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 200 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背景】
我的系列问答基本都是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平日在回答一些同学问题的时候,也都是在宣传这种思想,所以也有同学会多问一些,那就是,如果我做到了学以致用之后,还可以再做些什么呢?
【你问】
学以致用之后还可以做什么?
【我答】
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衔接起来,由浅入深、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2016年,我对自己,对身边的小伙伴们都提出了“学以致用”的目标要求,不管你是学自动化测试也好,学项目管理也好,学性能测试也好,还是学 SQL 语法也好,也许各有各的出发点,于公于私都没问题,但我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学以致用。无论你学什么,你都得落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用起来,这是一个很实际的目标制订或做规划的方法,再加上一个“能有带来利益的产物”的要求,这就变成了很现实的方法。
而2017年之始,我给自己定下了回归理论学习的目标,从过年前一直到今天,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累积这么多年的有关时间管理、软件测试和敏捷方法的知识和经验做梳理和记录,并输出成一篇篇的文章或读书笔记,这个过程应该快结束了,很快我就能清空自己了,接下来就是开始重新输入的过程了。
我为什么会在自认为做的还不错的2016年结束之时,做出这个决定呢?虽然去年的“学以致用”做的挺好的,在我之前从未介入过的两个领域都有了较多的认知和理解。可我一直觉得还缺了些什么,总是感觉这都不是我最终想要的东西,而且,这种感觉其实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
先说说我决定回归理论学习后的初衷吧。我相信应该有不少人会给自己或别人打上这样两个标签:学院派和实战派。在进入软件测试这个领域的头几年,我也是很坚定的站在所谓的“实战派”的阵营里,对所谓“学院派”阵营的很多理论概念都嗤之以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时候的我喜欢对学院派的人说:“我没有你懂的理论方法多,我不知道什么是等价类方法,也不清楚什么样的算场景法,更分不清因果图和判定表设计法,但是,我每年都能成为 Bug King,而你可以吗?” 那人说,“既然你每年都能成为 Bug King,那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和经验吧。” 我就只好闭嘴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根本就没什么可分享的,因为我只有实战经验,怎么说呢,就是我做的好,可说不好,更别提什么分享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你在某一方面做的很好,做的不错,你是个技术牛人,或者是个管理高手,可是一让你去分享你成为牛人或高手的方法,或者让你去指导别人怎么成为牛人或高手时,你多半都会像我一样,磕磕巴巴地说不出几句就江郎才尽涌上心头了,对不对?
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在这里虽然并不是很恰当,但我觉得却很形象。
说了这么多,我想不少人应该已经都能明白,我一直觉得缺少的东西和一直在找寻的东西是什么了,对,那就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什么?我们先来读读看百度百科中的解释: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我再通过一个例子来阐述一下我的理解:
从A地到B地,我们通过百度地图能够查询到3条路线可以走,于是我们会按照这3条路线从A地到B地,而我在从A地到B地实地往返且尝试了多次之后,发现了第4条路线,比这3条路线都要近。然后,你让我带着你再按第4条路线从A地到B地走一次,我却发现我找不到路了。
在只有实践经验时,我只能凭经验让自己能更快地从A地到B地,但是也都无法保证每次都能成功,原因就在于没有记录和分析沿途的标志物和判断方向的方法,没有总结出一条可以保证每个人每次都能从A地走到B地的路线。
这个例子中的“路线”其实就是我所理解的方法论,也就是我在学以致用之后,回归理论学习想要找寻的东西。
《测试路上你问我答》里的 Q&A 58,如果是你要的,甚好!如果不是,你问,我答!
作者简介:14 年测试 + 11 年项目管理 + 11 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