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笔下的爱情

作者: 三月_叁拾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4:06 被阅读57次
野夫笔下的爱情

说是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要拍成电影了,于是抱着和大荧幕争分夺秒的态度把书买了来看。自认为我这么做是很对的,因为现如今的电影拍摄效率实在太高,我怕我还没看完就被小鲜肉吸引了去,就浪费了野夫的好故事了。其实,刚知道野夫也要拍电影的时候,是有些唏嘘的,总感觉是文艺界的一朵奇葩终于奇葩不下去了也要混迹娱乐圈。可是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记得有次别人采访吴镇宇,大概就是婉转了问了一下为什么拍了那么多烂片。然后吴镇宇也就稍稍婉转地回答说都要赚钱养家。是个人总得要吃饭吧,更何况,野夫从没有标榜过自己的清高,他混迹于不同的人群中间,就像是挣扎于沉醉与清醒边缘。前几日在读一本小说,里面把李白拉来一顿开涮,但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也许李白的初衷也是求取功名,但是求而不得,只能在醉生梦死间嬉笑怒骂。

野夫说,《1980》在创作的初始就是想要写成剧本的,阴差阳错外加机缘巧合,终于还是要拍成电影了。如果说,《1980》是一副水墨画,那么改编成电影以后或许就成了工笔画,丽雯的背影也就真的就成了一个背影,那些深藏在羽波脑海里的回忆,惊喜,畏怯就真的拍成了回忆,惊喜和畏怯。没有了明暗交接的模糊地带,一笔一笔的描画中,皆是数据般的工整。然后野夫笔下的爱情,也许就变成了别人茶余饭后关于颜,关于演技的探讨。有一篇书评是如此开头的,“一直在想要搞清楚爱情小说与言情小说的区别”,她的意思大概是,野夫写的是爱情小说,琼瑶阿姨写的是言情小说。所以,《1980》里没有了傻白甜和高富帅,读着略显平淡,我却可以慢慢想见他一字一句写下时的样子。野夫的文字里有着很深的自我经历的痕迹,有时,正是因为想说的太多,反而无从下笔,觉着什么样的辞藻都不合适,什么样的添油加醋都是一种亵渎。近乡情怯大概便是如此。

最后,这不是一个美满的爱情。想读言情小说的请绕道。

PS:关于丽雯这也许是1980年代的玛丽苏,只是没有玛丽苏式的男主拯救她于水火,相反,她实实在在的将玛丽苏演绎到了极致,为他为他只为他。我不知她哪来那么多的无私无畏,也许是爱,也或许,这个男人出现在了她生命中最美好与灿烂的年华,存活在了她的回忆里,一并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信仰。大概,爱情也是在变迁的,那个年代的爱情糅合了更多复杂的情感,所以,没有了单纯的甜美与苦涩。

相关文章

  • 野夫笔下的爱情

    说是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要拍成电影了,于是抱着和大荧幕争分夺秒的态度把书买了来看。自认为我这么做是很对的,...

  • 《1980年代的爱情》

    《1980年代的爱情》是作家野夫写的一本描写80年代末爱情故事的书。野夫,本名郑世平,网名土家野夫。毕业于武 ...

  • 读书 /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碎念

    于一个炙闷午后读毕野夫先生的《1980年代的爱情》。 在《身边的江湖》一书中,野夫先生曾轻描淡写简述过这个故事,如...

  • 稀缺的爱情

    文/雒宏军 《1980年代的爱情》是土家野夫的自传体小说。野夫本人就是一个传奇,读了他的几本散文集,那种冷峻的讲述...

  • 旧龙门客栈3---“士”的精神

    读着野夫笔下的大理古城,想起浙江境内诸多故居,比如丰子恺、朱彝尊、章太炎、章学诚…… 对这些地方,每每有想写一写的...

  • 至情至性——《乡关何处》读书笔记

    读过野夫的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看过散文集《身边的江湖》,对野夫的传奇人生也有些了解: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大...

  • 野夫

    喝醉了我徜徉在街头 路灯熄了也不愿回家 因为害怕孤独 遇到一个女孩也徜徉在街头 她说也害怕孤独 于是我抱着她坐在十...

  • 野夫

    前天书店老板给了我本他的书,我今晚翻开看前两章,看的时候,我还经常看微信听歌,注意力时儿在书上时儿飘在今天的工作上...

  • 白夜行,“我”始终在白夜里行走

    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被众多“东饭”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被称为东野笔下“...

  • 读野夫《大伯的革命与爱情》

    我曾经写过一篇《齐瓦戈医生》的影评,题目就叫:《革命时期的爱情轻如鸿毛》。 读野夫的《大伯的革命与爱情》,第一反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野夫笔下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ad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