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有成熟的估值体系借鉴,我们不妨自己创造一些“价值共识”出来。在我看来,区块链的项目分三类:
1、底层的公链,承担最基础的技术设施和最基本的货币职能的项目,必须是有“公心”的开源项目;
2、中间层的协议,承担工业化生产基础设施以及垂直行业规则制定的项目,可以是闭源的商业化项目,也可以是开源的行业协议;
3、最上层的应用,解决具体商业场景的项目,很多是非常长尾的应用程序。
对于第一类项目,我们首先把他们抽象为这样的一类问题:"开源软件如何估值"?一个成功的开源软件,比如Linux、Apache,虽然没有盈利模式,但对社会进步的确起了很大的贡献,创始团队的确应该获得很大的财富,但他们的财富应该怎么通过币值体现呢?
我认为,这一类项目的币值,跟软件的使用者人数和使用次数应该是呈现正比关系。比如说,比特币狭义理解起来,就是一种金融类的开源软件,所以它的币值就应该和持币人数,或交易用户成正比关系。从下图可以看到的确如此:
image.png
做模型的朋友可以顺着这个逻辑算出类似“P/DAU”的范围来,这个范围就是“金融支付类开源软件”的“已上市可比公司”估值范围。
对于第二类项目,如果是开源项目,原理同上。如果是商业化的项目,对他们估值,本质是对早期科技项目的融资行为进行评估,其实是逃不掉传统VC投资的估值框架的:
如果他们未来N年后实现收入,就用届时可比公司的P/S进行计算,然后用贴现率倒贴回来。
当然也不用这么学术,因为可比公司的P/S是不全面的,贴现率是主观的。所以更好用的方法是以下的经验值:
1、对于全球范围顶级的项目,可以估值1亿美金以上,上不封顶;
2、对于全国范围顶尖的项目,可以估值5000-1亿美金;
3、对于全国范围内行业一流的项目,可以估值3000-5000万美金;
4、对于众多起跑者一起竞争的创业项目,主要估值范围在500-2000万美金。
其实就跟传统VC估值区间一致就可以了,由于区块链项目有可能提前上市,再给一些流动性溢价就好。
对于第三类项目,可以参考第二类项目的逻辑,但对于非常长尾、非常利基的项目,我们不妨再次回到“货币的原理”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想:
一个小国的货币,无论怎么超发,其价值主要等于什么?答案是等于其美元储备量!
所以,对于长尾应用的估值定价,可以主要以他们发行时募集的主流货币价值来计算。他们的估值波动范围是逃不出储备货币乘数的,这一点类似Bancor协议的“恒定准备金率”。
因此,总结一下:
1、开源公链项目,可以用类似"P/DAU"考察和估值;
2、商业化中间层项目,可以用传统VC投资方法来考察和估值;
3、特别长尾的项目,用货币储备的价值来考察和估值。
以上,只是古典投资人试图用老思维和老套路对区块链项目估值进行的思考,不成熟的地方,欢迎大家多探讨交流。喜欢的朋友,别忘了打赏和转发,我在简书上的第一枚Fountain,还指望着这篇文章赚取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