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 文责自负 首发于新浪博客】
嵇兄高见!拜读美文了!同时对其中的道理如食甘饴,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叩谢了!
诚如嵇兄所言,世事万物皆有两个方面,有阴必有阳,有明必有暗,有盛必有衰,有荣必有枯,有苦必有乐,有喜必有哀,有生必有死,反之亦然,有死必有新生!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这是这个世界所遵循的规律,是世间法,也是宇宙法。
命理学说乃道家或说易家(?)所创,所谓一切皆有定数,皆在阴阳八卦中,说冥冥之中已有定数,这是所谓的“宿命论”。按照上面的阴阳、正反理论来推,那有宿命必有“立命”。咱们儒家也说安身立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所谓的立命,是儒家给坦荡荡、给自强不息的君子指明的一条安身立命之路。这条路是蓬勃着生命力、是积极向上的。
那如何安身立命呢?安身嘛,精进勤行即可安身,所谓天道酬勤;但安身的同时,如果心不安的话,那多半身也是安不了的,所谓病由心生,我们的中医也是这么讲的。那如何安心呢?佛祖告诉我们的是“舍到无可舍”,把一切执着、妄想统统放下,放到没有可以放下的时候,我心自安。所谓
若问安心法,舍到无可舍。
无可舍却处,即是安心处。
如果心安了、身也安了,那命自立,立命都不需要的,那命自己就立起来了。所谓尽人事而后知天命。
再来说说凡四训,或者与宿命相对的积极的立命学说。佛家讲缘起缘落,讲因果,认为所有的果必有其因,所有的因也必会产生相应的果。世间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均逃不出此因果定律。就如孙悟空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一般。既然所有的果都有其因,那若求果的话,只需在因上下功夫即可。所谓功到自然成。如果不在因上做文章,一味最求那结果,或者不择手段,违背天理,那这果来了也是恶果,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如果明白了命运就是一系列缘起缘落的结果,是一系列因果果因的连绵,那命运自然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这不是人定胜天,而是与自己斗争、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过程,当战胜了最大的敌人自己,那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为之事,所谓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用诸葛亮《诫子书》来结尾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与嵇兄共勉!再次拜谢美文以及点拨
一
《了凡四训》作者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
此书成因颇为有趣。袁了凡幼年遇到命理高手孔先生,孔先生详细预测出袁一生的祸凶吉福,且推算相当精确,哪一年考取什么功名,哪一年遇到官司讼案,哪一年寿终正寝,等等,日后缕验缕灵,毫发不差。于是,袁了凡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贫富贵贱,气数浮沉,都是命中既定,一切都锁在“宿命”笼子里。为此,他听从命运的安排,把红尘看破,与世无争,过着宠辱不惊的日子。
后袁了凡悠哉云游,又遇到另一高僧云谷禅师。云谷禅师见之大为惊异,邃问:你这个年纪本应风生水起、锦瑟争鸣,却为何表现得如此从容淡定、妄念皆空?袁如实相告。云谷禅师答道:“宿命”只是凡夫俗子之念,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世之极则,当是没有不变的定数。
一句话警醒梦中人。他从此改弦易辙,挪移乾坤,发誓打破命运的魔咒。当袁了凡完全抛却命运的桎梏,命运也发生神奇的逆转,生活行止跟所谓“命理走向”由过去丝毫不差,到后来屡试不中,所有的一切,都掌控在他执着坚毅的奋争之中。
于是,袁了凡写成《了凡四训》传给后人。
二
“宿命”的反义词,叫做“立命”。
细读《了凡四训》,袁了凡也好,袁了凡引用云谷禅师的话也好,云谷禅师引用六祖禅宗的话也好,他们对“立命”的诠释主要是:
第一,相信命理,认为人的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一个人气息吐纳、夙兴夜寐、强衰易节,总被正负、阴阳两气束缚笼罩,有阴阳正负,就有数之存在,数是以数学的方式来推演展示现在和未来,人们会走在“数”的既定程序和设定的轨迹之上。
第二,既然有定数,就应该有变数。书中引用一系列的经典名言加以佐证。佛典所言: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尚书太甲篇》所言:天作孽,犹可违。《太上感应篇》所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书经》所言:天难谌,命靡常。都是明确告知众生,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人的心境运行不息,一念善,就是给命运做加法,一念恶,就是给命运做减法,天天都有加减乘除,命运怎么不会更变!
第三,不想改变命运的人最易被命运所左右。袁了凡幼少青二十多年,心地清净,没有妄想,外无所追,内无所求,所以他的命运会跟着孔先生所算的完全一样。相反,一个人如果日日痛改前非,悉除积习,时时自警,严自克治,“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保善天真,如保赤子,命运中的数,命运中的定数就已经拘他不定,而且,改变命运的愿望越强烈,步骤越高亢,突破命运原有樊篱桎梏就越容易越简单。
三
有反命题,原命题才有生机和活力;有相逆对称的文化体系,本文化体系才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西方美术巨匠高更说过:世上有毒药,那一定有解毒的药。
悠久如佛教,佛教不许杀生,而基督教允许杀生;佛教可拜偶像,而基督教不允许拜偶像;佛教允许人成佛,而基督教不允许人冒充真神。佛教创立三千多年来,就是在和各种“邪教”的纷争、冲突、矛盾中完善丰富成熟起来的。繁富如中华文明,中华有着自己的主体文明,包括克己复礼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操守、和而不同的生活准则、重义轻利的淑世情怀等,文明的肇始衍化那是和野蛮相对立才得以进行,因为有横行不法、为非作歹、崇尚暴力、自私贪婪,才有主体文明的希冀、昌盛和蓬勃。细微如影视频现的以忽悠、自恋、媚俗为主要特征的“痞子文化”,之所以能进入社会意识层面,有市场有人气,那是在和尊严、自重、敬畏、羞愧等高贵文化搏弈中出现的短暂回潮现象。
命题的有正必有反,是芸芸世界中的最曼妙乐章,它比蒙娜丽莎之微笑更雍容,比李白邀明月之更俏皮,比少女深巷卖花之更悠然,比武林高手华山论剑之更有机锋。为什么有“宿命”就有“立命”,是什么途径使之相依?什么逻辑使之相随?什么纽带使之相拥?这真是大生命、大天地的一个高规格造化,也是大自然、大道理的一个高规格赏赐,这是先验的与不需要证明、不需要制图、不需要列式子演算的一个高规格的论断。
懂得这个道理,其本身也是美丽的、空灵的,放松的与享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