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礼仁为美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06:00 被阅读0次

本章开始品读论语第四篇的“里仁篇”。

在上章品读了“礼崩乐坏”,讲解了八佾篇的核心内容。

在八佾篇,孔子主要提及了与高官贵族相关的礼法问题,提出了他们对礼法的不合规之处。

孔子感慨当今社会的“礼崩乐坏”,原有的西周礼仪秩序正在急剧瓦解。

孔子对这样的现状极度不满,他把西周社会制度当作政治蓝图,因此竭力弘扬周礼,严厉抨击各统治阶层违背周礼的举动,力图通过周礼的恢复重建等级分明的稳定秩序。

八佾篇从一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势,也反映了孔子关于礼乐的态度。

紧接着的是论语的第四篇“礼仁篇”,这篇一开始就集中在“仁”的话题上。

孔子认为仁是礼乐得以实施的根本,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人的哲学思考,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孔子社会理想与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

第一章写道: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认为,居处在有仁爱的邻居乡里中才是最美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一个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环境的影响也是我最多强调的重要问题。如果能改变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就千万别想着能靠意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就如天天待在赌博的环境,结交的吃喝嫖赌的朋友,觉得这样还可以保持不被影响,还能做好自己,保持自律,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人是环境的产物,所处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一切代价三次搬家,最终选取了一个具有仁义风俗的地方安定下来。

如果邻居是不讲究仁义道德的人,偷抢成性,为非作歹,日子怎么能安稳得了呢?

反之,邻居是仁义之人,道德修养良好,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所以一个人所待的环境和所结交的朋友对自身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问题。

除了选择环境,自身的修养更为重要。有一句话说:“如果不会游泳,不管怎么换游泳池,也是学不会游泳”。

就如第二章所述: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第一句说道:“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的境地,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的境地。

在之前文章中写道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是不会懂得遵循礼仪的,更不会懂得音乐。

所谓“仁”,就是人要有仁爱之心。“礼”是人外在的行为规范,是对社会秩序的规范性规定。

与这里的道理是一样。

不仁之人面对贫穷,不能处之泰然,没法长时间忍受物质的匮乏,时间久了必然为非作歹为所欲为。

不仁之人面对安乐享受,也不能戒骄戒躁,没法长时间做到安分守己,日子一久便奢侈淫逸扰乱社会。

所以一个自身修养不够的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都会有不安于现状的躁动心,无法真正过好当下的生活。

第二句说道:“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认为有仁德的人是懂得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认识到仁对自己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所以仁者会安于仁,智者会行仁。

当今时代,应该做到内外兼修。只有具备了仁德之心,才不会失意时怨天尤人,得意时得意忘形。

可见具备仁德就是智慧的表现,更是美好的状态。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解读‖礼仁为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xb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