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商旅之行都是孤独的。每当流连在陌生的城市,我总想找一处温暖的驻足之地,脑海里总是哼起那句“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才会觉得分离也并不冤枉。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才让戒指义无反顾的交换”的歌词。
作为亚朵的一枚金卡会员粉,亚朵总能带给我不期而遇的温暖。它的环保用品,它的纤尘不染,它的热忱,它的精心服务。床垫有着坐拥之怀的感觉,令人一触即睡。我在一座座城市寻找它的出尘,它的相招,它的汗出,它的竹居。
我并不知道竹居作为图书馆的名字师出哪里,但是一定令人想起文人墨客特有的情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雅之意,呼之即出。此次,能将竹居选书和美食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了食可有肉,居可有竹的意境。令人会心一笑。
曾经在某一亚朵的竹居静心阅读,发现书本的选择真是好有格调,就连童书都是极佳的绘本。那时候,真是左一本想带走,右一本想带走,取舍之间,鱼肉熊掌都不期然放下了。及至因欣赏麦金侬酒店的《Sleep no more》的表演,我到了亚朵的位于上海的The Drama戏剧酒店,才发现充满英式格调的竹居内遍布令人眼花缭乱的与戏剧有关的中外书籍。虽厚薄不一,却总有一款适合你。所以,作为一枚亚朵竹居的选书师,我深知任重而道远。
希望我的他山之“食“,可以攻玉。
标签一:必选书目(总计8本)
1. 袁枚的《随园食单》
之前,见各位君的选书,都有此一本,正合我意。袁枚,一个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吃货。他只是个美食记录家,却不是烹饪大师。此书详细记述了中国14世纪至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这几年,颇有不少好事者根据菜单复活当年的菜肴,
如《随园食单》的黄鱼烧法:“黄鱼切小块,酱酒郁一个时辰,沥干。火锅爆炒两面黄,加金华豆鼓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滚。候卤于色红,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浓郁之妙。又一法,将黄鱼拆碎,火鸡场作羹,微用甜酱水、纤粉收起之,亦佳。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后来,现代人演化成了“豆豉酱烧黄鱼”和“鸡汁鱼腩羹”。甚妙!
2. 唐鲁孙的系列作品,包括《饮馔杂谭中国吃》、《说东道西南北看》、《酸甜苦辣天下味》、《什锦拼盘大杂烩》、《燕京梨园知味录》和《燕尘偶拾故园情》共6本。
一个皇室贵胄,镶红旗人,珍妃、瑾妃的堂侄孙,怀着愉悦的心情尝尽天下美食,真算是见过市面的。相形之下,那些梁实秋,老舍,都是没吃过啥好的。他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此系列书籍,量多质精,允为一代杂文大家,而文中所传达的精致生活美学,更足以为后人典范。
3. 陆文夫的《美食家》
《美食家》是陆文夫的代表作,1983年发表。对于那些经历过文革贫乏饮食的人们来说,当年此书引起的轰动,除了故事所讲述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浮沉纠葛,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更多的是阅读此书的人们,从书中的苏州美食描述中,在精神上达到了大快朵颐的效果。后来坊间流传一句话,没看过苏州美食家陆文夫的《美食家》,就不要来苏州吃了。
小说中提到苏州朱鸿兴面馆,至今都是趋之若鹜的名店,它可根据食客的喜好定义不同的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搛过来,好像是通过一座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 我建议大家在每年的5~7月一定要去苏州尝试一下三虾面。
《美食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那桌“流光溢彩”的宴席,仅从菜名便让人惊叹不已:剔心莲子羹、藕粉鸡头米、雪花鸡球、松鼠桂鱼、蜜汁火腿、三套鸡等,而其中味道自然是让人舍不得放下筷子。这桌盛宴不仅让聚餐的食客们欣喜不已,也凸显了苏州菜的特色:讲究时鲜、做工精细、色香味形一应俱全。
小说以美食为切入点,展示了古城苏州的风土人情,吴越遗迹、风味小吃、石板小巷等无不栩栩如生,让世人领略到吃的艺术和吃的价值,也让苏州饮食文化名扬天下。
标签二:一探中国古籍中探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14本)
我窃以为《随园食单》确实是中国美食文化的代表作,但中国知名的美食书籍真是不少,且让我一一采撷来。不过,以下书本都曾在八零年代之前作为学术书籍都有所出版过,如能找到,实属不易。
1. 李渔的《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清代人李渔所撰写,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其中的“饮馔部”分为:蔬食第一;谷食第二;肉食第三。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闲情偶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道无穷。周作人先生对此书推崇备至。,《闲情偶寄》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2. 刘基(1311-1375年)撰写的明代要作《多能鄙事》全十二卷。
该书分十一个部门收录了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其中卷一至卷三与饮食有关,但是其记载有许多与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类似。这一点在卷二记述的基本烹饪方法中尤为显著。卷四记述了老年人的食疗养生方法。
3. 元朝无名氏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1986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邱庞同注释。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为元代无名氏编撰的一部家庭日用大全式的“通书”。全书共十集,以十天干为序第。其中的己集、庚集,均为“饮食类”。网络上有全文可阅
4. 南北朝之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的《食珍录》
