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部宫斗剧,都离不开人物的黑化。《美人心计》里的聂慎儿,《宫心计》里的姚金铃,《甄嬛传》里的安陵容。看过这些电视剧的观众不难发现,这些角色黑化前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黑化前后性情差异巨大,黑化前,她们温婉善良,黑化后,她们心狠手辣。大体上的黑化,一般都是从善良到狠毒的转变,这样的转变通常会让看官们意想不到。
而《如懿传》里阿箬的黑化,便不算意外,她本就不善良,她的黑化,无非就是从有点坏到更坏的转变。从口无遮拦到仗势欺人再到不安分守己,她的一言一行就决定了她以后必然会走上黑化之路,以致最后卖主求荣,我们来看阿箬是如何一步步走上黑化之路的?(本篇文章是根据原著写的,有些情节与电视剧略微有差别)

1. 不懂察言观色,失了主子器重
《如懿传》里,如懿的陪嫁侍女阿箬刚出场时,就暴露了她不懂察言观色的毛病。
先帝驾崩后,新帝一登基,王府里的妻妾格格都成了妃嫔,在名分未定下来前,身份还是侧福晋的如懿刚从殿中哭完灵回来,阿箬不顾当前形势,张嘴就拍起了如懿的马屁。
先是拉出其他妻妾来做对比,大谈如懿如何受皇上宠爱。然后再一一把那些妻妾的身家背景及地位拉出来逐个比对,借以抬高如懿。连同在一旁伺候的婢女惢心都提醒她不要再说了,她还不自知,完全没有觉察到如懿脸色的改变,又继续自行揣测如懿将来的名分,说不是被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就是贵妃,直到喜形于色被如懿当面训斥,她才意识到主子生了大气。
后来六宫册封位分的旨意下来了,如懿仅被封为娴妃,并且被分配到偏僻破败的延禧宫。如懿为此烦乱不堪,好不容易说服自己看开了,没想到阿箬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不但不加以宽慰,反而拿豪华的承乾宫翊坤宫来做对比,把延禧宫贬得一文不值,让主子愈加难受。几次三番下来,如懿逐渐对她心存芥蒂,便不许她再在殿内伺候。
在主子身边伺候,阿箬不看主子脸色,一味凭自己感觉来说话,只会让主子觉得她不够机敏,不再委已她重任。所以她近前伺候的差事被惢心替代,她被打发到殿外伺候。阿箬由于不懂得察言观色,失了主子器重,继而心生不满,为她黑化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2. 说话不经过大脑、口无遮拦,失了主子欢心
阿箬不仅不懂得察言观色,说话还不经过大脑,口无遮拦。
如懿去给皇后请安的路上遇见了惠贵妃,惠贵妃打量了如懿一番,接下来她与阿箬之间便有了这样的对话。
惠贵妃:几日不见娴妃,气色越发好了。是不是皇上昨儿歇在你那儿,所以人逢喜事精神爽?
阿箬:皇上来也是常有的事,这也能算喜事么?
惠贵妃:也是本宫浑忘了,昨儿皇上仿佛是歇在永和宫,本宫还以为妹妹那儿春色长驻,一日也不落下呢。
惠贵妃一向嫉妒如懿恩宠不断,明里暗里总喜欢跟她抬杠。明知皇上头晚宿在玫贵人的永和宫,却还故意这样问,显然是为了挖苦如懿,让如懿难堪。如懿若在意她说的话,反而是中了她的计,好让她看笑话。这个时候,不予理会才是对她最好的反击,自己不在意别人反倒不能说什么。
而阿箬却看不明白这其中道理,逞一时口舌之快,以为这样说就可以去堵惠贵妃的嘴,没想到正中惠贵妃的下怀,让她借机嘲讽了一番。等惠贵妃走后,阿箬又被如懿训斥了一番,并告诫她若再这般逞口舌之快,便不要再和她出来!
阿箬说话不经大脑口无遮拦,让主子气恼至极,以致如懿不愿再带她出来。阿箬失去了主子的欢心,为她黑化埋下了第二个伏笔。

3. 仗势欺人、尖酸刻薄,失了主子信任
要说阿箬有多仗势欺人跟尖酸刻薄,惢心跟莲心那可是深有体会,也深受其害。
对惢心,是仗势欺人。
惢心跟阿箬同是伺候如懿的贴身宫女,不同之处便是阿箬是如懿的陪嫁侍女,而惢心是从王府里才开始伺候的,论时日,阿箬比惢心资历更老。阿箬仗着是如懿的陪嫁侍女,自视高人一等,总是欺负惢心。
有一次如懿在姑母的事情上只问了惢心,没问阿箬,她心里便十分不痛快。待离开如懿后,阿箬把气撒在惢心身上,故意把惢心往甬道上挤,惢心的脸都差点被花枝伤到了。
接着阿箬又霸占了惢心的衣服,那是内务府孝敬给她俩的衣服,她连惢心的一块儿占了去。
阿箬的阿玛放了外官,如懿替她高兴,说以后要风风光光地给她指个好人家。阿箬得意忘形,当着如懿的面,嘲笑起惢心两百钱的出身。后来阿箬又仗着自己阿玛升了官,趾高气扬地要惢心像底下的小丫头一样伺候她。
从如懿把自己的衣服赏给惢心,又温言软语地去宽慰她来看。她对阿箬的所作所为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显然跟明镜似的。

对莲心,是尖酸刻薄。
皇后为了能随时刺探皇上的心意,把自己的贴身宫女莲心赐于副总管太监王钦对食。表面上,皇后亲自指婚看似无限风光,背地里,却不知道多少人嚼舌根看笑话。莲心受尽嘲笑,又受尽王钦折磨,有苦却无处诉,所以只能暗地里偷偷抹泪,连如懿每次见了她都不忍。阿箬却乐得落井下石,自从听说了莲心要嫁于王钦后,总是拐弯抹角地讥讽她,不是“羡慕”她有皇后亲自赐婚的好福气,就是“恭喜”她嫁了免受生育之苦的好婚事。她的尖牙利嘴常常把莲心气得哭,说起劲了连如懿都喝止不住,直到出言不逊被惠贵妃罚跪才消停下来。

阿箬仗势欺人、尖酸刻薄,让如懿失望透顶。自讥讽莲心事件后,她彻底失了主子的信任,所以如懿才欲打发她到宫外嫁人,阿箬知道后心生怨恨,为她黑化埋下了第三个伏笔。
其实,失了主子器重与欢心都是在为失了主子信任埋伏笔,若没有前面两点的垒加,阿箬也不至于在刻薄了莲心后便彻底失了主子信任。阿箬还算幸运,遇到如懿这样仁慈的主子,若是遇到像惠贵妃这样的主子,早就不知道被打死多少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