其他部分的随意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意识的控制)是动弹不得的,实际上是被麻痹的,这个叫睡眠麻痹。
有种特殊情况,当你在快速眼动期,意识正飘啊飘,正随意在意识空间闲逛,结果突然受到外界刺激,就把意识拉回现实来了。但由于睡眠麻痹的原因,你的身体还没有接收到你的大脑已经云游天下后回归现实的信号,所以你还不能控制你的身体,这就是俗称的“鬼压床”。
在“鬼压床”这种特殊情况下,半梦半醒间,可能会出现某些幻觉,叫睡眠幻觉,有意思的比如“淫妖”或“梦淫妖”。
《天龙八部》里,天山童姥每天“撮合”虚竹和银川公主(也就是虚竹的梦姑)在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冰窖里啪啪啪,使虚竹破戒,涉足俗世。很羞耻,但这就是混淆幻觉和真实的案例。
“男淫妖”是Incubus,梁启超在《远东英汉大辞典》对其的解释是:压在女熟睡者身上的的男恶魔,而另一个单词Succubus,则是:男人睡梦中与其性交之女妖。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一个挺早以前的美剧,《X档案》,里面那个FBI的局长就是被一个女淫妖缠身哈哈。
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压在人身上的”鬼“,代表的是在心里的不好的那些东西,忧伤的情绪之类的。所以如果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尝试在梦里用温和的态度跟这些”鬼“和解,不去惧怕和躲避,那可能会在潜意识中获取到某种正能量,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一个好的结局。
说起这个“淫妖”的事情,我突然想到,有一些男性啊,有勃起障碍。
我不是要开车啊,我是跟大家探讨下科学。
这个勃起障碍分生理的和心理的,有的男的就是跟自己媳妇儿就是不行,但是对着别的女人,那完全没问题,可嗨了那种。
那怎么来发现这个人,是真障碍还是看人呢。有的人吧,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是什么情况,他可能跟老婆这儿不行,就觉得自己生了病,毕竟可能也没有跟外面的人试过,我们也不接受通过这种行为来检测啊,那怎么办呢?
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看男性在快速眼动期的时候,会不会正常勃起。如果可以的话,那就说明,正常性生活中的不能勃起其实是男性的心理造成的,那就可能夫妻双方感情吧或许有一些问题了,或者是不是怕老婆啊,是不是一看见老婆就软了之类的,总之需要从双方来找下根本原因好吗。
好了,回到睡眠过程...
眼动期结束后,这个睡眠的第一轮,就算是结束了,一翻身就会回到第二或者第三个阶段再来一遍。正常的话,对于睡眠状况比较好的人,一个晚上,这整个过程会有4-6轮,失眠者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熟睡期和睡眠眼动期都非常重要,如果不让一个人睡,或者剥夺一个人眼动期,会让人在第二天特别疲惫,特别容易生气,然后第二天正常入睡后,ta会在第二天花更多时间做梦,要补偿回来。通常说的睡眠轻的人,也是快速眼动期时间很短,他们容易在白天看起来,很紧张。
还有研究者拿可怜的小白鼠做实验,不让小白鼠睡觉,大概只用2-3周,它们就凉凉了;如果是让它们睡觉,但是剥夺它们的快速眼动期,寿命大概也只有5周。
所以,如果一个人有梦,一定要让她做梦,结果无非是梦想的实现或破灭,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剥夺,我相信梦想不是屁,不是憋一憋就没有了,它会被压抑在心底,如果无法做为正道上的巨大推动力,那么它成为走向“邪途”的黑暗力量。
﹀
你失眠过吗
讲真,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失眠的时代。但我不想传递那些精神上的负能量,所以还是用科学说话吧。
除去情绪因素的影响、客观环境的打扰,有一种比较客观又极端的说法是:因为我们常年待在室内,对长期在室内的现代人的的大脑来说,其实我们一整天都处于黑夜的。
光照强度有个很文艺的单位,是烛光(candela)。一个阳光充足的房间,亮度也只有500烛光。但清晨的室外,有2500烛光;中午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相当于10万烛光,这跟室内的500烛光,是没法比的。
所以,我们常年在室内,大脑可能就会一直觉得,我们处在黑夜之中。
所以,冬天的北半球失眠情况很严重,而我们呢,失眠情况又比热带地区严重。这些都是光照的神奇影响。
失眠类型通常分成三种:
1、入睡困难——就是躺床上睡不着,睡不着的时长有不同的标准,有的说30分钟,有的说75分钟,但是我觉得,这个还是看自己感受吧;
2、睡眠维持困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早醒,醒了以后就不太容易再次入睡的;
3、睡眠质量差——大部分都是浅睡眠,深睡和眼动睡眠很少。
从情绪方面问题说:焦虑导致晚睡,抑郁导致早醒。有太多事情没有解决,就会导致睡前神经紧张;而抑郁呢,抑郁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想活嘛,所以他们通常会早醒,对于又要开始新的一天,感到惶恐,反倒临睡的时候,他们情绪比较好,哎呀终于又过了一天如释重负的感觉。
所以,前面说到,光照有神奇作用,所以失眠是可以通过晒太阳调节的,治疗失眠有一种方法叫光照法。
如何通过晒太阳调节,这也是有讲究。因为有不同的失眠类型,如果是晚上入睡困难的,应该去晒早上的太阳;如果早醒的,就下午去晒。
但看到这儿,想到成都的天气,我就真的想哭好吗!
那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调节吗?我又查了,那就是——让自己醒着的时候,体温波动变大。
久坐的人们,体温变化就很小,然后好吧,没有太阳,真的只能靠运动了。
所谓运动使人睡得好,并不仅仅是经络的疏通和能量的消耗,而是运动时候,体温会上升,增加了体温变化。而且其实运动也有讲究,最好是白天运动,傍晚是最好的,因为运动完以后的5-6小时,体温会急剧下降,下降的时候就是睡觉的好时候。
其实,关于失眠,我想说的是,多数情况下,失眠其实只是其他问题的信号,千万不要因为失眠而焦虑,造成恶性循环。而要去看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从无效焦虑转化为有效焦虑。
怀疑论者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对任何事情下定论,包括失眠也是,并非完全是坏事。
其实很多伟人都失眠,但是失眠好像也并没有影响他们干大事。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就是发现雷电是电,发明了避雷针的那位物理学家外交家,他也是常失眠,所以有他自己解决这个事情的方法,就是得床单和被单的温度特别低。确实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人睡着的时候,就是一天中体温最低的时候,所以卧室温度太高,其实会不太好睡。
牛顿也会失眠。牛顿有很严重的抑郁情绪,所以导致失眠。
爱迪生也失眠,他是夜晚没法正常睡觉,只能靠白天打盹儿来缓解。
还有狄更生,他是因为可能有点强迫症,他认为他的床的位置和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比如床一定要朝北...
划下重点
1、如果第二天精神不受影响,别受所谓“子午觉”的困扰,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
2、“鬼压床”不可怕,尝试与“鬼”握手言和;
3、别剥夺任何人做梦的权力,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
4、失眠不可怕,可调节,可享受,别让任何事成为你睡觉的困扰,包括睡觉本身。
总之,希望你们和我一样热爱睡觉啊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