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韩约能作樱桃,其色不变”,“金陵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5.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
这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有关内容。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强。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书中记载隋代的《谢讽食经》、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其他如:果、菜、禽、兽、鱼等烹饪原料,有的写其营养价值,有的谈到烹调技法,都是研究烹饪技术发展的可贵资料。
6. 隋代谢讽著的《食经》
这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从有的各目前冠经人各来看,如“北齐武成王生羊脍”、“越国公碎金饭”、“虞公断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华饭”等,都是王侯贵族的饮馔。而有的各目讲究,如“千金碎香饼”、“乾炙满天星含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等,反映出当时饮馔已达到非常精美高贵的水平。
7.宋代陈达叟《本心斋食谱》
作者的室名本心斋,所以又称本心翁。作者自述常在书房里起居闲坐,玩味《易经》,床上围着画有梅花的纸账,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饮食崇尚清淡。有客人从外地来访,脸上流露出饥饿的神色。作者叫书童端上净素饭菜,客人品尝后说,没有尘俗气味。主客讨论食谱,就形成了这本书。全书记蔬食二十品类,均以蔬菜类名标目,如:菜羹、韭菜、山药、笋、藕、绿豆粉丝、水引蝴蝶面、水团、白米饭等。每类后面都附有赞语,赞语简括,均为十六字。还有“小引”说明其制法,或揭示其特点。如“水团”条,制法是“秫粉色糖,香汤浴之。”赞文为“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这种记述方法,表现了作者富有文学素养,又因所用赞体简要,类似歌诀,容易背诵,所以就便于普及。
8. 南宋的《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一部重要烹饪著作。内容以素食为中心,包括当时流传的104个食品,夹叙夹议,丰富多采。唐代杜甫有诗云:“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南宋时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诗中的山家、野饭,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饮馔。全书二卷,上卷列举饮馔47种,下卷列举饮馔57咱。记述以素食为主,亦有少量的荤菜,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选料大部分为家蔬、野菜、花果、粮米,部也有取料于禽鸟、兽畜、鱼虾的。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奇妙,同样给人们以丰富的启发和借鉴。许多菜肴别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窥见当时烹饪技术、烹饪艺术所已达到的水平。 书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药加工制配的食疗饮馔。如:萝菔面这一条下称:“王医师承宣常捣萝菔汁搜面使饼,谓能去面毒。”而麦门冬煎,则是纯药物,其标目下称:“春秋采根去心,捣汁和蜜,以银器重汤煮熬,如饴为度,贮之磁器内,温酒化温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见是用纯药物加工和蜜制成,并加温酒后服用的一种保健饮料。总之,此书对了解江南饮食风貌和南宋烹饪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9.《吕氏春秋—本味篇〉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朝相国吕不韦众门客集百家九流之说编写的一部杂家著述。《本味篇》为《吕氏春秋》第14卷,记载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它的本义是说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可得天下成天子,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但在其中却保存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饪理论,提出了一份内容很广的食单,谈调味的要诀,说用火的功效,论天下的美味,分析肉质原料的优劣,评述质量高低等内容,具有很高的价值,是中国烹调理论的第一篇专著。记述了商汤时期天下的美食。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烹饪史的一份很重要的资料。
10.《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对膳食配置和饮食原则都有具体的科学论述。尚崇医食同道,食疗合一。如《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配膳原则,以及严格的月膳制度,注重五味调和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11.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的贾思勰《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时的重要农学书籍,共十卷,九十二篇,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其中有27篇以烹调为主。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动、植物烹调原料的品种、性能、产地、和养殖方法;详细地记述了众多调味品的生产工艺;收录了众多菜谱;分析了不少烹调方法;第一次记录了中国面食制作技术。是中国保存至今最早最完美的一部古农书和古食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科学专著。
12.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笔记集。今所见者为明人从秘阁抄出,共18卷,其中卷十五“方物”门大多言饮食出产,关于食品名称的考订、唐宋及魏晋时代的饮食风尚等文字亦散见于其他各卷中。
13. 浦江的吴氏《吴氏中馈录》
