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雷素敏坚持分享1721天。当来访者认为是别人需要改变时,非自愿来访者出现的一种反应是会发生这样的特定事件都是别人造成的,他会犯错,是不得已的反应,别人才该去负起全面的责任。由于sfbt强调系统观相信一个人的行为是与他人之间相互互动的结果,而且当来访者强调问题是别人的责任时,其实就是一种错误加设的解决之道,因为期待别人改变并不在于来访者掌控之内,来访者会因为期望的落空而陷入无力和误解,因此老师要协助来访者走出不当的假设,建立真正可行在来访者能力范围之内的正向目标。所以老师可以先运用sb t的假设性问句,顺着来访者问你认为对方需要有什么改变,当你有新的不同的反应时,对方又要如何才会注意到你的改变,如此对方将会用什么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你,你又会有什么不同于以往的反应?如果你能先改变对方就能跟着改变,你要如何帮助自己改变?过去是否有成功的做到的例子。这样一连串的逐步询问的引导,让来访者能了解与对方之间的互动是恶性循环,若要改变现状,来访者可以马上开始。你想操作是彼此关系产生良性互动,及时来访者不想和对方有更好的关系,至少在他回答这个问题句式,更能了解目前自己表现什么行为对自己是比较有利的,此外还可询问你说是你的同学抽烟,你才会抽,当你的同学开始抽烟时,你最快注意到让你知道你可能也要想抽烟的第一个信号是什么?这样的问句让来访者练习辩视环境的信息,也按时来访者是必须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负起他个人所属的责任。
其次还可以运用一些较为夸大的的语言来刺激来访者的改变,例如你说你父母老是唠叨你没做作业,会让他们气的摔东西,跟他们顶撞,我想如果你每次生气时先不回话,让他们不知道你想什么。然后真的把作业写好了再跟他们抱怨,说他们实在太多心了,这一定很有趣。或者我们来做个试验,你不要告诉父母,让父母吓一跳,你想想想看做些什么事儿,会让他们没有机会来抱怨你,或者少抱怨你一些?然后看看他们的反应,例如来访者假如目前与老师的关系处于极度的对立或许就可以试着对来访者说,我觉得你一定跟你老师很好,不然你怎么会这么帮他?因为只有你在班上吵闹,他就可以拿到杀鸡儆猴方便的很,你是不是想要继续这样帮老师的忙?如果不想你可以做些什么,不让他继续牺牲自己来帮他的忙,当然如此做的目的是想先协助来访者能松动目前问题的恶性循环,而当来访者开始有一点点小小的正向改变时,老师就有机会好好的去鼓励来访者,并且询问来访者是如何做到的,而是他的来访者可以更有意识的控制与选择自己的言行,当然要是的这种策略奏效,老师还要取得来访者所提及的重要他人的合作,请他们以正向有效的方式回应,让来访者体会到他一点小小的不同所带来的新的成功经验,而愿意真心的秩序的改变。
2023-2-11 22: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