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版食谱的女厨师。浦江吴氏对当时婺州的民间烹饪进行总结和整理,著成了这本《吴氏中馈录》。《吴氏中馈录》将婺州古菜分为3大类:脯鲊、制蔬和甜食,其实就是鱼肉类、蔬菜类和面点类食品。可惜的是,有些制作原料和制作方法,现在已经无从考证。此书是研究唐宋时期饮食文化的巨大文献资料,《中馈录》为后人所推崇。明初,刘基《多能鄙事》、韩奕《易牙遗意》、高廉《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以及邝璠《便民图纂》等烹调名菜都采用过其中的经验。其中蒸鲥鱼、煮鱼法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这位名垂史册的女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烹调文化遗产。
14. 唐代陆羽《茶经》
皇皇巨著啊。《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仍有不少古代的作品未推荐其上,虽不是专门的饮食类作品,但都有相当篇幅谈到饮食与方物,如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文震亨的《长物志》,何良俊的《四友斋从说》,陈继儒的《晚香堂小品》等,实则为文人笔下“吃”的艺术,与现代文人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实异代而同趣。
标签三:治愈系的美食大家(散文,小说,论述等)(27本)
当一个人很孤单的时候,去好好地吃一顿,好好地睡一觉。甚至有人得了抑郁症,最终治愈他的是小菜场。小菜场里的生活气,让他在精神上接地气了。如果你爱上美食,又会烹饪,又会评述,你觉得生活还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
1. 周惠民,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所著《饮膳随缘》。
一个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曾任《时报周刊美食志》专栏作家,擅以文化、历史的角度剖析美食。饮食这件事,说来可小可大,可简可繁,要裹腹充饥,“食物”唾手可得,箪食瓢饮,也能活人。《饮膳随缘》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发挥历史专长,相关史事,信手拈来,也将食材、食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误用以及来龙去脉交待一番,更不忘在字里行间来点儿太史公日的闲趣,不但有史事,还有史识。
2. 蔡澜的美食系列丛书,《蔡澜美食地图》《吃到念念不忘》《寻味》《暖食》《食色》《素之味》、《菜之味》《蔡澜旅行食记》《蔡澜谈吃》等(9本)
蔡澜有“食神”美称,所著颇丰,“尽量吃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最贵的,愈难找愈要去找,吃过之后,此生足矣。”其他不再赘述。凡是能搜刮他的著书,尽量填充到竹居内,治愈系书籍多而全的代表。
3. 梁文道的《味道之第一宗罪》
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以上三人是我着重推荐的当代著书,我以为只有在一个纯粹的自得其乐的世界里,写出来的书才有生活气和世俗气,没有一点儿政治火候。
4.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
这是一本推荐书单中绕也绕不开的书,实在太出名了。是一代文化宗师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现。文人谈吃,妙在清欢。这位老派的小资,是一位真正懂吃的人。在他的笔下,不仅是传统食物让人唇齿生津。就连麦当劳这种在当时是新潮货的吃食都能写上一写,风雅中不失趣味。所有之中,写的最好的部分当属“馋”。在梁实秋看来,馋,则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位。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5. 汪曾祺《五味》《汪曾祺谈吃》《食事》《人间至味》《老味道》(5本)
这也是推荐书单中绕也绕不开的大方之家的书。人间至味是清欢。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说到汪曾祺,你一定看过他那篇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端午的鸭蛋》。还能记得当年在课堂上,一边读一边口水直流。“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画面感至今历历在目。汪曾祺年少时家庭殷实,被培养了不少吃喝的讲究。后来走南闯北,又吃了不少各地美食,为他后来“谈吃”积累了不少素材。在汪曾祺的笔下,吃的感受与氛围被他说得头头是道。他用真实细腻的语言,把高雅的文学和口腹之欢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6. 周作人《吃肉》/《知堂谈吃》(选编本)(2本)
喝茶当于瓦屋之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只此一句就可想见全书风格。书名《吃肉》,想必一方面是让读者看了书名就知道内容一定是关于“口腹之欲”的,另一方面也是取简洁却有意蕴的方式,让读者知道这书是淡涩之余带着几分渴求的,那渴求,在书中,就化作了对故乡与往事的流连。
7. 王敦煌《吃主儿》,作者为王世襄之子。此书文笔极为实在,带着浓厚的北京味儿。
然书中所叙之事多发生在30-40年代的北京,与我的饮食生涯有着时空差异,但其中讲究钻营的心思却是相通的,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是相似的。我所读谈论饮食之书不算少,但能如此引起与作者击掌共鸣的,首推此书。
8. 薛理勇系列《食物趣话》、《说鱼道虾》、《素食杂谈》、《谈瓜论果》、《点心札记》、《五谷漫笔》、《五味调和》等(共7本)
薛理勇,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长期从事上海史研究工作,对饮食文化亦颇多兴趣,并担任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薛理勇《说鱼道虾》,一本考据控可能会喜欢的书,详细的考究了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命名起源。其实只要说比较熟悉的鱼和虾读起来还是比较不错的,作者的汉字知识真是让人佩服,但是里面的上海话部分和一些比较罕见的鱼虾的读起来就很难懂了,应该是上海地域的人读这本书最适合。一般人估计看不下去。《五谷漫笔》,人是吃五谷长大的,五谷杂粮是人生赖以生存的基础。本选题以随笔的形式,介绍可作粮食饱肚充饥的各种食物,读来既长见识,亦添情趣。
标签四:美食休闲小品书 (共33本)
1.古清生系列,包括《徘徊的鱼》、《味蕾上的南方》、《鱼头的思想》、《左烧烤右煨汤》(4本)
古清生是当代中国作家中,唯一涉足美食文化研究、汽车评论写作和人文地理考察的作家。他以其地质队员的姿态步入流浪写作,将流浪、生命、写作融于一体,创造出奇特的充满个性化的行走文学文本。写得一手好文章,文风如其口味一般偏清淡。
2.石光华《我的川菜生活》
本书初从辣椒入手,教人“识得辣滋味”;接下来一一叙述“姜是兄弟”、“川菜中不能忽略之葱”、“大蒜影响的口气和态度”、“川菜中的清凉世界”、“一碟功夫”、“韭菜当春为君香”、“简单的回锅肉”、“牛肉加萝卜等于美食主义”。 除了川菜中道不尽的情谊,作者还收录了最地道的川菜做法,居家也能享受亲手烹饪的绝色川香。秉持中国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统一的精神,在烹饪中,顺应自然之物的本性,怀着对人的关爱之心,追求色香味形似及营养的融合和变化,令人吃得健康、美味、艺术,为厨之道,亦是做人之道。川菜生活,亦是百味人生。我个人读过写川菜写的最好的一本,作者能吃也会做,其中”回锅肉“一篇堪称经典教程。
3. 逯耀东《肚大能容》、《寒夜客来》
中国当代著名美食家、史学家,香港新亚书院研究所、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之一。除了欣赏美食外,还用心探寻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涵,是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拓垦者。这位老人家口味有些挑。
4. 赵珩《老饕漫笔》
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在大块朵颐之时,谁想到什么‘文化’?名人中馋人大抵如此,而那些专谈文化、专去发掘文化的人,功夫在吃外,够不上馋人,大多是些想当名人的凡人”。与唐鲁孙作品类似,也是”美食与风物齐飞,斯人共旧事一色“的风格。
5. 范用《文人饮食谭》
本书为著名出版家范用所编,书名“文人饮食谈”由著名学者王世襄题写。本书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内分五辑:辑一“饮食漫话”泛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历史;辑二“乡土风味”分述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辑三“野味名品”杂谈具体名物与经典小吃;辑四“对酒当歌”集中阐释中国酒文化;辑五“寻常茶话”为烹泉品茗之际的清聊隽语。
6. 欧阳应霁《香港味道1、2》(2本)
《香港味道》是2007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Home书系》中的一部图书。《香港味道》是香港著名跨媒体创作人欧阳应霁以多年之力寻访香港食肆,为香港大众饮食文化所做的一个“全记录”,囊括了香港饮食的历史。其1主讲饭食,其2主讲小点。附上香港美食地图一张,可为香港旅行指南。
7.焦桐《暴食江湖》、《台湾味道》(2本)
焦桐,台湾《饮食》杂志创办人,台湾饮食文化协会理事长。编有《台湾饮食文选》、《星级名厨的料理秘诀》等。任台湾“年度餐馆评鉴”专家团召集人,曾策划主持过“随园晚宴”、“印象主义晚宴”、“文学宴”等多种主题宴会,酷爱美食,认为享受美食是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学体验。此书主讲台湾美食小吃。
8. 森林的火焰《味觉森林》
当吃的热情幻化成或饕餮或小酌的兴味,享受与善待美食无疑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与情调的象征。“吃”可以坐而论道阳春白雪,亦可贩夫走卒下里巴人。只需沉醉于味觉之旅,循着流行记忆中味道的忠实指引,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见过的人,全都依稀可辨。穿过郁郁葱葱的味觉森林,到处洋溢着古典文学的魅力,探寻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令人难抵浪漫诱惑的异域风情。其中大嚼红楼梦这段儿很不错
9.融融《吃到天涯》
这是一本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关于吃在世界各地的书。日本的清酒,香港的私房菜,德国的餐桌布置,美国的狩猎垂钓,阿拉斯加的海鲜大餐,犹太逾越节的晚宴礼仪……从东京吃到惠灵顿,从夏威夷吃到意大利,从法兰西吃到墨西哥,从加拿大吃到马来西亚……吃的知识、吃的历史、吃的文化、吃的心理……通过海外华人们的故事道出。
10. 顾村言《人间有味》
本书是故里食物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主要部分共分4部分:鲜、清、境、人,这些文章均围绕美食展开,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文章语言纯朴,文字清新,适合广大休闲文学爱好者阅读。
11.林文月《饮膳札记》
《饮膳札记》是台湾著名翻译家、作家林文月的私房菜谱,是一代名门才女的味觉与情思交织的下厨手记,曾获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图书奖。
十九篇文章以菜名为题:水晶虾仁、葱烤鲫鱼、镶冬菇……俎上灶前的繁琐烟火事,被林文月冲淡平和的文笔,描绘成从容优雅之事。读来安静而温暖,眼前往昔饮膳记忆浮动,与一道道佳肴的腾腾热气香味交融。
正如林文月所言:平凡事物,若能写出真性情或普遍之理趣,未始不可喜。而三餐的烹调,正是普通人所能施展的最好的生活魔法。
12. 邵宛澍《梅玺阁菜话》、《下厨记》
邵宛澍,1971年生于上海,美国圣母大学MBA,现任美国商务部驻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系统主管,同时也是中国LINUX协会的副理事长。受祖母影响,自幼喜欢烹饪,现在西祠网站上以梅玺阁主之名担任美食栏目版主,也在天涯网站美食版结交了一批小饕老餮。喜欢写作,建了一个网站(www.yuleshow.org)放了些自己的涂鸦。上海人写上海菜,可以当一本上海菜谱用。
13. 张佳玮《无非求碗热汤喝》
《无非求碗热汤喝》为一系列与食相关的随笔,从家常食话,到零食小点;从应景吃食,到各地风物,从文化掌故,到童话臆想……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张佳玮,作为 “八零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倾城》等。hoopChina-虎扑体育,篮球区论坛经常看见张佳玮·信陵的文章,每篇都是相当经典,被大家称做张公子,很多人都说张公子的文章每篇必看,每篇必顶,前一阵作客电视篮球节目<篮球风云>。 在2010.4.1这天他的ID成为了100级! 是虎扑体育里面第一位达到100的网友。所以,这是年轻一代的美食生活,他的人气和此作品当入选亚朵的竹居。
14. 和菜头《饭醉记录》
在这本文集里,对于美食的描写超越了食物本身,更多着墨于食物和人类之间的情感。因此,与其说它是食评,不如说是一枚吃货袒露心声,赞美食物的私人感悟。文集中所涉及的饭馆和菜肴来路颇为可疑,而且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地区。但是,其中对于食物真挚的情感和炽热的文笔,已经远远超越了吃这一人类基本生理活动,抵达了生活深处,几乎可以看到那里正在熊熊燃烧的欲望之火。
和菜头,男,七零年代人,天蝎座,自称“土肥圆”,长期在中文互联网上活跃。开设有独立中文博客《槽边往事》,和网络公益项目《树洞》。所以,这是年轻一代的美食生活,当入选亚朵的竹居。
15. 阿子《灶下书》
《灶下书》是阿子在《深圳商报》写了快两年的专栏的栏目名称。本书分为厨房篇:理论与工具准备、粮食篇、蔬菜篇、副食品篇、实践编、札记篇等部分。有厨房里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工具,也有厨房里的各式食材,还有一部分是厨房周边的杂记。食材部分按照季节排列当季食物,体现出岁食录的想法。集吃与做与一体,交织诸多历史八卦,也照应当下。阿子,本名周舒,记者、专栏作家、业余文史爱好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金牛座居家厨子,生于贵阳,现居北京,以成为家庭主妇为奋斗目标。所以,这是年轻一代的美食生活,当入选亚朵的竹居。
16.胡子《胡吃乱想》,
虽然是叫做胡吃乱想,但是胡子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经常为了查相关资料,就在网络和图书的汪洋大海里迷失了,最后总是很开心地发现和自己的题目相差甚远、但让他很开心的新知识。所以,这是很认真地胡吃,很认真地乱想哦。胡续冬,诗人、学者、随笔作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蝎座居家厨子,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著有《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等随笔集和《日历之力》、《旅行/诗》等诗集。所以,这是年轻一代的美食生活,当入选亚朵的竹居。
17. 《一夫食堂》
说是菜谱,买的是情怀。看他的菜谱,其实想成为大厨子开私房菜难,但做个接地气的家常菜绝对举桌欢庆。菜谱的语言是一夫式的,那语言仿若邻家大叔,收你做了关门弟子,手把手教你,有点嫌弃、有点唠叨、矫情着、揶揄着,掩不住一枚热忱朴质的心。本书是新浪微博百万大咖“一夫食堂”谈吃文章的收录总集。用直抵内心的文字,真实而感人的情感,记录了47种有故事、有态度的食物。向所有在热闹的城市中不爱吃饭的人传递一种正能量。幸福就是好好吃饭。
18. 二毛《味的道》
作者以诗人和美食家的双重身份,与袁枚的《随园食单》对应,解读隐藏在两百多年前随园会所里的佳肴,探寻“味道”的本源,同时也远眺一下今天的“味”与那个时代的“道”之间的距离。
19. 《吃朋友》
简媜,台大中文系毕业,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等。《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著有散文集《红婴仔》《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私房书》《下午茶》《梦游书》《胭脂盆地》等。台湾著名诗人痖弦曾称她是“文字的精灵”。推荐理由:一本叙述者、菜肴、故事三者合一的“让人流口水,也流泪水的书”。台湾美食无论在食物本身还是情感连接上,都跟大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来台湾的游客时常可以从当地美食中,吃出自己家乡的影子来。本书献给每个屋檐下挥动锅铲的妈妈,献给经历沧桑却依然真诚的人,献给有情有义的好朋友!
20. 舒国治《穷中谈吃》
舒国治,1952年生于台北。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1983至1990,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著有《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门外汉的京都》《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推荐理由:全书囊括二十五篇谈食杂记,以独具特色的文笔写下最寻常的“平民吃食”:蛋炒饭、饺子、面摊、油饼、土鸡……吃原本就不是一件太有功利心的事,“任何东西都可以好吃,只要规规矩矩地做出来,爱吃的人不应该太有分别心” 。
21. 李舒《民国太太的厨房》
李舒,复旦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唱戏不务正业,好八卦囫囵吞枣,好历史走马观花,好美食不远庖厨。著有《艺术巨匠赵孟頫》《方召麐》《山河小岁月》。在《Vista看天下》、腾讯“大家”“入流”等设有专栏。推荐理由:食物是探寻民国岁月的一把钥匙,有了它们,我们和那些闪光的名字之间,仿佛有了一座桥。作者从“吃”下手,切入张爱玲、张大千、吴宓、黄侃、钱钟书、张恨水、周氏兄弟等二十余位民国时代文化大师的私生活,细数各位大咖的口味、嗜好、趣闻、雅事。浓浓烟火气息中,这些文人的吃货本色一览无余——这,才是真实的他们。
22. 薄灰《可爱啊! 辅食》
薄灰,80后妈妈,有儿有女,宠爱无边。喜欢用美食表达爱,相信付出爱是让自己幸福的最好方式。著有作品:《好胃口宝宝这样养》《妈妈这样做,宝宝*吃》《Hello!烤箱》《薄灰:四季食鲜》等。推荐理由:宝贝6个月了,怎样给TA添加可口辅食?按月龄添加辅食,蔬菜鱼肉怎样排序?2岁以后,怎样做花式营养餐?这本书分享了作者甄选的辅食食材和它们的童话造型,沿着她用心浇筑的爱与美食之路,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让宝贝爱上吃饭。
23. 童心《童眼识天下科普馆·好吃的果蔬》
童心,国内专业童书作家,从事过儿童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并具有十多年编辑写与翻译图书出版经历,改编过多部青少年读物,在游戏益智、儿童故事、历史文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推荐理由:本书是一个精美的“美食屋”,书中介绍了众多的水果、蔬菜,清甜多汁的西瓜、酸酸甜甜的番茄、又甜又脆的胡萝卜......书中解读了这些蔬菜水果的生长、结构及营养密码,为读者讲述了不同果蔬的奥秘。
24. 李开周《宋朝饭局》
属于伟大吃货的历史读本。开篇语就干净利落脆地告诉广大吃货一个道理:“您要想吃得舒服,吃得健康,就得去宋朝,宋朝是吃货的好时代。”西瓜为何叫西瓜?炊饼其实是馒头?这些普通又微小的名称背后却蕴含众多历史典故。作者李开周有一颗伟大的吃货心,更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正史野史不一而足。他博览群书、翻阅古籍,上到《史记》《地方志》,下到宋代食谱、诗词歌谣,乍看是一篇篇谈食小品,实则是包罗五代十朝的历史读本,让读者于嬉笑间知晓历史典故,进而引发深究与学习的兴趣。吃货力量大,宋朝美食多。做大事需从小处着手、读史诗先由聊吃开篇。《宋朝饭局》,上菜吧!
25.叶怡兰 《日日三餐,早午晚》
二十多年写作生涯意义非凡之作,常日厨事、餐桌风景与饮食领会、体悟、实践以及四季生活乐趣尽在此中…… 推荐她的书,所有的书,如果能到《YILAN美食生活玩家》上去看一下这个台湾女子的生活,会发现更多值得在竹居收藏的美食好书好心情。
26. 庄祖宜《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主要讲从学院到厨房、不求学位只求美味作者与你分享专业厨房背后的秘密。庄祖宜,师大英语系毕业,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曾做过歌手,国中老师,大学助教,兼职翻译。2006年毅然决然放下博士论文,进入美国麻州剑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毕业后随夫赴港,在大饭店里从厨房学徒做起,工作之余经营部落格「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分享烹饪心得和专业厨房内的所见所闻。
标签五:国外美食风物(9本)
1. 露丝·雷克尔《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
《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讲述她扮成白发老太、红发俏妞,只为替市井小民尝出真滋味。精彩的故事+私房食谱+《纽约时报》上的评论,她的照片被贴在纽约各大餐馆的布告栏上,经理、厨师、服务员严阵以待,甚至悬赏5000美金悬赏发现她的人,因为她是《纽约时报》新上任的餐厅评论员。一篇《纽约时报》的餐厅评论,可以让一个餐馆门庭若市,也能让它门可落雀。为了“公正”,她绝不能让餐厅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她乔装打扮,化身各式各样的人物……退休的灰发教师、跋扈的老太太、婚姻不美满的金发尤物……这下,餐厅的食物、环境、服务都逃不过她的侦察!书中不但讲述了作者乔装打扮,微服出巡的故事,还提供了作者为《纽约时报》所写的餐厅评论以及私家菜谱。
2. 《品尝的科学:从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饮食科学研究最前沿》
普利策奖获奖记者,美国科学促进会大奖得主“美味”之作。一本有关人类味觉的奇妙物语,你将比你想象的更了解自己。吃货文化的高配定制图书,没有哪本书能像《品尝的科学》一样为你展现“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文化”。 作者精彩地结合了科学、古代神话、哲学和文学,讲述了关于“品尝”的各种故事,以及我们的味觉在之后的几十年会如何演变,为读者提供了一场美味的知识盛宴。
3. 《食物:味道的历史》
这是食品历史学家第1次尝试挖掘食物的浪漫的吸引力。这里是文明的成就,从史前到现在,到用餐的乐趣——配料、准备和演示等各方面。主编保罗·弗里德曼搜集了法、德、比、美和英的历史学家的全面、从史前到现在的历史味道散文。你可以与先贤们博古今,指点江山;你可以与文人骚客们激扬文字,煮酒论歌;你可以与豪杰经文纬武,纵横驰骋;在你想遇见的时候,正好读到一段令人怦然心动的文字,也许就是一种幸福,一段暖心的享受。
4. 《食物与厨艺》On Food and Cooking
这本书有一个宣传语:“全世界的大厨,没人敢不拿这本书。”25年前,哈洛德·马基首创以科学探讨烹饪,将厨艺由艺术和文化提昇至科学领域。这系列的三本书,可谓是改变全球厨房的传奇之书,被时代杂志誉为“小巨作”。这是一本食材大全,也是一本堆积了各式烹饪科学和厨房知识的教科书。作者在讲述各种食材特性的同时,更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食材在烹饪中分子结构的变化。这本里程碑式的书籍,是美食界圣经般的存在。有了它,从此对食物不但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5.《Inside Chef’s Fridges Europe》
你可曾猜想,世界知名的大厨们家里的冰箱里会有怎样的东西呢?这大概就是Inside Chef’s Fridge Europe这本书想要为世人展现的概念。大厨家的冰箱里有什么?这本书是由著名的饮食作家 Adrian Moore所作,Carrie Solomon担任摄影。这本书内囊括了40位欧洲顶级厨师的精装本。作者为大家非常详细的介绍了这些厨师冰箱内的每一个食材。每位厨师还贡献了自己的两个菜谱,而这些菜谱则会着重介绍厨师自己家乡的特色食材。
6.《厨室探险:揭示烹饪的科学秘密》
当你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但又不出道理。其实,美食背后隐含了各种科学原理。这本书由开创“分子美食”学派分子料理之父——法国科学家艾维·蒂斯撰写。他将细微的科学精神融入烹饪中,设计了一系列科学实验,用以探究食物究竟产生了哪些分子变化,才令蔬果、肉类、面粉等食材散发出迷人的色香味。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及研究方法,破除了许多道听途说的误解,更使往昔被视作不传之秘的厨艺迷思,变成人人可理解应用的系统化知识。而这本书,也是推动了美食科学革命的当代经典。
7. 村上龙《孤独美食家》
村上春树带你去虚幻飘忽的世界,村上龙则把你拉回到现实生活。《孤独美食家》中,村上龙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三十二个吃遍天下美食的故事。穿插于甲鱼、牛排、毛蟹、咖喱羊脑、鱼子酱、山椒味噌之间的,是巴塞罗那、维也纳、东京等时尚之都、大小饭馆与酒店,以及各色男女的爱欲场景。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你的感官神经,引发你对人生的各种况味的体验:欲望、罪恶、感伤、孤独和幸福。酸甜苦辣,百味横陈。村上龙是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国民作家。村上春树说,“村上龙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的好奇心像鲨鱼一样强大”。
8.MFK·费雪《恋味者》
一代美食教母费雪以自己1912年到1941年三十年间的传奇生活经历为坐标,追寻了一段段关于美食、声色、爱欲和怅惘的回忆,酸甜苦辣,无畏惧陈。轻翘舌尖的绝代美女费雪将对美食的人生体验和战争背景融入了那些逝水年华的追忆之中。故事或温情,或惊悚,或悲情,如烟往事与旧日餐点宛若怀旧老电影版呈现,令人久久不忘。
9. 小野二郎《寿司之神》
本书完整收录了当代首屈一指的寿司职人——小野二郎全年制作的握寿司、下酒菜、小菜,堪称终极的“江户派握寿司技术指导大全”。小野二郎不仅向我们展露了华美细腻的技法,还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名店美味的秘诀。读者们每翻开一页,都能享受一场绝妙的视觉盛宴。本书还可兼做“近海蓝鳍金枪鱼大图鉴”。“数寄屋桥次郎”一年中使用的四个部位在本书中都体现出了应季和不应季的微妙差别,使人读来兴味盎然。本书收录“次郎寿司故事”,有一种聆听名匠谈艺的感受。
标签六:食器的唯美 (13本)
1.《食与器:一日三餐的视觉味道》
民以食为天,食物维系着亲情,食物带来了团聚。布餐就像一场演出,每次的用餐都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角色,餐桌上的美感和食物是否美味,一样重要。食器,是食物*好的伙伴,一刀,一叉,一匙,一筷,一杯,一碗,一碟,顺手拈来。这些食器总是默默无闻,循规蹈矩地充当着时光的配角,纵使说不上是视觉的盛宴,但一定是温暖的画面。 《食与器——一日三餐的视觉味道》,国际设计大师靳埭强、食评家欧阳应霁联袂推荐,香港EDITED首席书籍设计师胡卓斌担纲设计,细品国民陶艺设计才女李乐、日本玻璃工坊创始人辻野刚、生活器创作鬼才大治将典、隐世木食器大师Daria&JarekBerdak夫妇等13位国内外设计师、创意人的食器作品,一百多张高清彩图,从手稿、手作过程到器物成品,窥探*真实的食器诞生过程,领略从传统到创新的独特魅力,分享设计师和创意人的生活态度。听他们把自己与食器的故事娓娓道来。
2.《食器之美》
体现日本民艺大师柳宗理“实用之美”的白瓷酱油壶;传承两百年的小久慈烧煎茶碗;当代工业设计大师马克·纽森充满未来想象的彩色沥水盘;法国设计鬼才菲利普·斯达克科幻感十足的外星人榨汁器……六十六件设计大师精心打造的食器,既有极简时尚的西方现代之作,也有古朴温润的东方手作好物;将温暖与自然的元素融入冰冷的工业设计,让“器物之美”进入日常生活。用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它们悠长的韵味。
3. 《日日之器》
我们生活在一切唾手可得的便利时代,在这进步里,真正奢侈的是田园。生于泥土的器皿,或许正是早已远离泥土的我们一直找寻的归宿。收于掌中的陶碗提醒我们,自然不在远方,尽在咫尺珍惜万物,便能取悦万物之神一碗一碟,也能饱含温度,只因它使我们想起餐桌上热切的对望。献给所有喜欢器皿的人,讲述与陶器相遇、交往的方法祥见知生 ,出生于北海道,目前定居于镰仓,于各地举办主题展览,如儿童器皿展、饭碗展等。2005年出版《器皿好日子》之后,以自然光线所拍摄的器皿照片搭配独特的编辑手法制作各式书籍,亦为“器皿祥见·祥见知生编辑室”负责人。
4. 《器物帖》
帖,是文字礼物;《器物帖》是美好生活的一则邀约 200件日本生活器物“选择、使用”窍门集 小器物里见大生活
5.《茶器之美》
邂逅器物之美 体味匠人之心 知名茶人李启彰 首次以理科生的思维 运用科学图解诠释器物美学)带你自在地进入茶器的鉴赏世界 读懂创作职人的心念修为如何影响茶器。
6. 《赤木家的食器柜》
民艺家、生活美学家们会如何选择器物、处理日常饮食?日本漆艺家、散文家赤木明登、赤木智子夫妇为我们精选自家食器柜中的200件器皿加以展示、点评。这些伴随他们生活三十余年的器物极具实用性又反映着不同年代的美学风格,牵动着二人从艺廊相识、结婚、儿女出世,到决心辞职做漆器、拜师学艺、举办出道展等诸多人生大事的回忆。食器之外,他们的料理笔记则记录着能登山野与大海中的各种自然美味与制作方法。食与器,审美与生活,自然与人在这里呈现出动人的调和。
7. 《最美之物》
《最美之物》是一场有温度的日本器物之旅,为您精选日本二十县市数十窑口成就的美好器物,向您讲述民艺师们历练、成长和创作的一路甘苦,与您分享别具一格的享美视角,以及生活中无限的趣味和智慧。
8. 托尼·伯克斯《陶瓷一生:露西.里》
露西·里(Lucie Rie,1902—1995)是20世纪的杰出陶艺家。她出身于维也纳的医学之家,20岁时对陶瓷一见钟情;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烽烟,因犹太人的身份流离失所、亲朋离散,*终以陶瓷立足他乡,赢得世界赞誉,并三获英国女王授勋。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她数次转变风格,所制陶瓷器皿造型简约,工艺繁复,刚柔并济,融会了现代建筑的风骨与东方陶瓷的神韵。 她的交际圈中有弗洛伊德家族、建筑家恩斯特·普利施克、陶艺大师伯纳德·利奇、物理学家薛定谔等各领域菁英;生前身后,她的作品受到无数收藏家和艺术家的推崇,三宅一生将她的陶瓷纽扣用于自己的时装,安藤忠雄亲自为她的展览设计展厅。
9. 《小野哲平的器物:由土而生》
“艺术让我从生活的各种不自在中获得了解脱,所以我相信我也能通过我的作品,让别人感受到艺术的这份力量。我想,艺术不仅拥有反抗的力量,也具备情感释放的能力。”
作者小野哲平是日本日本当代首屈一指的陶艺家,也是知名作者、美学大师。《小野哲平的器物:由土而生》是小野哲平本人授权、中国大陆*指定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35年创作生涯中的80件精品,并从生活、美学及艺术的角度加以解说。同时,此书独家收录了作品解说和创作访谈。每个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这些朴实却充满生命变幻的作品里,找到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10. 高桥绿《续器之美》
每一样器物,都会在岁月流逝中铭刻下使用者的痕迹。酷热的夏天,用白色研磨碗做一碗麦仁山药饭,那一丝清甜里有母亲的味道;看到那只老旧的彩绘北欧碗,就会想起瑞典老板娘质朴的土豆料理;漆器木碗温润平和,表面细小的划痕是时光赋予它们的勋章……喜爱器物的人,用自己的收藏来记录每一段情缘。
11. 浜 裕子《和食器》
器皿是料理的衣装。即使是同样的菜品,放到不同的器皿中,其外观、带给人的感觉甚至味道都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和食器》从常用的饭碗与汤碗开始,循序介绍和食器的款式、材质、纹样、产地等基础知识,挑选与保养的窍门,并示范正确的餐桌摆设。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和食器的历史与格调、不同纹理蕴含的意义、日式料理的用餐礼仪等等。和食器的世界很大,有道不完的知识,不妨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器皿开始吧。
11. 《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专题史丛书: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以饮食器具为主题,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方法、资料,特别是注重地下考古资料与地上文献资料的结合,论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器具的发展简史,作者从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用来夹食的树枝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当代中国中外结合,灿烂辉煌、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特征的精彩纷呈的各类饮食器具。
12. 《美食美器宜帮菜》
《美食美器宜帮菜》主编王忠东先生供职于江苏省宜兴市旅游局,《美食美器宜帮菜》首次以宜帮菜为主题,融合了宜帮菜渊源、食材、美器、名特菜品等宜帮菜元素。全书共分为记述篇、掌故篇、传承篇、美器篇、食材篇、美食篇等六个篇章构成,全方位展示了“色、香、味、形、器”兼具的宜帮菜,该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观赏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难的深度全面介绍宜帮菜的文化书籍,对带动江南地区旅游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3. 《中国青铜器(修订本)》(我着力推荐中国的食器)
中国的食器之美始于青铜器。所以众里寻他,推荐2018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最新出版的此书。第二章第三节 饪食器和第四节 酒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它的类别、纹饰、铭文、断代、分期、冶炼、铸造、鉴定等内容。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ǐ),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标签七:食谱(共3本)
我去翻看了一下家里所藏,单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就有一堆。一年比一年印刷精美。再想起以前热衷订阅的贝太厨房,简直觉得世上的菜谱多如牛毛。除了国内的,还有法国的蓝带学院相关的书籍。还有我曾经爱过的文怡的菜谱书。说到西点,简直是国内国外天上地下无所不能的人都有书籍,比如君之的方子所成的书《跟着君之学烘焙》,一直是小女人所爱。于是,我最钟爱的书籍我推荐一下。
1.《家常菜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小时候,妈妈把它都翻烂了,学着它烧菜。估计你们买不到这么破旧纸张的书了。但是没有关系,它是我小时候的念想。如果有一本非常家常的菜谱放在竹居,我会静心学习几道菜肴。它会是什么名字呢。或者选上《舌尖上的中国》,它是所有中国人家乡家常菜的记忆?
2.《妈妈的味道》台湾智慧大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本
第一次从书中感觉到妈妈的美味佳肴的幸福味道,从此书开始,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妈妈。现在当当搜了一下没有这个版本,但是有许多冠以妈妈的味道的书籍。请挑选一本妈妈的味道的书籍。
3. 《我爱面包机》主妇之友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50个零失败配方,绝对是面包机方子的圣经。
标签八:永远离不开的美酒和咖啡(共2本)
1. 阿呆系列《葡萄酒购买指南》 /[美]麦肯锡、[美]莫利根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葡萄酒的全世界圣经之书,每年出一本。除此之外,别无所阅。
2. 《你不懂咖啡》
咖啡控必读经典!从一颗粗砺的生豆到一杯香浓的咖啡,有料、有趣、还有范儿的咖啡知识百科,中间隐藏着哪些让人万万想不到的秘密?“日本咖啡协会会长奖”得主石胁智广化身咖啡世界里的科学怪人,带你穿过咖啡的表面,为你一点点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常年位踞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咖啡类书榜前列,中国大陆首次版权引进!本书文字理性、专注又不失风趣,搭配插画大师为其量身定制的逾百幅超萌手绘图,适合伴着一杯咖啡细细品读。
洋洋洒洒,竟然推荐了109本书。情之所至,无法自已,任由笔端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喜欢选书师这个美好的名称和担当。就如葡萄酒师,咖啡师,试睡师,美好而令人向往。
网友评论